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華為(wei) 與(yu) 中國軟件行業(ye) 協會(hui) 、信息技術工科產(chan) 學研聯盟在北京舉(ju) 辦以“聚創人才生態,解碼智能未來”為(wei) 主題的新聞發布會(hui) ,三方聯合發布《中國ICT人才生態白皮書(shu) 》(以下簡稱《白皮書(shu) 》)。該《白皮書(shu) 》首次以生態為(wei) 視角,全麵展現了信息技術產(chan) 業(ye) 的人才需求變化脈絡,全麵闡釋了企業(ye) 數字化轉型過程中信息技術人才生態的發展趨勢,並提煉出新動能、新生態、新人才三大關(guan) 鍵詞。
構建開放、共享、共贏的ICT人才生態體(ti) 係
華為(wei) EBG中國區副總裁、華為(wei) 生態大學校長楊文池表示:“一直以來,華為(wei) 都非常清楚ICT人才的重要價(jia) 值,並長期關(guan) 注和持續投入ICT人才培養(yang) 。過去的三十年,華為(wei) 努力把人力變成人才,並將多年來積累的知識體(ti) 係、技術能力等分享出來,以ICT產(chan) 業(ye) 長期積累的成功實踐為(wei) 基礎,持續投入”。

華為(wei) EBG中國區副總裁、華為(wei) 生態大學校長楊文池致辭
產(chan) 學研發展趨勢:“新工科”建設破局ICT人才困境
中國軟件行業(ye) 協會(hui) 副理事長兼秘書(shu) 長、信息技術新工科產(chan) 學研聯盟副理事長呂衛鋒表示:“我們(men) 深刻地意識到,在新的時代信息技術人才的發展確確實實存在著生態如何平衡發展、充分發展的問題,所以我們(men) 在白皮書(shu) 裏專(zhuan) 門討論了如何保證信息技術人才的充分供給,如何解決(jue) 人才的錯位問題……新的時代,整個(ge) ICT人才培養(yang) 模式、供給模式、發展模式已經跟傳(chuan) 統ICT時代有了根本性變化,在這個(ge) 根本性變化中,高校、企業(ye) 、職業(ye) 培訓機構和基礎教育如何進行互動,形成一個(ge) 良性的、持續的人才生態供給,是我們(men) 麵臨(lin) 的一個(ge) 迫切任務。”

中國軟件行業(ye) 協會(hui) 副理事長兼秘書(shu) 長、信息技術新工科產(chan) 學研聯盟副理事長呂衛鋒致辭
計世資訊副總經理王軍(jun) 凱在對《白皮書(shu) 》的解讀中指出:2017年信息技術產(chan) 業(ye) 人才總體(ti) 需求缺口達765萬(wan) ,並表現出人才需求數量巨大和人才錯位兩(liang) 個(ge) 顯著特征。未來,ICT人才需求缺口的70%將集中在雲(yun) 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興(xing) 領域,且呈現出人才需求類型多樣化、需求結構多元化的特點。《白皮書(shu) 》分析:以能力互補、資源共享的ICT生態正在加速形成,ICT人才內(nei) 涵進一步凸顯“生態特色”。

計世資訊副總經理王軍(jun) 凱解讀《白皮書(shu) 》
以“ICT人才生態之我見”為(wei) 主題的圓桌論壇,在中國軟件行業(ye) 協會(hui) 常務副秘書(shu) 長、信息技術新工科產(chan) 學研聯盟副秘書(shu) 長陳寶國先生主持下,各位嘉賓對ICT行業(ye) 人才培養(yang) 現狀、培養(yang) 模式、發展趨勢等問題進行了深入討論。
楊文池首先談到了華為(wei) 成立生態大學的初衷:“在企業(ye) 市場上,華為(wei) 需要與(yu) 產(chan) 業(ye) 各方緊密合作,包括合作夥(huo) 伴解決(jue) 方案的能力,合作夥(huo) 伴的不同角色,如投融資、加工設計、谘詢等,也包括高校跟我們(men) 做的聯合創新。總結起來,企業(ye) 市場的打法是平台加生態。人才生態助力產(chan) 業(ye) 生態,2018年3月,在原來的ICT學院、合作夥(huo) 伴大學的基礎上,我們(men) 成立了華為(wei) 生態大學,我們(men) 希望借助這樣一個(ge) 組織全麵對接提升人才生態的各項工作。本次《中國ICT人才生態白皮書(shu) 》的輸出,是我們(men) 的工作內(nei) 容之一,也是階段性的成果之一,我們(men) 期待未來在華為(wei) 生態大學這個(ge) 平台的努力下,能夠跟在座的各位專(zhuan) 家、產(chan) 學研機構有更多的合作,為(wei) 中國的ICT人才生態建設做出更多的貢獻。”
北京理工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長江學者王國仁,北方工業(ye) 大學計算機學院院長馬禮教授從(cong) 高校的角度表明:高校未來將更多考慮從(cong) 頂層設計進行改革,全麵優(you) 化工科教學模式,既要注重基礎理論與(yu) 方法,也應該注重前沿應用與(yu) 拓展。通過加強產(chan) 學合作,建立更多樣化和個(ge) 性化的新工科培養(yang) 模式,促進高校學生及相關(guan) 工程科技人員具備更高的創新創業(ye) 能力和跨界整合能力。
從(cong) 產(chan) 業(ye) 的角度,神州數碼集團副總裁、華為(wei) 業(ye) 務群總經理韓智敏和太極計算機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許詩軍(jun) 表示:ICT企業(ye) 的人才培養(yang) 需充分考慮到行業(ye) 實踐特點和企業(ye) 業(ye) 務特色,更加注重個(ge) 人的溝通能力、理解能力、團隊能力等,基於(yu) 企業(ye) 文化特色打造長效的人才培養(yang) 機製;同時通過校企合作,與(yu) 高校建立聯合創新實驗室、聯合人才培養(yang) ,積累核心技術,培養(yang) 研發專(zhuan) 才,不斷充實後備業(ye) 務人員資源池。
在圓桌論壇的最後,主持人總結到:華為(wei) 是中國ICT產(chan) 業(ye) 的標杆。這類標杆在推進它的生態環境的過程中,逐步把企業(ye) 需求轉向了社會(hui) 責任,並通過產(chan) 業(ye) 鏈、生態鏈將技術大量地向社會(hui) 溢出。這種生態的普及有益於(yu) 提升中國ICT產(chan) 業(ye) 整體(ti) 競爭(zheng) 能力、優(you) 化產(chan) 業(ye) 環境。這是華為(wei) 的責任,也是華為(wei) 的擔當。

ICT人才生態之我見——圓桌論壇
踐行ICT人才生態,在本次發布會(hui) 上,華為(wei) 還舉(ju) 行了精英遠洋號揚帆起航儀(yi) 式,邀請了現場嘉賓一起參與(yu) ,寓意載著ICT行業(ye) 精英的航船揚帆起航。在接下來的華為(wei) 合作夥(huo) 伴精英賽、華為(wei) 創新論壇、華為(wei) 生態大學年會(hui) 等一係列重要事件的推動下,共同駛向卓越未來。

ICT人才生態之我行——精英遠洋號揚帆起航儀(yi) 式
此次,由中國軟件行業(ye) 協會(hui) 和信息技術新工科產(chan) 學研聯盟指導,華為(wei) 技術有限公司支持,計世資訊負責調研撰寫(xie) 的《中國ICT人才生態白皮書(shu) 2018》,全麵展現了ICT生態的人才需求變化,是“產(chan) -學-研”合作的重要成果。華為(wei) 參與(yu) 其中,既貢獻了華為(wei) 在ICT生態建設的最佳實踐,也進一步傳(chuan) 遞了華為(wei) 對於(yu) 人才生態建設的堅定態度。《白皮書(shu) 》的推出是一次關(guan) 於(yu) 產(chan) 業(ye) 人才發展研究的一次有益嚐試,更是產(chan) 業(ye) 思維模式的一次進步。
《中國ICT人才生態白皮書(shu) 》下載鏈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