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協作學習(xi)
1.協作學習(xi) 的界定
“協作學習(xi) ”(collaborative learning)在2014年的地平線報告(基礎教育版)中首次出現,並在近年來一直作為(wei) 驅動學校應用教育技術的關(guan) 鍵趨勢之一呈現。協作學習(xi) 在同伴間或更大群體(ti) 範圍內(nei) 開展學習(xi) 活動,也被稱為(wei) 團隊學習(xi) ,是一種教學策略。學生以團隊的形式共同完成一項任務,這項任務可以是簡單到共同解決(jue) 一個(ge) 多步驟的數學題,或者是複雜到共同開發設計一所新型學校。團隊中的每個(ge) 成員分別負責該任務的一部分;或者團隊中成員沒有正式角色分配,大家共同完成任務。協作學習(xi) 屬於(yu) 社會(hui) 建構主義(yi) 的觀點[1],所開展的活動通常遵循4個(ge) 原則:學生是教學過程中的焦點對象,互動和實踐是至關(guan) 重要的教學模式,團隊合作是主要的學習(xi) 模式,學習(xi) 中應具有以結構化方式解決(jue) 現實問題的思維方式。
小組工作或協作學習(xi) 可以采取多種形式,其中同伴學習(xi) 或同伴教學就是協作學習(xi) 的一種形式,學生2人一組或以小團隊的形式討論相關(guan) 概念,針對問題探索解決(jue) 方法。通常情況下,教師會(hui) 將課程資料預先發給學生,學生在課前預習(xi) 或觀看視頻後,利用課堂時間進行討論。很多教師發現,眾(zhong) 人拾柴火焰高,以團隊協作的方式開展同伴教學可以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學生之間相互教導,將概念和問題進行澄清並加深理解。
2.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協作學習(xi)
加拿大著名教育學家邁克爾·富蘭(lan) 在詮釋新教育學中提到3個(ge) 核心組成部分:新型學習(xi) 夥(huo) 伴、深度學習(xi) 任務以及數字工具和數字資源[2],其中新型學習(xi) 夥(huo) 伴、數字工具和資源兩(liang) 大要素是本文的聚焦點。學生設定學習(xi) 目標,對同伴學習(xi) 者的成果和標準進行評價(jia) ,針對反饋建議,加深了自身所學知識的理解,有效地掌控了知識體(ti) 係,促進了學習(xi) 效率。而這種學習(xi) 模式會(hui) 建立在數字化資源和工具的基礎上,體(ti) 現了教育與(yu) 技術的深度融合。新型的教學模式注重信息技術所帶來的力量,信息技術不僅(jin) 能夠多快好省地使學生獲取新知識,而且促進學生協作,共同學習(xi) ,降低學習(xi) 成本,有效地解決(jue) 現實問題。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學生可以在非正式學習(xi) 場合下通過遠程的方式進行交流,與(yu) 同伴、教師或其他人進行在線溝通與(yu) 聯係,真正實現了學習(xi) 無處不在,隨時隨地開展學習(xi) ,增強學生學習(xi) 動機,提高學生的便利性。
一項來自SMART公司的全球研究發現,將信息技術手段融入協作學習(xi) 模式中,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社交能力和情感認知。研究發現,將技術手段與(yu) 協作學習(xi) 相融合,學生學習(xi) 的效率將提高3.4倍[3]。此外,經常組織學生團隊協作項目不僅(jin) 能夠提高學生的社交和情感認知能力,還能夠增強學生的獨立性。
3.信息技術支持下協作學習(xi) 的價(jia) 值
在從(cong) 小學到大學的各級各類正規教育中,教育工作者正在努力製訂幾個(ge) 核心的關(guan) 於(yu) 協作學習(xi) 的共同國家標準,強調協作學習(xi) 在具體(ti) 教學中的合作理念、相關(guan) 的技能以及環境和情境等維度的重要性,這些維度都有助於(yu) 開展協作學習(xi) 。協作學習(xi) 不僅(jin) 僅(jin) 是實現最終學習(xi) 目標的手段,還是提升學習(xi) 效果的關(guan) 鍵。
基於(yu) 技術手段的協作學習(xi) 教學策略注重學生在在線學習(xi) 的過程中以小組互動的方式提高學習(xi) 效果,這種學習(xi) 方式可以通過精心的教學設計與(yu) 他人開展互動。學生在遠程學習(xi) 過程中經常會(hui) 麵對孤獨的狀況,在線協作學習(xi) 為(wei) 學生提供共同學習(xi) 的環境,學生在相互學習(xi) 交流的過程中可以反思新學到的知識,通過了解同伴的想法,加深自己對知識體(ti) 係的理解。當學生在網上討論相關(guan) 主題和材料時,他們(men) 更好地理解了知識點,而且變得更加有策略、有意識地獲得最終答案,這個(ge) 學習(xi) 的過程幫助他們(men) 更好地吸收正在學習(xi) 的知識。
據研究人員調查,協作學習(xi) 能夠促進學生在更高水平的群體(ti) 中學習(xi) ,可以獲取個(ge) 人成就感、更多的元認知、更強的自尊心以及心理更加健康。如果教師將協作學習(xi) 設計得當,會(hui) 有助於(yu) 取得好的成績,使學生積極主動學習(xi) ,與(yu) 同伴進行討論,增強學生學習(xi) 自信,獲取學習(xi) 動力。學生與(yu) 他人協作所發展的能力不同於(yu) 學生在獨立完成任務時所具有的技能。在社會(hui) 中,越來越多的企業(ye) 都會(hui) 組織員工以小組形式進行任務分配,有些技能是團隊參與(yu) 者所必需的技能,如口頭辯論觀點、處理衝(chong) 突、合作、建立共識以及禮貌的反對等,這些技能變得越來越有價(jia) 值。以協作小組的形式完成學業(ye) 任務不僅(jin) 可以培養(yang) 學生人際交往、與(yu) 人溝通相處的能力,而且有利於(yu) 學生真實的體(ti) 驗,幫助他們(men) 在未來的職業(ye) 生涯中取得成功。
基於(yu) 技術手段的協作學習(xi) 還能夠通過學生在學習(xi) 過程中與(yu) 其他學生所建立的友好關(guan) 係以及責任感增強學生學習(xi) 動機,這使學生獲取了更多的成就感。在精心設計的協作學習(xi) 活動中,參與(yu) 者會(hui) 自動產(chan) 生一種積極的正向相互依賴感——一種“沉浸在一起”的態度,其中一方的成功能夠帶動促進他們(men) 整體(ti) 的成功。此外,協作學習(xi) 還能夠增加學生的學術專(zhuan) 注力和自尊心,減少學生與(yu) 社會(hui) 隔離以及遠程學習(xi) 所產(chan) 生的孤獨感。
二、協作學習(xi) 的教育實踐
三、信息技術下協作學習(xi) 的思考與(yu) 啟發策略
在線學習(xi) 相對校園內(nei) 學習(xi) 是一種教學模式的變革,學生處於(yu) 在線學習(xi) 狀態下需要一種氛圍的渲染,不然會(hui) 有無助和孤立感,基於(yu) 數字化平台的協作學習(xi) 模式為(wei) 在線學習(xi) 提供了這種文化氛圍,促進學生高質量地開展學習(xi) ,同時還能夠增加在線學習(xi) 的凝聚力。協作學習(xi) 體(ti) 係是創建在線學習(xi) 網絡文化的有效手段,促使著全納教育有教無類學習(xi) 目標的實現。在線學習(xi) 本身是為(wei) 了讓更多的學習(xi) 者隨時隨地能夠參與(yu) 學習(xi) 的過程,如果為(wei) 學生創造以小組形式的相互協作學習(xi) 氛圍就更能增強學生的學習(xi) 興(xing) 趣。有了團隊合作的意識,從(cong) 學校層麵也有利於(yu) 實現服務於(yu) 全民教育的目標。協作學習(xi) 教學模式的改革有利於(yu) 開展實效性、全納性的項目,通過這些項目的實施,能夠改變教學實踐,提高學生的學習(xi) 成績。對於(yu) 協作式學習(xi) 在線教育改革目標的實現可以遵循以下策略。
1.分布式領導策略
分布式領導對於(yu) 大多數學校來說是一個(ge) 新概念。在一個(ge) 具有協作文化的學校裏,不僅(jin) 僅(jin) 是教學模式的應用,決(jue) 策層麵通常也不是由一個(ge) 人決(jue) 定,而是由團隊分擔決(jue) 策過程共同完成任務。分布式領導涵蓋很多方麵,可以包括學校整體(ti) 的變革、教學和課程模式的變革、教學實踐的變革、學生在線學習(xi) 行為(wei) 管理的變革以及其他領域領導的變革。從(cong) 學校領導層麵,通過明確分配任務的方式將領導的責任分解,授權教師決(jue) 策權支持這種自上而下的分布式領導模式變革的發展,教師再通過分布式教學設計的方式實現學生的協作學習(xi) 目標。這樣形成自上而下的團隊協作氛圍,更有利於(yu) 團隊凝聚力的形成。
2.支持協作學習(xi) 的文化氛圍
在線學習(xi) 的過程中需創建協作文化,進而確定學習(xi) 目標,學生共同努力實現這個(ge) 目標,這對於(yu) 促進學生在線學習(xi) 的知識掌握是很有幫助的。當大家共同致力於(yu) 一個(ge) 目標時,尤其是在在線學習(xi) 的氛圍下,教師可以就所學知識和所取得的學習(xi) 成果判斷學生的學習(xi) 能力,為(wei) 學生進行指導與(yu) 方向指引,這種學習(xi) 模式為(wei) 弱勢群體(ti) 提供了一個(ge) 公平、普惠教育的機會(hui) 。從(cong) 學校領導者層麵來看,授予教師教學模式改革的權利,教師間也可采取協作學習(xi) ,就如何開展全納教育和提高學生學習(xi) 成績等問題進行探討,尋找實現學習(xi) 目標的路徑與(yu) 方法,開展團隊學習(xi) 形式將更有利於(yu) 提高整個(ge) 學校的教學質量。
3.確保協作學習(xi) 過程的連貫性
在線學習(xi) 注重教師對學生學習(xi) 過程的指導,為(wei) 學生學習(xi) 引領方向,使學生學習(xi) 的知識具有連貫性。學生在線開展協作學習(xi) 的過程中,教師要實時對他們(men) 進行方向的指導與(yu) 提示,並確保他們(men) 討論主題的連貫性與(yu) 聚焦性,因為(wei) 這會(hui) 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xi) 成果以及教學實踐的結果,教師時刻關(guan) 注既定目標,以學生為(wei) 中心,隨時觀察學生的學習(xi) 進程,根據學生在學習(xi) 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正向引導,使學生能夠有效地利用資源開展學習(xi) 。小組學習(xi) 過程保持學習(xi) 目標前後一致會(hui) 提高學習(xi) 效率,使學生擁有更多的時間和資源投入到專(zhuan) 業(ye) 發展上。
4.建立在線學習(xi) 的容納力
在線學習(xi) 的容納力指的是在線的技術設施、學習(xi) 資源以及相應的支持服務是否可以滿足學生的需求;而對於(yu) 教師來說,指的是通過在線協作的方式學習(xi) ,學生所學習(xi) 到的知識是否能夠達到學生的學習(xi) 目的。教師需要在教學設計環節考慮很多因素,如教學資源與(yu) 材料、各個(ge) 成員的角色和所承擔的責任、目標實施的進度以及時間,這些因素對於(yu) 開展在線協作學習(xi) 非常重要。教學和服務團隊為(wei) 學生在學習(xi) 過程中提供學習(xi) 支持服務,以有效和連貫的方式引導學生參與(yu) 更多的協作學習(xi) ,勢必會(hui) 取得更優(you) 質的學習(xi) 成果。
參考文獻
[1] S•亞(ya) 當斯貝克爾, A•弗裏曼, C•霍爾, M•卡明斯, B•袁克.新媒體(ti) 聯盟地平線報告:2016基礎教育版[R].白曉晶,張春華,吳莎莎,季瑞芳,李國雲(yun) ,譯.德克薩斯:新媒體(ti) 聯盟,2016.
[2] 邁克爾·富蘭(lan) .極富空間:新教育學如何實現深度學習(xi) [M].重慶:西南大學出版社,2016.
[3] Technology-Driven Collaborative Teaching Drives Social and Emotional Development in Students[EB/OL].[2018-7-5].https://www.educationworld.com/a_news/technology-driven-collaborative-teaching-drives-social-and-emotional-development-students.
[4] Students gear up to challenge the world[EB/OL].[2018-7-3].https://www.theeducatoronline.com/au/news/students-gear-up-to-challenge-the-world/218412.
吳莎莎 北京開放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