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竞技足球俱乐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主辦
刊號:CN11-4994/T(國內) ISSN1672-1438(國際)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
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
首頁 米兰体育官方 雜誌目錄 期刊封麵 推薦閱讀 顧問專家 投稿須知 米兰彩票站 訂閱須知 廣告業務
您當前的位置:米兰竞技足球俱乐部 >> 首頁 >> 期刊導讀
高教 普教
總465期 總463期 總461期
總459期 總457期 總455期
總453期 總451期 總449期
總447期 總445期 總443期
 裝備時空 更多>>
《米兰竞技足球俱乐部》雜誌2025年暑期係列活動成功舉辦
 編務說明 更多>>
 期刊導讀  
新工科背景下產學研協同創新研究生培養機製的研究
來源:《米兰竞技足球俱乐部》雜誌 時間:2018-1-2 17:07:59
  [導讀]探討了新工科背景下基於產學研協同創新機製的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新工科背景下對高校的創新型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各高校以經濟發展需求為導向,以落實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契機,不斷開拓思路積極創新,探索了多條不同特色的協同創新人才培養機製。針對高校傳統人才培養的缺陷,提出了“橫向協同、縱向創新”的研究生聯合培養模型和“2+3” 產學研協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在新工科背景下,魯東大學積極探索創新型人才培養改革,提出了“重導師組製度、抓特色培養、嚴過程管理”的產學研協同創新研究生人才培養措施,有助於培養出國家和社會需求的創新型和應用型高素質人才。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社會(hui) 各領域應用的高新技術的難度與(yu) 深度日益提升(如:雲(yun) 計算、大數據、深度計算等),一般企業(ye) 為(wei) 了實現創新目標與(yu) 時代同步,對高科技人才的需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學校的主要工作是為(wei) 社會(hui) 培養(yang) 應用型人才,新工科背景下對高校的創新型人才培養(yang) 提出來新的要求。可是,由於(yu) 高等高學校在師資隊伍、實驗條件、實踐能力等方麵存在不足,僅(jin) 僅(jin) 依靠高等學校培養(yang) 社會(hui) 需求的高層次專(zhuan) 業(ye) 性人才,有些時候存在很大的困難[1]。

  在高等教育體(ti) 係中,研究生教育是高等學校的最高層次的學曆教育,是國家科技創新體(ti) 係中最重要的力量。黨(dang) 的十八大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2];隨後,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進一步豐(feng) 富了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內(nei) 涵,強調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應加強協同創新,積極推動協同創新,鼓勵高校與(yu) 科研機構、企業(ye) 開展深度合作,建立產(chan) 學研協同創新的戰略聯盟。國家協同創新體(ti) 係的核心是產(chan) 學研合作,企事業(ye) 單位、學校以及研究機構相互配合,發揮各自優(you) 勢和特長,按企事業(ye) 單位的要求培養(yang) 社會(hui) 需要的高層次技術人才[3]。為(wei) 了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推進新工科的建設與(yu) 發展,培養(yang) 適應新技術、新業(ye) 態、新模式、新產(chan) 業(ye) 發展的工程科技人才[4]。因此,隻有通過高等學校和社會(hui) 企事業(ye) 單位的產(chan) 學研合作,發揮高等院校的理論優(you) 勢和企事業(ye) 單位的實踐優(you) 勢,才能培養(yang) 出滿足新工科需求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

  1 構建產(chan) 學研協同創新人才培養(yang) 模式的意義(yi)

  2 構建“橫向協同、縱向創新”的研究生聯合培養(yang) “2+3”模型

  3 新工科背景下產(chan) 學研協同創新人才培養(yang) 模式的實踐與(yu) 創新

  4 結語

  隨著國家創新驅動戰略、“中國製造2025”等國家重大戰略的進一步施行,高等教育改革持續深化,協同創新理念逐漸被學術界和管理層熟知,對“產(chan) 學研協同創新”研究將會(hui) 愈加深入。新工科背景下,魯東(dong) 大學積極探索高層次工程科技人才培養(yang) ,與(yu) 企事業(ye) 單位共同建立產(chan) 學研協同創新基地。協同創新基地以研究生創新人才培養(yang) 為(wei) 中心,在教學過程中突出學生的主體(ti) 地位,讓學生直接麵向社會(hui) 實踐和科研創新,培養(yang) 了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和創造能力。這種產(chan) 學研協同創新人才培養(yang) 模式,使得學校的人才培養(yang) 直接麵向社會(hui) 的用人需求,能更有效地培養(yang) 出國家和社會(hui) 需求的創新型和應用型高素質人才,同時也促進了高校在新工科背景下對創新型人才培養(yang) 的深化改革。

  參考文獻

  [1] 劉曉宏,孔祥年.高校產(chan) 學研協同育人模式研究與(yu) 實踐[J].中國高校科技,2017(3):64-67.

  [2] 劉延東(dong)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EB/OL].[2015-11-11].https://politics.people.com.cn/n/2015/1111/c1001-27800672.html.

  [3] 郭衛雲(yun) .產(chan) 學研合作培養(yang) 應用型人才途徑探析[J].中國科技資源導刊,2014,46(6):97-100.

  [4] 教育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關(guan) 於(yu) 開展新工科研究與(yu) 實踐的通知[EB/OL].[2017-02-20].https://www.moe.edu.cn/s78/A08/A08_gggs/A08_sjhj/201702/t20170223_297158.html.

  [5] 劉維.應用型本科院校產(chan) 學研用合作模式創新研究[J].科技創新,2017,205(3):59-61.

  [6] 陳天旻.構建管理類研究生產(chan) 學研合作培養(yang) “1+1+3+1”模型[J].職教培訓,2017,17(6):122-123.

  [7] 教育部.財政部關(guan) 於(yu) 實施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的意見[EB/OL].[2012-04-23]. https://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578/201408/xxgk_172765.html.

  [8] 朱向慶,曾輝,楊永華,張學成,吳華波.地方性本科院校二級學院產(chan) 學研結合的實踐[J].米兰竞技足球俱乐部,2016(21):29-31.

楊洪勇 王福生 魯東(dong) 大學信息與(yu) 電氣工程學院


本網版權聲明:
凡本刊本網發布的所有文字作品,版權均屬於《米兰竞技足球俱乐部》雜誌(www.businesswebdr.com),未經本刊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偽原創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違者本刊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刊本網發布的照片、視頻,屬本刊本網原創或已獲作者本人授權。未經授權,擅自使用者,本刊本網及相關權益人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關於我們 | 期刊導讀 | 顧問專家 | 法律聲明 | 廣告業務

Copyright(C) 米兰体育官方 版權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學院路35號世寧大廈一層108室(100191)
高教郵箱:cn11_4994@263.net
基教郵箱:cn11_4994@163.com
電話:010-82098610

    

米兰竞技足球俱乐部微信公眾號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