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學文化的發展進程中,各個(ge) 學科間有一定的融合和交叉,隨著時間的推移,儀(yi) 器分析測試技術已逐漸成為(wei) 一個(ge) 獨立的學科[1],分析儀(yi) 器的進展也十分迅猛,發展勢頭強勁,主要體(ti) 現在儀(yi) 器的功能多樣化,適用範圍擴大化。如今儀(yi) 器測試技術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國家標準、企業(ye) 標準列為(wei) 規定的標準,許多測定方法已經在國際上通行[2]。現在的儀(yi) 器分析測試技術已今非昔比,對操作者的素質要求也越來越高,操作者不但要擁有分析化學、光譜學、色譜技術等專(zhuan) 業(ye) 知識,還要有相應的計算機操作、儀(yi) 器維護等基本的相關(guan) 技能。然而原始的儀(yi) 器分析教材中,相關(guan) 的知識遠遠跟不上現代化儀(yi) 器的更新換代,遠遠滯後於(yu) 功能全麵、適用範圍廣闊的現代化儀(yi) 器。
當代大學生思維活躍,對於(yu) 一些現代化的全新儀(yi) 器和技術有強烈的探索欲望。然而傳(chuan) 統的填鴨式灌輸教學模式隻會(hui) 使得大學生的求知欲被壓抑,相對落後的實驗內(nei) 容也無法激起大學生的探索欲望,長此以往,隻會(hui) 扼殺大學生的創新能力,許多有天賦有能力的學生就此埋沒[3]。另外,有些本科實驗室中並沒有配備先進的儀(yi) 器,部分儀(yi) 器相對滯後,在這樣的背景下,學生在實驗室時,會(hui) 產(chan) 生較大的誤差,不利於(yu) 培養(yang) 嚴(yan) 謹求實的科學作風。大多本科階段的實驗教材遠跟不上儀(yi) 器的更新換代,落後的教材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yang) 百害無一利。在當今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創新能力顯得尤為(wei) 重要,這就要求學校要著重培養(yang) 學生的自主創新意識和能力,在學習(xi) 經典傳(chuan) 統知識之餘(yu) 也要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了解先進儀(yi) 器的發展動向[4]。
為(wei) 了響應時代的發展,提高我校大學生對社會(hui) 的適應能力,在激烈的就業(ye) 市場贏得一席之地,就需要學校設法改善學生的知識結構,全方位地增強我校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我校準備在全校範圍內(nei) 組織分析測試大型儀(yi) 器操作技能培訓,同時接受校內(nei) 以及校外的科研任務,逐步開展各種現代分析測試課程。讓分析測試中心在承接各種科研任務的同時,也能發揮教學作用,提高大型先進儀(yi) 器的使用效率,發揮其培養(yang) 人才的潛能。在開設培訓課的同時,也增強了培訓人員的專(zhuan) 業(ye) 素養(yang) ,保證了人才團隊的發展和壯大。
1 大型儀(yi) 器實驗教學的現狀分析
2 大型儀(yi) 器實驗教學的探索
3 效果與(yu) 展望
分析測試中心不單單是讓學生獲得科學知識,提升實踐水平的平台,還是培育學生的思維創新的重要駐地。使學生在本科時期就能觸碰到本學科的部分先進儀(yi) 器,習(xi) 得許多先進的知識,加深學生關(guan) 於(yu) 自己的專(zhuan) 業(ye) 方向的認知程度。借助設計性的綜合試驗,轉變了施教策略,大量詳細的內(nei) 容需學生進行摸索、探討和彼此合作,一來鍛煉了學生的創新性思維能力,二來還加強了集體(ti) 協作的精神,這為(wei) 他們(men) 日後的生活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盡力把儀(yi) 器平台創建成讓學生自主學習(xi) 、獨立研究的舞台,變成他們(men) 增強觀察能力、動手實踐能力和研究革新能力的重要駐地。
此外,大型儀(yi) 器在學生的實驗培訓中也增加了使用效率,隻要科學分配時間,在和科研工作運用儀(yi) 器不矛盾的前提下,就能漸漸增加大型儀(yi) 器在學生實驗培訓時的運用次數。並且,讓眾(zhong) 多製度更加完備,運用製度對工作中的每一個(ge) 步驟進行標準化監管,保證實驗室大型儀(yi) 器培訓在開放中擁有優(you) 質的運行環境。
參考文獻
[1] 鄭傳(chuan) 明,胡長文,黃如丹.實驗室大型儀(yi) 器設備開放共享機製措施及效益[J].科教導報:中,2013(1):242-244.
[2] 李新霞,常軍(jun) 民,孟磊.分析測試中心開設“現代儀(yi) 器分析技能培訓”選修課的思路和實踐效果[J]. 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09,32(11):1634-1635.
[3] 夏燎原,胡雲(yun) 楚,吳義(yi) 強. 開放大型儀(yi) 器設備對提高本科實驗教學質量之思考[J].中南林業(ye) 科技大學學報:社會(hui) 科學版,2012,6(5):160-161.
[4] 韋芸,何心偉(wei) .高校院級大型儀(yi) 器開設實驗教學研究與(yu) 探索[J].廣州化工,2014,42(19):178-179.
張園 梁廣 王學寶 王賢親(qin) 溫州醫科大學分析測試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