生成式人工智能應用與(yu) 研究 1 核心素養(yang) 導向下GenAI賦能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應用路徑的探索 ......................................吳穎靜 陳興(xing) 興(xing) 王宇軒 等 5 GenAI在跨學科項目式學習(xi) 中的應用策略 ................................................楊秋靜 8 日本《初等中等教育階段生成式人工智能利用指南》對我國人工智能教育應用的啟示 ........................................吳錦莉 林曉凡 李正福
教育裝備建配管用 12 教育裝備與(yu) 實驗教學深度融合的實踐研究 ............................................許 燕 倪 宏 15 《學前教育法》背景下裝備全流程管理體(ti) 係構建 ............................................王林容 王曉芬 18 健康照明對保護青少年視力健康的作用探析 ................................................鍾瀚辰
通用技術課程專(zhuan) 欄 21 高中通用技術課程物化能力SPECE模型構建與(yu) 實踐研究 ......................................孟獻軍(jun) 董長勇 吳文君 等 25 工程思維培養(yang) 的三維模式構建及其在通用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梁惠燕 韓玉蕾 宋向明
科技創新人才培養(yang) 項目式課程研究 29 “設計製作並改進太陽能電池”項目式教學案例 ......................................李丹丹 董 巧 陳笑鴿 等
教育信息化與(yu) 智能化 34 數據驅動下幼兒(er) 園個(ge) 性化教育資源配置與(yu) 優(you) 化 ................................................周 佳 37 數字技術賦能“教—學—評”一體(ti) 化的實踐研究 ............................................李 楠 閆 妮
技術裝備與(yu) 實驗教學 39 自製流體(ti) 壓強與(yu) 流速演示裝置 ........................................李 岩 孫迎敏 王鍶鈺 41 創新實驗設計助推科學大概念發展 ............................................劉豔明 於(yu) 博洋 44 利用注射器、單向閥和三通管設計化學實驗 ........................................祝豔芳 寧曉強 王 濤 47 應用生物技術自製白蘭(lan) 香膏和白蘭(lan) 凝膠的實驗 ................................................楊天倫(lun)
北京市中小學圖書(shu) 館課題專(zhuan) 欄 49 基於(yu) 化學學科前沿知識編製的學科服務實踐研究 ......................................蔣 衡 龐 嶽 杜春燕 等
課程建設與(yu) 教學改革研究 53 科學思想引領下的化學教學實踐 ........................................楊 玲 李富倡 姚 冉 57 高中工程創客教育數字素養(yang) 培養(yang) 成效評價(jia) 指標體(ti) 係構建與(yu) 應用研究 ................................................梁 華 60 小學科學教學中巧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實踐探究 ................................................周勤花
中職教育園地 64 職業(ye) 院校教師數字素養(yang) 的影響機製及提升策略 ................................................邊 亮
研究生園地 67 引入GenAI的高中物理課堂SSI教學模式探究 ............................................孫 瑞 彭朝陽 71 智慧課堂環境下的高中信息技術項目式學習(xi) 實踐研究 ............................................謝雪冰 陳代江
校長園地 74 特殊教育學校開展STEM教育的意義(yi) 、目的和策略 ............................................陳 剛 齊 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