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全麵提高人才自主培養(yang) 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yang) 拔尖創新人才是我國進入新時代,經濟社會(hui) 發展到新階段的必然要求[1-2]。高校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拔尖創新人才培養(yang) 的主力軍(jun) 。拔尖創新人才必須通過實踐來培養(yang) 。實驗教學作為(wei) 實踐的重要陣地,在原有教學的基礎上增加創新性開放實驗,對提高人才培養(yang) 質量具有重要意義(yi) 。開放實驗不僅(jin) 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和實踐,培養(yang) 學生的創新思維;還為(wei) 學生提供了實踐機會(hui) ,使學生在真實的場景中應用所學知識和技能提出問題、設計方案、收集數據和分析數據,培養(yang) 學生解決(jue) 問題能力、實踐能力、應用現代儀(yi) 器和智能工具的能力。開放實驗通常為(wei) 綜合性實驗,涉及多學科領域,促使學生進行跨學科合作,培養(yang) 學生團隊合作、溝通組織等綜合能力。
當前,“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已成為(wei) 全社會(hui) 的共識[3]。環境學科人才作為(wei) 環境汙染防治的“領頭雁”,在新時期將發揮重要作用。鑒於(yu) 目前環境問題的複雜性,環境學科人才培養(yang) 需注重學科交叉,以實際環境問題為(wei) 導向,強化實際應用場景下的實踐教學[4-5]。因此,南開大學環境科學與(yu) 工程市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簡稱實驗中心),以培養(yang) 學生創新能力為(wei) 出發點,整合實驗中心現有資源,聯合國家工程中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科研平台,開設以問題為(wei) 導向的開放實驗課程,探索開放實驗課程體(ti) 係和運行機製,鼓勵學生申請大創項目和參加創新創業(ye) 大賽,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ye) 熱情。
1 實驗教學目前存在問題
2 開放實驗教學改革的運行基礎
3 開放實驗教學的實施
4 結語
開放實驗采用小班教學(最多6人),實驗結果表明,學生能夠熟練掌握微生物實驗操作技能和多種大型儀(yi) 器設備的使用,能夠根據實驗目的選擇合適的實驗和分析方法。經過該項目訓練的學生,在參加大創項目、學科競賽和畢業(ye) 設計等過程中普遍展現出較強的動手能力,能夠靈活運用不同的測試手段來支持自己的科研工作,提升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隨著課程內(nei) 容的不斷迭代和更新,開放實驗在學生中反饋良好,吸引更多的學生走進實驗室。這不僅(jin) 提升了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和大型儀(yi) 器設備的使用能力,而且強化了實踐育人的效果。開放實驗課程作為(wei) 第二課堂實踐,在時間和空間上對原有實驗課堂進行了有效拓展,為(wei) 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培養(yang) 提供了重要支撐。這種創新的教學模式,不僅(jin) 增強了學生的實踐能力,也為(wei) 他們(men) 今後的專(zhuan) 業(ye) 學習(xi) 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培養(yang) 了更優(you) 秀的環境學科人才。
參考文獻
[1] 施一公.立足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ti) ”探索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yang) 之路[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23(10):3-10.
[2] 虞寧寧,劉承波,李仲浩.高水平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yang) 體(ti) 係的基本特征與(yu) 建設原則[J].中國高教研究,2024(3):36-44.
[3] 賀克斌,吳燁,餘(yu) 剛,等.立足中國綠色發展貢獻全球環境治理:環境學科創新人才培養(yang) 的探索[J].中國大學教學,2019(Z1):16-19,25.
[4] 胡清.麵向環境工程實際的創新人才培養(yang) 探討[J].中國大學教學,2020(4):46-49.
[5] 曹悅,吳夢園,齊萌,等.“競賽牽引—科教融通”環境類創新創業(ye) 人才培養(yang) 模式探索及實踐[J].創新創業(ye) 理論研究與(yu) 實踐,2024,7(18):179-181.
[6] 楊雯樂(le) ,謝俊秋,龍瑤,等.創新性人才培養(yang) 的基礎醫學實驗教學改革[J].實驗室研究與(yu) 探索,2023,42(10):228-232.
[7] 郭紅麗(li) ,鄭毅,鄧正寬,等.基於(yu) 創新人才培養(yang) 的近代物理實驗教學探索:以“液晶電光效應實驗”為(wei) 例[J].實驗室研究與(yu) 探索,2024,43(2):126-131.
[8] 徐仲玉,黃瑾,馬紅梅,等.高效液相色譜在藥學類專(zhuan) 業(ye) 開放實驗教學中的綜合應用探索[J].實驗室研究與(yu) 探索,2021,40(12):228-231,245.
陳翠紅 崔玉曉 王雁南 楊楠 王鑫 南開大學環境科學與(yu) 工程學院,環境科學與(yu) 工程市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