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是物體(ti) 存在和運動的場所,教學空間是教學實踐活動存在和進行的場所[1]。2020—2023年《地平線報告》中均提出,物理空間、學習(xi) 空間和教學空間的建設、改造與(yu) 重構是影響高等教育變革與(yu) 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因素[2-3]。構建虛實融合的多維教學空間也是教育數字化轉型中明確提出的內(nei) 容[4]。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課程改革、教學理論與(yu) 範式的不斷革新都催生著高校教學空間的重構。四川師範大學通過對教育和技術大環境的分析發現,目前教學空間對學校發展、教學改革、學生培養(yang) 等形成不小的限製,因此,改善教學環境、重構教學空間成為(wei) 學校建設的核心內(nei) 容。
1 重構必要性—學校現狀與(yu) 先進技術、教育趨勢的綜合要求
2 重構內(nei) 容—教學空間的內(nei) 涵與(yu) 智慧化重構設計理念
3 重構手段—實現途徑與(yu) 具體(ti) 建設進程
4 結語
智慧化教學空間重構有助於(yu) 探索課堂教學的新模式,推進教與(yu) 學的現代化,重新定義(yi) 師生、生生關(guan) 係,實踐並豐(feng) 富教育理論,促進高校信息化教學改革。本文提出的高校教學空間智慧化重構模型還存在一定的局限,後續將在此基礎上對教學時間、教學方式、教學評價(jia) 、教學分析等維度的重構進行探討。
參考文獻
[1] 陳旭遠,張娟娟.教學空間演變:基於(yu) 1988—2018年教室的圖像學闡釋[J].華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hui) 科學版),2019(4):34-40,189-190.
[2] 李豔,朱雨萌,翟雪鬆.疫情影響下技術賦能高等教育變革的趨勢及啟示:基於(yu) 2020—2022年《地平線報告》的比較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22,32(8):14-25.
[3] 朱雨萌,李豔,楊玉輝,等.智能技術驅動高等教育變革—《2023地平線報告:教與(yu) 學版》的要點與(yu) 反思[J].開放教育研究,2023,29(3):19-30.
[4] 本刊編輯部.2022中國教育研究前沿與(yu) 熱點問題年度報告[J].教育研究,2023,44(3):63-73.
[5] 王嘉毅,馬飛.教學空間的曆史因緣、本質屬性及發展趨勢[J].課程.教材.教法,2022,42(6):57-64.
[6] 李曉文,葉偉(wei) 劍.課堂教學範式轉型的空間之維:論大學教學空間變革[J].江蘇高教,2020(1):88-93.
[7] 辛曉玲,魏宏聚.教學空間的社會(hui) 學意蘊及其價(jia) 值審視:基於(yu) 空間社會(hui) 學的視角[J].中國教育學刊,2023(4):65-68.
[8] 徐潔.未來學校教學空間變革的思考與(yu) 探索[J].教學與(yu) 管理,2019(34):18-20.
胡珊 楊宇科 王用傑 四川師範大學實驗室與(yu) 設備管理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