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設備質量影響教育質量
教育設備(educational equipment and facility)是指提供教與(yu) 學的硬件與(yu) 軟件建設,或設施(facility)與(yu) 裝備(equipment),包括校舍建築種類、運動場地的“校園空間”、提供課程教學與(yu) 行政運作及生活機能規劃的“附屬裝備”,以及校園環境管道與(yu) 配線等“基礎設施”。教育裝備的質量會(hui) 影響教育質量,可以從(cong) 心理取向、課程取向以及教學取向等方麵進行探討。
在心理取向方麵,完形心理學大師Lewin提出“場地論”(filed theory),強調人的學習(xi) 行為(wei) 是個(ge) 體(ti) (P)和環境(E)互動的結果[1]。例如,李展瑋等針對體(ti) 育教育設備專(zhuan) 文中提及場地、設備質量的好壞及數量多寡,足以影響體(ti) 育與(yu) 健康教學質量、教學成效以及學生學習(xi) 動機和表現[2]。
在課程取向方麵,教育設備是實現教育目標所設計活動的工具,包括課程內(nei) 容和教育設備種類關(guan) 係(如英語課程在英語情境教室)、課程時數與(yu) 教育設備數量關(guan) 係[3]。而在學校課程結構中,有實有課程(being curriculum)和虛無課程(null curriculum),而實有課程中又區分顯性課程(explicit curriculum)和潛在課程(hidden curriculum),顯性課程中又有正式課程(formal curriculum)、非正式課程(informal curriculum)、學校本位課程以及空白課程。而教育設備除在顯性課程有具體(ti) 功能,如正式課程中的語文學科在一般教室空間或視聽設備;非正式課程如朝會(hui) 使用運動場地等外,教育設備更在課程結構中的潛在課程影響巨大,潛在課程為(wei) “境教”情境,如各專(zhuan) 科教室的情境布置;開放式失物招領空間設備,有助於(yu) 品格教育的實踐。
而教學取向觀點,教學活動類型、規模與(yu) 人數和教育設備存有顯性關(guan) 係[3]。Yaxley指出有效教學是建構在教學者和學習(xi) 者的互動關(guan) 係[4],而更多教育實證指出有效教學情境除有效教學策略外,更是影響有效教學關(guan) 鍵因素[5-8]。因此,教育設備在支持課程內(nei) 容情境脈絡與(yu) 學習(xi) 者的互動關(guan) 係一直是現代教育科技所強調,例如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簡稱VR)、擴增實境(Argument Reality,簡稱AR)有互動性、融入性及想象力特性,可有效提升學習(xi) 者學習(xi) 動機、自主學習(xi) 和多樣式學習(xi) 能力[9]。
課程與(yu) 教學是教育的主體(ti) ,而教育設備是教育的基礎與(yu) 載體(ti) 。課程與(yu) 教學影響教育設備的規劃,而教育設備規劃影響課程與(yu) 教學實施成效。在全球朝向素養(yang) 教育(literacy education),揭示核心能力培養(yang) 的重要性,現代教育強調“學習(xi) 者中心”“教學研究發展”“提供學習(xi) 資源”“應用信息科技”“小區資源融合”等。麵向“工業(ye) 4.0”時代,學校教育朝著“未來學校”建設方向邁進,即全新的教育視野、全新的學習(xi) 認知以及各種創新的互動教學。因此,教學設備應與(yu) 時代趨勢的革新與(yu) 教育質量息息相關(guan) ,更能決(jue) 定國家競爭(zheng) 力。以下就台灣地區設備規劃標準進行探討,介紹台灣地區中小學教育設備的標準,進一步闡述台灣地區教育設備的特色,並提供信息設備為(wei) 個(ge) 案以資參考,最後總結台灣地區中小學教育設備發展經驗。
二、台灣地區教育設備規劃的標準
三、台灣地區中小學的教育設備基本規範
四、台灣地區教育設備發展特色
五、多方產(chan) 學共建新典範:素養(yang) 英語信息學習(xi) 平台個(ge) 案
六、結語
UNESCO在1996年曾出版《學習(xi) :內(nei) 在的財富》("Learning: The Treasure Within")報告書(shu) ,指出個(ge) 人所需要具備的4項關(guan) 鍵能力,同時也是教育與(yu) 學習(xi) 的四大支柱,麵對學習(xi) 社會(hui) 的來臨(lin) ,包括學習(xi) 知的能力、學習(xi) 動手做、學習(xi) 與(yu) 人相處、學習(xi) 自我實現,在2003年又增加“學習(xi) 適應社會(hui) 變遷”(Learning to Change)共5項關(guan) 鍵能力。此和台灣地區12年基本教育理念不謀而合,課程發展以全人教育的精神為(wei) 根本,以“自發、互動、共好”為(wei) 理念,強調學生是自發主動的學習(xi) 者,學校教育應善誘學生的學習(xi) 動機與(yu) 熱情,引導學生妥善開展與(yu) 自我、與(yu) 他人、與(yu) 社會(hui) 、與(yu) 自然的各種互動能力,協助學生應用及實踐所學、體(ti) 驗生命意義(yi) ,願意致力社會(hui) 、自然與(yu) 文化的永續發展,共同謀求彼此的互惠與(yu) 共好。
因此,教育設備建設必須建構在教育思維的創新上,例如教育設備是否能支持“學習(xi) 型組織理論”,又如數據導向校務治理,提升學校效能;在教學模式方麵,教育設備是否能支持創新教育步驟,達成學生學習(xi) 目標,例如專(zhuan) 題是導向學習(xi) 、IRS實時回饋係統學習(xi) 、案例教學等。古諺語:“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除優(you) 質教育設備影響優(you) 質教育質量展現外,更重要的是硬件教育設備如何整合出產(chan) 、管、學三贏的局麵,軟件如何展示出信息化應用實力,以期透過視訊係統解決(jue) 城鄉(xiang) 差異問題,雲(yun) 端學習(xi) 測驗平台解決(jue) 數字化落差問題,進一步促進教育效率、公平、卓越。
參考文獻
[1] Burnes, Bernard, Cooke, Bill.Kurt Lewin's Field Theory: A Review and Re-evalu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Reviews[J].2013,15(4):408-425.
[2] 李展瑋,吳宜穎.學校器材設備在學校體(ti) 育課之重要性:以課綱和核心素養(yang) 觀點[J].學校體(ti) 育,2017(2):6-13.
[3] 湯誌民.課程、教學、學習(xi) 與(yu) 教育空間規劃[A].2013學校建築研究:課程、教學與(yu) 教育空間[C].2013:2-48.
[4] Yaxley, B. G. Developing teachers' theories of teaching: A touchstone approach[M]. London:The Falmer Press,1991.
[5] Weinstein, C. S. The physical environment of the school: A rivew of the research[J].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1979,49(4):577-610.
[6] Atwood, V. A., & Leitner, J. T. Time and space: tools for effective teaching[J]. Education, 1985,106(1):15-21.
[7] Preece, P. F. W. Class size and learning: A theoretical model[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1987,80(6):377-379.
[8] Myers, C. B, Myers, L. K. An introduction to teaching and schools[M]. Fort Worth: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Inc,1990.
[9] 廖述盛,黃秀美,賴崇閔.虛擬現實結合問題導向學習(xi) 應用於(yu) 行動化醫學教育之研究[J].科學教育月刊,2011,19(3):237-256.
[10] European Schoolnet. Future classroom lab learning zones[EB/OL].https://fcl.eun.org.
[11] 邱富源.歐盟信息科技教育發展趨勢:以歐盟未來實驗教室為(wei) 例[J].教育數據集刊,2014,62:37-53.
[12] UNESCO.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EB/OL].https://unesdoc.unesco.org/images/0014/001416/141629e.
[13] 吳清山.差異化教學與(yu) 學生學習(xi) [J/OL].教育研究院電子報,https://epaper.naer.edu.tw/.
吳清基1 黃議正2 1台灣教育大學 台灣師範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