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教育信息化進程的不斷深入推進,國家及地方持續加大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投資力度,依托“農(nong) 村義(yi) 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計劃(多媒體(ti) )”“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義(yi) 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三通兩(liang) 平台”等重大工程和載體(ti) ,有力推進了教育信息化建設,信息化裝備水平不斷提升。與(yu) 此同時,信息化裝備在配備使用和運行維護方麵還存在一些問題亟待明晰和解決(jue) 。
一、義(yi) 務教育階段學校信息化設備配置的現狀
二、信息化裝備配備和使用方麵存在的主要問題
三、對信息化裝備投入和運維方麵的建議
通過實際調研和督導評估發現,有關(guan) 縣區自過去開展“普九”到“義(yi) 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三通兩(liang) 平台”建設和學校標準化建設,每年為(wei) 改善辦學條件投入大量經費,特別是在以信息化裝備為(wei) 標誌性資金投入比例逐年提高並占主導地位。為(wei) 此,科學配備設備、完善運維機製、提升使用效能是提高信息化裝備管理和應用水平的有力舉(ju) 措。
1.合理規劃和配備信息化裝備費用
建議合理規劃費用,切實減輕辦學成本壓力。學校在信息化裝備的維修維護費用方麵的壓力,有一部分來自於(yu) 其產(chan) 生的伴生費用和繼生費用,這就要求教育行政部門和政府采購部門在計算信息化裝備費用時,本著係統科學的原則,在信息化裝備配置之初就將裝備的價(jia) 格、伴生費用和繼生費用統籌考慮,按照全壽命全係統全周期的原則科學核定運行成本。
2.創新信息化裝備配備模式,推廣綠色裝備技術解決(jue) 方案
推廣新型信息化裝備配備模式、推介信息化裝備技術解決(jue) 方案,有利於(yu) 在信息化裝備生命周期內(nei) 提高使用效率、降低運維成本。例如,中小學每年急需購置大量的計算機以滿足校校通的規劃,因此計算機終端機能為(wei) 中小學計算機教室、教師備課、圖書(shu) 館或閱覽室等創造了一個(ge) 全新的、節約投入的、功能齊備的解決(jue) 方案。以計算機教室為(wei) 例,容納一個(ge) 班級(40人)上信息技術課,按照傳(chuan) 統信息化裝備配備模式所需計算機40台,以每台計算機3000元計算,共需投入12萬(wan) 元;按照新型信息化裝備配備模式(雲(yun) 終端設備):僅(jin) 需要8台PC機,在每台主機上用4套電腦終端機(雲(yun) 終端設備+顯示器、鍵盤、鼠標)即可增加到5個(ge) 用戶,8台主機之間通過局域網相連。這樣,8台主機、8套Windows操作係統和Office辦公軟件、8個(ge) 點的網絡連接,就可以滿足40個(ge) 用戶同時、獨立地使用計算機,費用大大降低。
3.借助外力、充實內(nei) 力,使信息化裝備的運行與(yu) 維護得到有效保障
建議地區教育部門,結合實際,通過與(yu) 有關(guan) 公司開展研究合作、爭(zheng) 取資助或者購買(mai) 服務等形式幫助學校開發軟件係統、添置信息化裝備和提供運維保障。這些技術的有效使用及信息化設備的補充,如果有相關(guan) 公司的讚助、合作和參與(yu) ,將會(hui) 極大提高各學校信息化裝備應用水平和使用效率。所以,對於(yu) 各中小學校來說,善於(yu) 借助外力,依靠有關(guan) 公司技術力量和行業(ye) 優(you) 勢,是一條非常好的途徑。
參考文獻
[1] 張保生.中國教育裝備的現狀與(yu) 發展趨勢[J].米兰竞技足球俱乐部,2006(1):99-102.
[2] 高靜莎,章蘇靜,王艾艾.信息化教育裝備研究統計與(yu) 內(nei) 容分析[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3):13-16.
[3] 雷靜.我國教育裝備信息化現狀與(yu) 策略[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14):8-9.
[4] 肖飛生.中小學信息化教育裝備綜合效能評估指標體(ti) 係研究[D].杭州:浙江師範大學,2009.
[5] 閆冉冉.中學信息化教育裝備效益評估研究[D].昆明:雲(yun) 南師範大學,2014.
馬如宇 遼寧省教育技術裝備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