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教育部首次正式推出490門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提出了緊緊圍繞提高質量、推進公平兩(liang) 個(ge) 建設高等教育強國的核心任務,以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應用為(wei) 重要手段推動信息技術與(yu) 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服務於(yu) 一流本科、一流專(zhuan) 業(ye) 、一流人才建設目標[1]。下一步的主要任務是在建、用、學上下功夫,進一步加大力度促進更多教師建好課、用好課,推進更多學生學好課,真正讓學生受益。
2013年是我國的MOOC元年,我國政府和一些“985”高校在MOOC中國本土化問題上做了大膽嚐試,取得了顯著成果。2013年6月,首批中國大學資源共享課通過“愛課程”網站向社會(hui) 大眾(zhong) 免費開放,這些共享課以高校公共課、專(zhuan) 業(ye) 基礎課為(wei) 重點,涵蓋了10多個(ge) 學科門類,該平台還構建了適合學生學習(xi) 交流和在線學習(xi) 的網絡學習(xi) 環境。國內(nei) 圍繞MOOC的教學改革研究也呈井噴之勢,2013年至今有多篇相關(guan) 的教學改革研究論文發表在國內(nei) 有影響力的教學類期刊上,如桑新民理智冷靜地解讀和分析了MOOC的本質和價(jia) 值,強調必須從(cong) 大學未來走向的戰略視野引領和推動這一世界潮流健康發展[2]。李紅美以近兩(liang) 年浙江大學已開展的教學探索為(wei) 例,提出了後MOOC時期高等學校教學變革的思考,旨在促進信息時代高等學校課堂教學模式變革,提升課堂教學質量[3]。門路分享了同濟大學物理學院普通物理課程教師借助國內(nei) 智慧樹MOOC平台開展的課程教學模式研究與(yu) 實踐,以及對怎樣有利於(yu) 學生在平台中持久有效學習(xi) 給出相應建議[4]。
作為(wei) MOOC的一種補充,SPOC將豐(feng) 富的資源與(yu) 傳(chuan) 統課堂教學深度融合,不僅(jin) 是教學模式的改革與(yu) 創新,更體(ti) 現了“後MOOC”時期傳(chuan) 統教學發展的與(yu) 時俱進。參考文獻[5]介紹了哈佛大學在edX平台上探索SPOC教學模式的經驗。參考文獻[6]介紹了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福克斯教學團隊將edX平台上開發的BerkeleyX CS169.1x“軟件即服務”(Software as a Service)轉化為(wei) SPOC課程的情況。國內(nei) SPOC平台的建設日趨完善,參考文獻[7]介紹了清華大學2013年9月正式上線“智學苑”SPOC平台上的“大學物理”課程,並介紹了在清華大學、中國地質大學、西南交通大學等國內(nei) 十所高校試用的情況。參考文獻[8]分享了基於(yu) 超星公司開發的泛雅SPOC平台的課程開發經驗,文章在比較MOOC與(yu) SPOC的基礎上,探索運用教學相關(guan) 理論設計出了基於(yu) 泛雅SPOC平台的混合教學模式。
麵對MOOC及SPOC浪潮,地方高校積極應對,但貿然推出本校的MOOC及SPOC課程並不可取。首先,MOOC及SPOC的建設需要巨大資金和影響力作為(wei) 支持。以哈佛開設HarvardX為(wei) 例,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兩(liang) 年前各投資3 000萬(wan) 美元創建edX平台,這隻是用於(yu) 技術平台建設以及初期運營,不包括課程的製作成本,即便如此經費依然不足。國內(nei) 的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高校MOOC及SPOC平台的建設也投入了大量經費,所以建設MOOC及SPOC平台會(hui) 給地方高校造成巨大的經濟壓力。囿於(yu) 學校影響力以及授課教師知名度,地方高校製作出來的MOOC及SPOC也未必能受到學生青睞。其次,地方高校和名校開設在線課程的目標也不盡相同。名校推出SPOC課程旨在鞏固自身地位,甚至占領教育界製高點,而地方高校的重心應該更多放在提升教學質量、增強學生競爭(zheng) 力方麵。
2015年8月6日,陝西省高校MOOC建設專(zhuan) 家指導委員會(hui) 的成立,2016年1月8日陝西省高等教育MOOC中心的發布,旨在通過整合省內(nei) 優(you) 質教育資源,實現省內(nei) 高校“跨校選課、學分互認”。因此,圍繞地方高校在線課程的建設、研究和實踐基於(yu) MOOC及SPOC的混合式教學模式能夠很好地解決(jue) 地方高校在線課程教學麵臨(lin) 的窘境,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yi) 。
1 構建基於(yu) “MOOC+SPOC”的混合式教學基本框架
2 基於(yu) “MOOC+SPOC”混合式教學的實踐
3 結語
隨著教學信息化的不斷推進,傳(chuan) 統的教學方式麵臨(lin) 著更大的挑戰,通過基於(yu) “MOOC+SPOC”混合式教學的探索與(yu) 實踐,學生熱情活躍的課堂氣氛使教師受到深深的震撼,也激勵著從(cong) 事教學改革的教師進行更深入的研究與(yu) 探索,為(wei) 地方高校建設和應用在線課程資源和改革教學模式提供了借鑒。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岩.建好用好學好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 努力寫(xie) 好高等教育“奮進之筆”[EB/OL].https://www.moe.edu.cn/s78/A08/moe_745/201801/t20180129_325868.html.
[2] 桑新民.MOOCs熱潮中的冷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2014(6):5-10.
[3] 李紅美,陸國棟,張劍平.後MOOC時期高等學校教學新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6):58-67.
[4] 門路,王祖源,何博.MOOC本土化的可行性和關(guan) 注點:基於(yu) MOOC平台的大學物理課程混合式教學實踐[J].現代教育技術,2015(1):53-59.
[5] 張麒,劉俊傑,任友群.哈佛“慕課”深度談:訪哈佛大學副教務長包弼德教授[J].開放教育研究,2014(5):4-10.
[6] 呂靜靜.開放大學混合式教學新內(nei) 涵探究:基於(yu) SPOC的啟示[J].遠程教育雜誌,2015,03:72-81.
[7] 鄭奇,楊竹筠.SPOC:結合高校教學的融合創新[J].物理與(yu) 工程,2014(1):15-18.
[8] 尹合棟.“後MOOC”時期基於(yu) 泛雅SPOC平台的混合教學模式探索[J].現代教育技術,2015(11):53-59.
[9] 俞顯,張文蘭(lan) .混合學習(xi) 的研究現狀和趨勢分析[J].現代教育技術,2013(7):14-18.
[10] 潘喬(qiao) 丹,黃元河,黃啟川.大學MOODLE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構建與(yu) 應用[J].高教論壇,2012(10):84-86.
孫愛晶 吉利萍 西安郵電大學通信與(yu) 信息工程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