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中文簡稱“慕課”)是麵向大量非特定學習(xi) 者的、基於(yu) 網絡交互學習(xi) 的在線課程形式,包含教學短視頻、在線測驗與(yu) 作業(ye) 、網絡論壇和在線考試等內(nei) 容。它的顯著特征可以簡單概括為(wei) :大規模、開放式、全在線、互動性。
慕課的真正出現始於(yu) 2008年兩(liang) 位加拿大學者的網絡課程,這門課有2 200餘(yu) 位學生注冊(ce) 學習(xi) ,遠遠超過了傳(chuan) 統校內(nei) 授課班級的規模,另一位加拿大學者據此提出了“MOOC”一詞。2011年秋季,斯坦福大學的教授首開“人工智能導論”慕課,吸引了全球16萬(wan) 餘(yu) 人參與(yu) 學習(xi) ,引發了慕課的井噴式發展。可以說,慕課的興(xing) 起標誌著在線課程發展到了一個(ge) 全新的階段。
1 慕課在全球興(xing) 起和應用的背景與(yu) 因素
2 境外慕課課程在我國的應用情況
3 境外慕課應用的文化安全問題及應對策略
慕課整合了雲(yun) 計算、學習(xi) 分析、大數據等新興(xing) 互聯網技術,體(ti) 現了信息技術與(yu) 高等教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是技術進步帶來的新的知識傳(chuan) 播形式。正是由於(yu) 慕課課程具有以往在線課程無法比擬的優(you) 勢,並且具有多種課程獲取渠道,國內(nei) 學習(xi) 者對境外慕課課程的關(guan) 注和應用在慕課誕生後一直維持比較高的熱度。但任何科學技術都不是價(jia) 值中立的[1]。慕課作為(wei) 一種教育技術變革新形態,在輸出技術、輸出優(you) 質教育資源的同時,也在悄然輸出著西方國家的文化軟實力。
Coursera現任CEO、前耶魯大學校長理查德•萊文談到慕課課程的意義(yi) 時就曾經提到,“希望借由Coursera的人文課程,力圖挑戰那些保守而陳舊的信仰,與(yu) 狹隘思想相對抗,鼓舞每一個(ge) 學習(xi) 者獨立思考”。尤其,目前的境外慕課課程中包含大量人文社科類的課程,內(nei) 容涉及哲學、政治、曆史、宗教信仰、政府與(yu) 社會(hui) 問題等各個(ge) 意識形態領域,必然隱含著西方國家的戰略安排,裹挾著西方的價(jia) 值觀[2]。此外,數以百萬(wan) 計的國內(nei) 學習(xi) 者的用戶信息和在線學習(xi) 數據的價(jia) 值也不可估量,這些問題都關(guan) 乎我國文化安全問題。
慕課所代表的這種網絡信息技術與(yu) 教育教學改革深度融合,必將在一定時期內(nei) 存在和發展。洶湧而來的慕課浪潮以及泥沙俱下的境外慕課課程,對我們(men) 來說既是一個(ge) 重要的機遇,也是一個(ge) 艱巨的挑戰。2015年4月,教育部順應全球慕課發展和應用的趨勢與(yu) 潮流,為(wei) 加快推進適合我國國情的在線開放課程和平台建設,出台了《教育部關(guan) 於(yu) 加強高等學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應用與(yu) 管理的意見》(教高〔2015〕3號)。這份政府層麵的指導性意見,為(wei) 我國開放在線課程的建設、應用與(yu) 管理工作給出了宏觀方向和基本規範。在一定意義(yi) 上,也是對境外慕課所帶來的文化安全風險問題的積極應對。
參考文獻
[1] 高地.“慕課”:核心理念、實踐反思與(yu) 文化安全[J].東(dong) 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hui) 科學版,2014(5):178-186.
[2] 郗厚軍(jun) .西方MOOC與(yu) 意識形態安全:研究向度轉換及實踐反思[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hui) 科學學報,2015(8):16-19.
[3] 李亞(ya) 員.慕課的政治文化本質與(yu) 政治安全[J].理論探索,2015(1):54-58.
高瑜珊 全國高等學校教學研究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