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yi) 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簡稱新課標)明確指出,美術教學承載著培養(yang) 學生審美能力和創造力的使命,是促進學生全麵發展的關(guan) 鍵途徑[1]。然而,以往的美術教育實踐在情境創設、技能具象化引導(如線條解析、色彩感知)等方麵存在諸多不足,難以有效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2025年1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的《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指南》中指出,要利用智能裝備為(wei) 科學教學創設沉浸式學習(xi) 環境;開拓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在科學教學中應用的新場景[2]。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大模型技術的快速發展,尤其是文生文、文生圖、文生視頻等功能,可為(wei) 美術課堂教學多個(ge) 環節帶來深刻的變革。
新課標鼓勵美術教師運用豐(feng) 富的藝術體(ti) 驗,幫助學生感知、分析和評價(jia) 著名作品,從(cong) 而形成獨特的審美觀念[3]。本研究選取人美版《美術(二年級下冊(ce) )》中的《熱帶颶風和虎》,結合GenAI的文生圖和文生視頻功能,重構美術課堂的“觀察→解構→表達”教學流程,構建核心素養(yang) 導向下GenAI賦能課堂教學的應用路徑,並以武漢市某小學二年級的教學實踐為(wei) 參照,給出評價(jia) 學生藝術核心素養(yang) 的評價(jia) 量表。
一、教學內(nei) 容與(yu) 教學目標分析
二、應用路徑分析
三、教學實施過程
四、教學效果評價(jia)
五、教學總結反思
六、結語
本文以《熱帶颶風和虎》一課為(wei) 例,從(cong) 教學內(nei) 容與(yu) 目標、學習(xi) 者特征、教學資源、教學實施過程、教學效果評價(jia) 及反思等方麵細致地分析了核心素養(yang) 導向下小學美術學科GenAI賦能課堂教學的應用路徑。教師應充分發揮GenAI技術的賦能優(you) 勢,提升自身數字素養(yang) ,適時組織學生利用GenAI開展多模態藝術實踐(如動態線條模擬、色彩解構重組),拉近其與(yu) 藝術符號世界的距離,增強審美感知力與(yu) 文化理解力,進而構建以核心素養(yang) 為(wei) 導向的高效美術課堂。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義(yi) 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22.
[2] 教育部辦公廳關(guan) 於(yu) 印發《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指南》的通知[EB/OL].https://www.moe.gov.cn/srcsite/A29/202501/t20250122_1176589.html.
[3] 楊立旺.人工智能賦能小學美術教學的應用探究[J].米兰竞技足球俱乐部,2023(12):74-76.
[4] 桑圓圓.探索AIGC數字化創新AI繪畫選修課教學案例研究[J].米兰竞技足球俱乐部,2025(4):5-8.
[5] 鍾正,鄒曉潔,朱嘉卉.生態文明教育理念下VR全景技術融入小學課後服務課程的路徑探索:以《汙水和汙水處理》為(wei) 例[J].米兰竞技足球俱乐部,2024(6):24-26.
[6] 杜雨婷.小學美術以美育德的教學實踐:以人美版二年級下冊(ce) “假如我是巨人”為(wei) 例[J].新課程,2024(33):69-71.
[7] 張康紅,孔丹丹.小學美術科幻畫教學中AI的應用[J].亞(ya) 太教育,2024(21):1-3.
[8] 鍾正,劉健,蔡可,等.智能技術賦能中小學閱讀教育轉型[J].人民教育,2024(7):67-69.
[9] 劉德建,邢瓔凡,吳鏑,等.元宇宙推動課程教學改革與(yu) 實踐探索[J].現代教育技術,2023,33(10):118-126.
吳穎靜1 陳興(xing) 興(xing) 1 王宇軒2 鍾正2
1.湖北省武漢市漢陽區西大街小學 2.華中師範大學國家數字化學習(xi) 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