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裝備是教育事業(ye) 發展、培養(yang) 創新人才的必備基本辦學條件和重要物質技術基礎,在人才培養(yang) 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教育裝備質量好壞更是直接影響到教育質量。筆者結合多年的工作實際,就當前教育裝備質量的有關(guan) 問題進行深入思考,並提出幾點拙見。
一、新形勢下教育裝備質量的重要性
二、教育裝備存在的質量問題及其原因
三、提高教育裝備質量的對策
新時期解決(jue) 教育裝備工作中存在的質量問題,需要從(cong) 思想認識、技術標準、招標采購、信息化建設及監督檢查等方麵進行深入研究,構建完備的教育裝備質量體(ti) 係。
1.增強質量意識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刻指出,“切實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質量和效益上來”“以提高質量和效益為(wei) 中心”。強調了質量的極端重要性。當前,教育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麵都發生了根本變化,質量成為(wei) 核心點。近年來,教育裝備投入不斷增加,內(nei) 涵不斷豐(feng) 富,成績不斷累積,已經超越學校辦學基本條件的範疇,已然成為(wei) 一種課程資源,為(wei) 培養(yang) 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提供了有力支撐,對教育裝備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首先要牢固樹立質量意識,在教育裝備發展的方向目標、任務重點、政策舉(ju) 措上牢固地確立起質量路線和質量方針,樹立起“質量第一”“質量優(you) 先”“質量為(wei) 重”的強烈意識。其次是堅持質量導向,不論是教育裝備產(chan) 品生產(chan) 、采購,還是教育裝備的管理、使用,都必須以質量為(wei) 導向,運用質量指揮棒,製訂質量發展的規劃綱要,建立質量考評的指標體(ti) 係,真正推動質量發展入軌、上路、定型。最後要堅守質量底線,質量無小事,在教育裝備產(chan) 品的設計、生產(chan) 、采購、管理、使用等整個(ge) 過程中,決(jue) 不能突破質量底線。
2.科學製定標準
標準是“為(wei) 了在一定的範圍內(nei) 獲得最佳秩序,經協商一致製定並由公認機構批準,共同使用的和重複使用的一種規範性文件”(GB/T20000.1-2002)。它既是確立裝備項目與(yu) 內(nei) 容的前提和基礎,又是評估裝備水平與(yu) 質量的評價(jia) 準則。沒有科學的裝備標準,談不上教育技術裝備質量;缺乏標準的指導,隻會(hui) 帶來想當然和隨意性[3]。一是要統籌規劃。高質量的統籌規劃是科學裝備的基礎。要緊緊圍繞教育教學改革和發展大局,緊貼課程改革實際,因地製宜,製定切實可行的教育裝備規劃,明確裝備目標,加強裝備工作的統籌性。二是要製訂教育裝備標準。從(cong) “大裝備”的範疇收集整理有關(guan) 應用於(yu) 教育教學的教育裝備方麵的最新的國家、行業(ye) 、地方的標準文件,盡快建立完善地方教育裝備的標準。特別是要突出技術複雜、價(jia) 值高、產(chan) 量大的產(chan) 品以及處於(yu) 配備高峰或將要處於(yu) 配備高峰的產(chan) 品標準的製訂、修訂工作。同時要兼顧基礎標準、通用技術標準及環保、衛生、健康等強製性標準。三是要突出元標準(meta-standard)。教育裝備標準化的關(guan) 鍵是重點研究影響教育裝備教學適用性的各種因素,並將它們(men) 列入教育裝備的標準體(ti) 係中。在製定教育裝備標準之前,首先是要研究和製定教育裝備元標準,也就是裝備產(chan) 品的教育教學適用性標準。
3.改革招標辦法
教育裝備有別於(yu) 一般的器物裝備,動態性、教育性、發展性等特點突出。教育事業(ye) 是公益事業(ye) ,更是民生事業(ye) ,教育裝備的采購具有公共管理的特征,與(yu) 社會(hui) 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公共財政體(ti) 製的發展具有很緊密的聯係[4]。這些特征,在教育裝備采購中都必須切實考慮。一是堅持適應性原則。在教育裝備采購中,要充分尊重和體(ti) 現學校的選擇權,將是否適合學生、是否適合教學、是否適合科技發展潮流等作為(wei) 采購標準。要邀請學科一線教師、教研員和教育技術部門專(zhuan) 家組成評審小組,對教育裝備產(chan) 品進行教育適應性評審,切實保障產(chan) 品質量,強化教育裝備產(chan) 品服務教育的效果。二是要堅持合理性原則。這裏的合理性主要是指價(jia) 格的合理性。杜絕過分注重價(jia) 格因素,改變“低價(jia) 中標”的模式。建立價(jia) 格谘詢體(ti) 係,根據市場變化規律、科學信息的快速傳(chuan) 遞,精準預測教育裝備價(jia) 格,以有效防止招標產(chan) 品價(jia) 格比市場零售價(jia) 格高以及以次充好、以劣充優(you) 等現象的發生。三是堅持規範性原則。進一步規範教育裝備市場,努力形成優(you) 質優(you) 價(jia) 、良性競爭(zheng) 、優(you) 勝劣汰的局麵。規範招標文件,招標文件應該由商務和技術兩(liang) 大部分組成,特別是技術部分要有教育裝備產(chan) 品的主要技術參數,將國家標準或地方標準寫(xie) 入招標文件和采購合同。規範采購過程,必須要有懂技術、熟悉市場、了解產(chan) 品技術標準的人員參加招標采購。采購之後,還要對所需的教育技術裝備的質量、價(jia) 格進行調研。
4.加快信息化建設
當前,雲(yun) 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計算等新技術得到廣泛應用,信息化步伐不斷加快,信息化程度不斷加深,信息技術對教育的革命性影響愈加凸顯。《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等中央政策文件將教育信息化建設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一方麵教育信息化對促進優(you) 質教育資源普及共享,推進信息技術與(yu) 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實現教育思想、理念、方法和手段全方位創新,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構建學習(xi) 型社會(hui) 和人力資源強國具有重大意義(yi) ,這是更高層次、更深程度的質量體(ti) 現。另一方麵,教育信息化裝備本身就屬於(yu) 教育裝備範疇,利用信息化手段無疑可以有效推進教育裝備質量的提升。如湖南組織開發了“湖南省教育裝備招標采購係統”,為(wei) 省、市、縣各級教育裝備管理部門、學校、生產(chan) /供應商、招標代理公司、政府采購中心等用戶提供采購目錄、裝備專(zhuan) 家數據庫、項目采購立項管理、學校采購計劃申報、貨物分發調撥管理、產(chan) 品質量投訴等多重功能。依托信息化技術手段,加強教育裝備質量管控,提高教育投資效益。
5.加大質量監管力度
教育裝備有沒有用、怎麽(me) 用、用得怎麽(me) 樣、質量如何,這些都需要通過監督檢查進行了解和督促整治。一是加強教育裝備質量管理。進一步理順教育裝備管理體(ti) 製,建立覆蓋省市縣校四級教育裝備質量監測網絡,密切與(yu) 質量監督、工商管理等部門的溝通合作,探索建立教育裝備質量抽查機製。二是完善製度建設,建立劣質產(chan) 品公布製度和企業(ye) 黑名單製度,教育裝備企業(ye) 資質審查製度,投標樣品封存製度,使假冒偽(wei) 劣產(chan) 品無藏身之地。三是建立裝備新技術、新產(chan) 品進入學校的實驗論證機製。對進入校園的裝備產(chan) 品進行質量抽查,隻有經過危害性測試和教學適應性評價(jia) 的方可進入學校。組織編寫(xie) 教育裝備政府采購目錄。按照中小學教學儀(yi) 器配備的有關(guan) 國家和省級標準將教育裝備產(chan) 品進行分類,明確各類產(chan) 品的品名、規格、型號、參考標準、價(jia) 格、材質等指標並構建數據庫。四是建立常態化監督檢查機製。將教育裝備質量檢查納入相關(guan) 重點常規檢查考核之中。例如,湖南將教育裝備質量納入了合格學校建設驗收標準和地方教育督導評估考核體(ti) 係,切實保證了教育裝備質量檢查考核工作的有效進行以及考核結果的有效運用。
參考文獻
[1] 周偉(wei) 濤.教育裝備現代化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基石:對話中國教育裝備行業(ye) 協會(hui) 會(hui) 長王富[N].中國教育報.2012-1-11(7).
[2] 王富.中國教育裝備行業(ye) 藍皮書(shu) (2015年版)[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shu) 出版社,2015:5.
[3] 王祥明,後有為(wei) .教育技術裝備質量論略[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6(1):34-37.
[4] 施建國.三管齊下 嚴(yan) 把教育技術裝備質量關(guan) [N].中國教育報.2012-1-11(7).
彭幹瑜 蔣誌平 湖南省教育生產(chan) 裝備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