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第四屆“互聯網+教育”創新周開幕式在北京世紀金源大飯店舉(ju) 行。本屆創新周在中國教育學會(hui)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hui) 、中國教育電視協會(hui) 的指導下,由海澱區人民政府、北京師範大學聯合主辦,中關(guan) 村科技園區海澱園管理委員會(hui) 、中關(guan) 村互聯網教育創新中心、互聯網教育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北京師範大學未來教育高精尖創新中心共同承辦,中國互聯網協會(hui) 互聯網教育工作委員會(hui) 、中關(guan) 村創業(ye) 大街、互聯網教育商會(hui) 、桃李資本、京育基金協辦。作為(wei) 2018“創響中國”以及中關(guan) 村創新發展40周年的重要活動之一,本屆創新周以重構“互聯網+教育”新模式為(wei) 主題,分“新模式”“新政策”“新趨勢”“新資本”“新技術”“新產(chan) 品”六個(ge) 模塊展開。
【北京市海澱區副區長劉聖國】百年大計,教育為(wei) 本。近些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科技不斷地與(yu) 教育結合,形成了“互聯網+教育”的新模式。希望互聯網企業(ye) 和教育機構能夠加強學習(xi) ,準確把握正確的發展方向。能夠加強研究,遵循教育發展規律。能夠深化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海澱區人民政府副區長劉聖國致辭
【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郝芳華】當前,中國正進入一場基於(yu) 信息技術的偉(wei) 大的變革中,互聯網正在日益深刻地影響著我們(men) 的生活,也深刻地影響著教育的發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正推動著教育發生深刻的變化。

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郝芳華致辭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黨(dang) 委書(shu) 記殷長春】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應該立足中國實際,融合國際先進理念與(yu) 經驗,努力探索高質量、多樣化的學校形態,探索未來的教育教學新模式。本次由中關(guan) 村互聯網教育創新中心發起的“互聯網+教育”創新周,有利於(yu) 進一步探索未來教育的構建方案。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黨(dang) 委書(shu) 記殷長春致辭
【海澱置業(ye) 集團董事長張麗(li) 君】中關(guan) 村互聯網教育創新中心以引領教育創新為(wei) 使命,始終瞄準前沿,積極搶抓機遇,大力創新實踐,構建了教育創新創業(ye) 生態園區,樹立了響亮的行業(ye) 品牌,贏得了廣泛的社會(hui) 關(guan) 注,已經成為(wei) 海澱置業(ye) 集團在科技服務業(ye) 板塊的一張亮麗(li) 名片。

海澱置業(ye) 集團董事長張麗(li) 君致辭
中國教育學會(hui) 名譽會(hui) 長、國家教育谘詢委員會(hui) 委員顧明遠,中國教育學會(hui) 會(hui) 長、國家教育谘詢委員會(hui) 委員鍾秉林,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郝芳華,北京市海澱區副區長劉聖國,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hui) 副會(hui) 長兼秘書(shu) 長韓民,中國教育電視協會(hui) 常務副會(hui) 長、中國教育電視台原副台長兼總編輯陳力,海澱區委組織部副部長張密,海澱區第十屆政協委員、互聯網教育商會(hui) 會(hui) 長張愛誌共同啟動第四屆“互聯網+教育”創新周。

創新周啟動儀(yi) 式
未來學校協同創新中心籌備組組長朱大勇介紹工作進展。未來學校協同創新中心以未來學校八大中心的應用研究和落地實踐為(wei) 方向,依托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的專(zhuan) 家優(you) 勢和研究成果,以及教育的前沿技術,整合協同集成各種優(you) 質資源,全方位、多維度地解決(jue) 未來學校建設與(yu) 運營中的現實問題。未來學校協同創新中心深度融合教育科學和教育技術,打造未來學校的生態,引導未來學校教育創新,推動未來學校建設和信息化2.0建設。
隨後,國家教育谘詢委員會(hui) 委員、亞(ya) 太地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協會(hui) 聯合會(hui) 名譽主席陶西平,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黨(dang) 委書(shu) 記殷長春,國家教育谘詢委員會(hui) 委員、中國教育學會(hui) 原常務副會(hui) 長談鬆華,中國教育協會(hui) 常務副會(hui) 長、國家教育考試指導委員會(hui) 委員戴家幹,北京開放大學校長、北京師範大學教授褚宏啟,中關(guan) 村互聯網教育創新中心董事長劉洋共同為(wei) 未來學校協同創新中心揭牌。

未來學校協同創新中心揭牌儀(yi) 式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國際比較教育研究所所長、中國未來學校實驗室主任王素作了題為(wei) 《互聯網+背景下的學校創新》。互聯網教育、AI、人工智能,一方麵會(hui) 給現在學校的思想觀念、模式、內(nei) 容、方法帶來很大的變革,同時也會(hui) 使教育的形態發生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個(ge) 性化、終身化的變革。我們(men) 對學校需要有一個(ge) 重新的認識。未來學校更加以人的成長為(wei) 核心,形態上更加開放,更加接近真實的生活和實際,學習(xi) 方式更加強調體(ti) 驗性、群體(ti) 性,強調個(ge) 性化的學習(xi) ,組織形態上更加扁平化,更加平等,更加自治。

王素作了題為(wei) 《互聯網+背景下的學校創新》的報告
圓桌論壇環節,首先呈現了由中關(guan) 村互聯網教育創新中心出品的《中國教育40年回顧》短片。在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尚俊傑的主持下,中國教育學會(hui) 會(hui) 長、國家教育谘詢委員會(hui) 委員鍾秉林,國務院扶貧辦友成企業(ye) 家扶貧基金會(hui) 常務副理事長湯敏,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校長翟小寧共同探討了過去40年教育取得的成就及未來展望。
鍾秉林談到,改革開放40年裏,教育資源實現了曆史性的跨越。現在正朝著多樣化、優(you) 質、有選擇的方向發展。高等教育已經進入大眾(zhong) 化發展階段,正在快速邁向普及化階段,但同時也麵臨(lin) 非常大的矛盾——優(you) 質資源短缺。這是一個(ge) 長期的過程,需要所有教育界人士以及教育外部各個(ge) 領域人士一起努力,共同促進國家教育水平的進一步提升。
湯敏認為(wei) ,未來隨著我國國力不斷增強,全世界可能都會(hui) 來跟中國進行競爭(zheng) ,我們(men) 需要一個(ge) 全新的教育,培養(yang) 出全新的、有創造能力、有創新能力的人才,這是我們(men) 國家乃至全世界的發展方向。
翟小寧從(cong) 學校層麵分析了改革開放40年教育的成就和未來發展方向。他提出教育與(yu) 人的幸福和發展,民族的振興(xing) 和發展密切相關(guan) 。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中,人才是最重要的因素。要不忘初心,守正創新,立德樹人,為(wei) 國育才。

圓桌討論


活動現場
【關(guan) 於(yu) “互聯網+教育”創新周】
“互聯網+教育”創新周活動是由中關(guan) 村互聯網教育創新中心發起創辦的互聯網教育領域權威品牌活動。作為(wei) 2018“創響中國”北京海澱站活動之一以及“中關(guan) 村創新發展40周年”重點活動,第四屆“互聯網+教育”創新周將於(yu) 2018年5月28日-5月30日,在北京世紀金源大飯店舉(ju) 行。
屆時,政府領導、專(zhuan) 家學者、教育從(cong) 業(ye) 者和教育創新企業(ye) 將匯聚一堂,圍繞重構‘互聯網+教育’新模式的主題,共同探討教育“政策鏈、產(chan) 業(ye) 鏈、資金鏈、創新鏈”的新趨勢,激發針對教育事業(ye) 創新發展的新思考。同期舉(ju) 行的3天教育創新應用體(ti) 驗,為(wei) 與(yu) 會(hui) 觀眾(zhong) 和教育創新企業(ye) 搭建了溝通思想、聯通產(chan) 品、促進合作的展示交流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