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業(ye) 大學能源動力類專(zhuan) 業(ye) (學科)於(yu) 2000年獲準熱能工程專(zhuan) 業(ye) 博士授權,2007年獲準設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博士後流動站,2008年熱能工程專(zhuan) 業(ye) 被列為(wei) 北京市重點學科;2011年獲準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專(zhuan) 業(ye)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及碩士學位授權,2011年開始培養(yang) 專(zhuan) 業(ye) 學位碩士研究生(動力工程);目前擁有傳(chuan) 熱強化與(yu) 過程節能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傳(chuan) 熱與(yu) 能源利用北京市重點實驗室、新能源汽車北京實驗室、北京市熱能與(yu) 動力工程專(zhuan) 業(ye) 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北京電動車輛協同創新中心(教育部2011計劃)、能源與(yu) 動力工程和新能源科學與(yu) 工程兩(liang) 個(ge) 本科專(zhuan) 業(ye) [1-3]。在較好地完成人才培養(yang) 、科學研究工作的同時,自2008年起,北京工業(ye) 大學能源動力類專(zhuan) 業(ye) 立足專(zhuan) 業(ye) 特點,積極與(yu) 一些高中開展了深入合作,以期實現大學與(yu) 高中在人才培養(yang) 方麵的良性互動。
1 相關(guan) 問題及思考
2 服務高中教育的主要舉(ju) 措
3 服務高中教育的初步效果
4 結語
在為(wei) 高中生開設素質教育選修課和開放實驗室的過程中,應當充分尊重高中生的成長規律,既要激發其創新思維的能力,也要考慮到高中生知識結構和知識儲(chu) 備情況,切忌急功近利和拔苗助長;研究生和本科生參與(yu) 其中,在專(zhuan) 業(ye) 知識掌握及語言表達能力、組織協調能力、與(yu) 人溝通能力等方麵,都應當有積極的促進作用,避免讓他們(men) 感到是負擔和累贅,應當讓他們(men) 有成功感和成就感,這需要在人員和時間的調配方麵多下功夫、巧做文章。通過踐行社會(hui) 服務功能、為(wei) 高中生成長助力的活動,有利於(yu) 實現大學與(yu) 高中的在人才培養(yang) 方麵的良性互動,也為(wei) 北京工業(ye) 大學及其能源動力類專(zhuan) 業(ye) 贏得了良好的社會(hui) 聲譽。
參考文獻
[1] 張紅光,馬國遠,劉忠寶.注重培養(yang) 創新精神的熱能與(yu) 動力工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建設[J].實驗技術與(yu) 管理,2011,28(3):11-14,19.
[2] 張紅光,孫曉娜,紀常偉(wei) .開放實驗室,培養(yang) 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J].實驗技術與(yu) 管理,2011,28(6):16-19.
[3] 張紅光,姚寶峰,劉中良.促研究性學習(xi) ,提高人才培養(yang) 質量[J].實驗室研究與(yu) 探索,2014,33(1):177-181.
[4] 張瀅.“翱翔計劃”助跑高中生科研[N].中國教育報,2008-07-11(第002版).
[5] 方中雄.北京“翱翔計劃”:探索拔尖創新人才培養(yang) 新範式[J].中小學管理,2013(11):7-10.
[6] 羅潔.高中階段創新人才培養(yang) 模式的探索:北京市“翱翔計劃”的思考與(yu) 實踐[J].教育研究,2013(7):54-60.
[7] 李從(cong) 舉(ju) .依托“翱翔計劃”,發揮高校重點實驗室在基礎教育創新型人才培養(yang) 中的作用[J].廣東(dong) 化工,2014,41(6):210-211.
[8] 劉利民.鷹擊長空,展翅翱翔[J].創新人才教育,2013(1):6-7.
[9] 李曉華,楊小燕,戴愛玲.地方高校優(you) 質資源服務中學生物學課程改革的路徑探析[J].龍岩學院學報,2009,27(5):123-125.
[10] 賀偉(wei) 強,賈豔,禹海傑.高職院校開發普通高中技能選修課的教學研究與(yu) 實踐:以嘉興(xing) 職業(ye) 技術學院為(wei) 例[J].輕工科技,2015(11):135-136.
[11] 章誌英,周永明,唐曉武.科學熏陶,因材施教-浙江大學“中學生英才計劃”[J].中國科技教育,2015(11):21-23.
[12] 汪曉琳.利用校本選修課程開展探究性學習(xi) [J].教學儀(yi) 器與(yu) 實驗,2015,31(6):9-10.
[13] 聖黎.實現與(yu) 大學教育的無縫對接[J].上海教育,2012(14):37-39.
[14] 史望穎,周浩.在多樣化的課堂中成長[N].中國教育報,2013年5月30日(第007版).
張紅光 王焱 姚寶峰 李豔霞 楊富斌 李高勝 宋鬆鬆 北京工業(ye) 大學環境與(yu) 能源工程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