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教學倡導以探究式學習(xi) 為(wei) 主的多樣化學習(xi) 方式,突出創設學習(xi) 環境,促進學生主動探究,為(wei) 學生提供更多自主選擇的學習(xi) 空間和充分的探究式學習(xi) 機會(hui) 。強調“做中學”和“學中思”,通過合作與(yu) 探究,逐步培養(yang) 學生提出科學問題的能力,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jue) 問題的能力。但是在傳(chuan) 統實驗材料條件下,可進行科學探究實驗的內(nei) 容相對較少,而且定性、模糊的研究居多,相當一部分學生的探究需求受到限製。數字化技術的迅猛發展,給解決(jue) 這些問題帶來了契機。傳(chuan) 感器以精確、智能、易於(yu) 操作等優(you) 勢,大大提高了探究過程的實效。而Aischool雲(yun) 課堂平台的出現使得數據共享更為(wei) 方便,可以優(you) 化整個(ge) 教學流程。
國內(nei) 有學者對近幾年來傳(chuan) 感器和雲(yun) 課堂應用於(yu) 我國教學的研究現狀和特點進行了多方麵的討論,為(wei) 相關(guan) 研究提供了參考。但是對兩(liang) 者同時運用於(yu) 小學科學教學的討論較少。基於(yu) 此,本文將數字傳(chuan) 感器技術和Aischool雲(yun) 課堂平台同時運用於(yu) 小學科學教科版六年級上冊(ce) 《電磁鐵的磁力》一課進行實踐和思考。
一、傳(chuan) 感器和雲(yun) 課堂技術運用於(yu) 小學科學的適用性分析
二、傳(chuan) 感器和雲(yun) 課堂技術在小學科學的實踐
三、結語
借助於(yu) 數字傳(chuan) 感器和雲(yun) 課堂平台技術,不但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而且可以增強學生的信息化素養(yang) ,還可以鍛煉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jue) 問題的科學思維。同時,數字化技術的發展對教師的教學模式、教學習(xi) 慣、教學理念也有新的要求。
另外,傳(chuan) 感器技術和Aischool的應用也有一些不足,如傳(chuan) 感器技術的運用會(hui) 使數據的獲得更加直接和直觀,但會(hui) 弱化學生計算、作圖、操作等重要能力的培養(yang) ;傳(chuan) 感器的原理複雜,會(hui) 增加了學生對儀(yi) 器原理的認知難度等。低年段水平的學生進行定量研究和數據分析時,還有很大的難度。Aischool雲(yun) 課堂平台的運用使得生生之間、師生之間交流方便,教師也可以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之間進行推送和反饋,但是對網絡等硬件有比較高的要求。
新技術帶來的實驗條件改變的背後,是更加深層次的科學教育目標的改變,目標的改變最終會(hui) 帶來教與(yu) 學的方式的變革。作為(wei) 科學教師,我們(men) 在教學上也要與(yu) 時俱進,做出相應的教學改變。
參考文獻
[1] 黃文君.傳(chuan) 感器在電磁學實驗中的應用[J].科技視界,2012(17):120-121.
[2] 徐春明.傳(chuan) 感器在小學科學探究實驗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4(9):47-48.
[3] 吳向東(dong) .智能手機傳(chuan) 感器在小學科學探究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導刊,2014(9):85-87.
[4] 皮連生.學與(yu) 教的心理學[M].第五版.上海:華東(dong) 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5):176.
[5] 孫丹兒(er) ,韋斯林.國外科學教育中傳(chuan) 感器技術教學研究及啟示[J].遠程教育雜誌,2012(5):50-55.
[6] 張紅霞.建構主義(yi) 對科學教育理論的貢獻與(yu) 局限[J].教育研究,2003(7):79-84.
張藝士 廣州市天河區華景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