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見光通信是利用LED光源在可見光頻譜實現的信息傳(chuan) 輸技術,是典型的軍(jun) 民兩(liang) 用技術。與(yu) 傳(chuan) 統無線電通信相比,可見光通信拓展了嶄新頻譜資源,傳(chuan) 輸速率高,安全性與(yu) 私密性好,無電磁幹擾和輻射,也無須頻段許可授權,借助LED燈就可以低成本實現高速率無線綠色通信。在2015年被聯合國定為(wei) “光和光基技術國際年”後,可見光通信的價(jia) 值和應用潛力為(wei) 更多人所熟知,已成為(wei) 世界各國競相角逐的下一代核心通信技術[1]。
可見光通信學科方向是信息與(yu) 通信工程一級學科和光學工程一級學科交叉融合的學科方向,於(yu) 2016年遴選為(wei) 大學首批新興(xing) 學科方向,該學科方向依托河南省可見光通信重點實驗室深入開展了軍(jun) 民融合式發展的探索與(yu) 實踐。先後承擔我國首個(ge) 可見光通信領域國家863計劃項目“可見光通信係統關(guan) 鍵技術研究”等國家、省市和軍(jun) 隊科研項目10餘(yu) 項,累計科研經費逾億(yi) 元,成功研製50 Gbps可見光超高速實時通信試驗係統,實現了我國可見光通信技術由跟跑到領跑的跨越。先後培養(yang) 博士、碩士研究生50餘(yu) 人,1篇學位論文獲河南省和軍(jun) 隊優(you) 秀碩士學位論文,指導本科生、研究生參加各類國家級學科競賽,先後10人次獲全國特等獎,12人次獲全國一等獎。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可見光通信學科方向對大學信息與(yu) 通信工程一級學科的評估提供了重要支撐,特別作為(wei) “對社會(hui) 經濟建設做出貢獻的典型案例”對“社會(hui) 服務與(yu) 學科聲譽”一級指標提供了佐證。
1 融入國家科技創新體(ti) 係 搶占世界科技前沿
2 麵向國家軍(jun) 隊重大需求 構建自主可控網絡環境
3 依托地方政府優(you) 勢資源 助力部隊科技興(xing) 軍(jun) 實踐
習(xi) 近平主席強調,“強化資源整合力度,盤活用好存量資源,優(you) 化配置增量資源,發揮軍(jun) 民融合深度發展的最大效益。 ”[5]實踐證明,依托地方資源可實現軍(jun) 隊信息裝備建設水平快速攀升,軍(jun) 民融合的東(dong) 風為(wei) 學科方向發展提供了持續動力。
一是推動軍(jun) 民科技基礎要素融合。實驗室積極推動與(yu) 地方優(you) 勢互補單位的聯合研究,先後與(yu) 南昌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山大學等建立緊密合作關(guan) 係。例如,南昌大學研發的矽襯底GaN基高光效藍光LED曾獲2015年度唯一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實驗室與(yu) 他們(men) 合作,應用新型LED光源以提升可見光通信係統性能。可見光的藍綠波段在水下衰減係數小,利用可見光通信技術構建水下中近距離高速信息網絡,可廣泛應用於(yu) 海洋環境監測與(yu) 數據采集領域。實驗室聯合中船重工重慶前衛集團開展水下可見光通信的聯合研究,借助其消聲水池等大型實驗場地開展遠距離水下可見光通信實驗驗證,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是依托政府力量開展基礎研發。可見光通信基礎器件與(yu) 芯片是技術持續發展和大規模產(chan) 業(ye) 化的基礎,實驗室依托中國可見光通信產(chan) 業(ye) 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聚焦資源,需求導向,引導可見光通信芯片等基礎研究方向。鑒於(yu) 器件、芯片、材料等基礎性研發投入極大,實驗室積極尋求地方政府對科技創新的支持,分別由天津市政府和東(dong) 莞市政府支持可見光通信數字芯片和光電前端芯片的研發。團隊目前已經完成可見光通信專(zhuan) 用芯片組原理驗證與(yu) 測試評估,該專(zhuan) 用芯片組的推出,有望成為(wei) 全球首款可見光通信專(zhuan) 用芯片組,將填補國際可見光通信專(zhuan) 用芯片的空白。近五年來,國家及地方政府已累計投入研發經費逾億(yi) 元,為(wei) 學科方向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經費支撐。
三是通過大學軍(jun) 民融合平台延攬人力資源。受編製限製,該學科方向師資力量相對薄弱。實驗室注重加強自主創新團隊建設,積極探索軍(jun) 地人才融合發展路徑,依托東(dong) 莞信大融合創新研究院等大學軍(jun) 民融合平台引進人才。目前,引進的地方科技人才已經成為(wei) 一支重要研發力量,他們(men) 中不少已經成長為(wei) 業(ye) 務骨幹,在科研攻關(guan) 、項目管理等崗位發揮重要作用。
實踐證明,軍(jun) 民融合發展為(wei) 學科方向建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軍(jun) 隊院校應麵向世界科技前沿,麵向國家重大需求,堅持向科技創新要戰鬥力,推進學科方向建設內(nei) 涵式發展,為(wei) 科技興(xing) 軍(jun) 注入新的動力。
參考文獻
[1] 於(yu) 宏毅,楊克功,宋文,朱義(yi) 君.可見光通信:構建綠色高速信息網絡[N].解放軍(jun) 報,2016-01-14(7).
[2] 習(xi) 近平.全國科技創新大會(hui) 兩(liang) 院院士大會(hui) 中國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hui) 在京召開[N].人民日報,2016-05-31(1).
[3] 習(xi) 近平.習(xi) 近平在視察國防科學技術大學時強調深入貫徹落實黨(dang) 在新形勢下的強軍(jun) 目標加快建設具有我軍(jun) 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學[N].北京:人民日報,2013-11-07(1).
[4] 習(xi) 近平.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hui) 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04-26(2).
[5] 習(xi) 近平.習(xi) 近平主持召開中央軍(jun) 民融合發展委員會(hui) 第一次全體(ti) 會(hui) 議強調加強集中統一領導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jun) 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N].人民日報,2017-06-20(1).
曲晶1 張劍1 朱義(yi) 君1 於(yu) 克辰12 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戰略支援部隊信息工程大學 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陸軍(jun) 步兵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