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園是教育現代化進程中的關(guan) 鍵載體(ti) 和促進學生全麵發展的重要平台。智慧校園綜合運用物聯網、雲(yun) 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可對校園各種信息采集、歸納、分析、運用,從(cong) 而構建起可感知、可診斷、可推理、可自適應的認知教育生態係統[1]。隨著數字技術與(yu) 教育的深度融合發展,智慧校園建設不僅(jin) 改變了學校的物理形態,而且優(you) 化了育人環境、創新了學習(xi) 方式、完善了教育生態,使學生全麵發展有了更多可能性。
近十年,國家高度重視智慧校園建設:2017年,國務院印發《國家教育事業(ye) 發展“十三五”規劃》,第一次明確提出智慧校園建設方向;2018年,教育部發布《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國家頒布《智慧校園總體(ti) 框架》(GB/T 36342—2018),為(wei) 智慧校園建設明確了細化的建設方向和技術標準[2];
2021年,教育部等六部門印發《關(guan) 於(yu) 推進教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構建高質量教育支撐體(ti) 係的指導意見》,將智慧校園建設列入教育新型基礎設施的範圍,提出了建設物理空間和網絡空間相融合的新校園的要求[3]。可見,國家對智慧校園建設的政策指向性持續增強。教育現代化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培養(yang) 德智體(ti) 美勞全麵發展的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者和接班人,如何賦能學生自由而全麵發展,成為(wei) 智慧校園建設的根本旨歸與(yu) 遵循。智慧校園建設賦能學生全麵發展的理念與(yu) 關(guan) 鍵路徑,成為(wei) 教育現代化進程的核心議題。
一、智慧校園建設賦能學生全麵發展麵臨(lin) 的困境
二、智慧校園建設賦能學生全麵發展的關(guan) 鍵錨點
三、智慧校園建設賦能學生全麵發展的實踐路徑
四、結語
從(cong) 智慧校園建設賦能學生全麵發展麵臨(lin) 的困境入題,闡述智慧校園建設研究的三個(ge) 關(guan) 鍵錨點是集體(ti) 教學與(yu) 個(ge) 性化成長協調、傳(chuan) 統教學向數字化教學轉型、技術應用與(yu) 育人實踐融合,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激發學校智慧校園建設的內(nei) 在動力、構建響應學生多元需求的智慧學習(xi) 環境、有效整合教育資源、創新學習(xi) 空間與(yu) 方式等實踐路徑,以期為(wei) 學校開展智慧校園建設的頂層設計提供參考和借鑒。
參考文獻
[1] 劉衛明.中小學智慧校園人工智能應用研究[J].教學與(yu) 管理,2022(18):32-35.
[2] GB/T 36342—2018智慧校園總體(ti) 框架[S].北京:全國信息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hui) ,2018.
[3] 教育部等六部門關(guan) 於(yu) 推進教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構建高質量教育支撐體(ti) 係的指導意見[EB/OL].https://www.beijing.gov.cn/zhengce/zhengcefagui/qtwj/202204/t20220407_2656309.html.
[4] 楊霞,範蔚.技術與(yu) 文化雙向融合:智慧校園建設的價(jia) 值選擇與(yu) 行動路向[J].電化教育研究,2022,43(11):45-52.
[5] 黃榮懷,張進寶,胡永斌,等.智慧校園:數字校園發展的必然趨勢[J].開放教育研究,2012,18(4):12-17.
[6] MUHAMAD W, KURNIAWAN N B, YAZID S. Smart campus features, technologies, and applications: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C]//201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ystems and innovation (ICITSI). IEEE, 2017: 384-391.
[7] 印賢文.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數字化轉型的思考[J].中小學校長,2023(8):23-26.
[8] 肖慧.重塑學校教育生態:構築“人在中央”的智慧校園[J].中小學管理,2023(1):32-34.
陳德收 北京理工大學附屬實驗學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