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智能體(ti) 育裝備作為(wei) 體(ti) 育教學領域的新興(xing) 技術產(chan) 物,正在逐步改變體(ti) 育教學模式。體(ti) 育教學不僅(jin) 是實現學生身體(ti) 素質提升和體(ti) 育技能培養(yang) 的重要途徑,也是促進學生全麵發展、培養(yang) 終身體(ti) 育意識的核心載體(ti) 。因此,如何有效利用智能體(ti) 育裝備提升中小學體(ti) 育教學質量和效果,成為(wei) 當前體(ti) 育教學領域亟待解決(jue) 的問題,同時也是落實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的題中應有之義(yi) [1]。
智能體(ti) 育裝備近年來發展迅速,給中小學體(ti) 育教學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其功能和優(you) 勢得天獨厚。多項實踐和研究證明,在教學鍛煉、生理監測、體(ti) 質測試、考試測評、賽事支持等方麵,智能體(ti) 育裝備發揮著積極的作用[2],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例如,某些產(chan) 品在功能和性能上有局限性,不能適應實際教學需要;產(chan) 品質量良莠不齊;缺乏相關(guan) 產(chan) 品標準和專(zhuan) 業(ye) 測試機構檢測等,這對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進行產(chan) 品甄選和體(ti) 育教學效果的有效提升提出了不小的挑戰。
2016年,教育部頒布《關(guan) 於(yu) 新形勢下進一步做好普通中小學裝備工作的意見》,明確指出要建立裝備新技術、新產(chan) 品進入學校的科學實驗和論證機製,經過危害性測試和教學適用性評價(jia) 的技術與(yu) 產(chan) 品方可進入學校[3]。因此,本研究旨在通過構建科學的評價(jia) 指標體(ti) 係,對智能體(ti) 育裝備在中小學體(ti) 育教學中的適用性進行全麵評估,為(wei) 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遴選智能體(ti) 育裝備產(chan) 品提供決(jue) 策參考和實踐指導。
一、智能體(ti) 育裝備在中小學體(ti) 育教學中的應用現狀
二、智能體(ti) 育裝備教學適用性評價(jia) 研究進展
三、智能體(ti) 育裝備教學適用性評價(jia) 指標體(ti) 係構建
四、智能體(ti) 育裝備教學適用性評價(jia) 指標體(ti) 係的應用與(yu) 檢驗
五、結語
目前,中小學智能體(ti) 育裝備產(chan) 品琳琅滿目,對教育部門的產(chan) 品質量把關(guan) 能力提出了挑戰。本研究通過對中小學智能體(ti) 育裝備核心概念、應用場景的分析,以及產(chan) 品教學適用性評價(jia) 方案的構建和實踐應用,從(cong) 側(ce) 麵驗證了智能體(ti) 育裝備教學適用性評價(jia) 指標體(ti) 係可以發現智能裝備產(chan) 品中存在的問題,為(wei) 教育行政部門開展產(chan) 品質量監管及學校實施質量把關(guan) 提供了新的思路及工具。但是,使用過程中也有幾個(ge) 關(guan) 鍵點不容忽視。
第一,在智能體(ti) 育裝備產(chan) 品的研發和生產(chan) 過程中,產(chan) 品硬件的安全保障和技術提升僅(jin) 是產(chan) 品適用於(yu) 學校體(ti) 育教學的前提和基礎,前置的國家規定的產(chan) 品質量檢驗是不可或缺的步驟,是堅決(jue) 杜絕有質量問題的產(chan) 品進入學校的重要保障。
第二,使用本評價(jia) 指標體(ti) 係對智能體(ti) 育裝備進行全麵、客觀評價(jia) 的前提是對智能體(ti) 育裝備產(chan) 品的全麵了解,因此應當聽取供應商對產(chan) 品的係統介紹,並進行試用體(ti) 驗或測試。
第三,評價(jia) 指標體(ti) 係隻是比較和篩選的手段,不能取代嚴(yan) 謹的產(chan) 品質量標準,國家相關(guan) 部門和行業(ye) 協會(hui) 還應加快對智能體(ti) 育裝備產(chan) 品的標準體(ti) 係建設,使產(chan) 品質量有據可依,從(cong) 而幫助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對智能體(ti) 育裝備產(chan) 品進行質量把關(guan) ,使其能真正助力中小學體(ti) 育教學改革和學生體(ti) 育核心素養(yang) 提升。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等六部門關(guan) 於(yu) 推進教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構建高質量教育支撐體(ti) 係的指導意見[J].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公報,2021(9):15-19.
[2] 歐陽芳,杜梅.智能技術賦能體(ti) 育教育教學效果評價(jia) :模型建構與(yu) 實證檢驗[J].上海教育科研,2023(7):41-47.
[3] 教育部關(guan) 於(yu) 新形勢下進一步做好普通中小學裝備工作的意見[J].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公報,2016(9):39-43.
[4] 張澤謙.人工智能未來商業(ye) 與(yu) 場景落地實操[J].科技創新與(yu) 品牌,2019(12):4.
[5] 鄭芳,徐偉(wei) 康.我國智能體(ti) 育:興(xing) 起、發展與(yu) 對策研究[J].體(ti) 育學,2019,39(12):14-24.
[6] 尹誌華,郭明明,賈晨昱,等.人工智能助推體(ti) 育教育發展的需求機理、關(guan) 鍵維度與(yu) 實現方略[J].成都體(ti) 育學院學報,2023,49(2):73-81.
[7] 趙鬆,須小莉.可穿戴設備在體(ti) 育教學中的應用:基於(yu) SWOT模型的分析[J].當代體(ti) 育技術,2016,6(34):111-112.
[8] 王榮.移動智能終端在高校體(ti) 育教學與(yu) 訓練中的應用研究[J].教育理論與(yu) 實踐,2022,42(12):60-63.
[9] 馬飛.一種多傳(chuan) 感器數據融合的智能撿球機器人結構設計[J].內(nei) 蒙古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漢文版),2017,46(4):517-519.
[10] 王超鋒,黃俊傑,包嘉琪,等.鷹眼係統運動目標特征參數精確提取算法[J].科學技術與(yu) 工程,2022,22(7):2793-2799.
[11] 何波.籃球投射過程中的角度智能視覺圖像分解判斷方法[J].現代電子技術,2018,41(10):175-178.
[12] 曆小燕,趙奇,馬燕飛,等.檢驗檢測技術裝備項目績效評價(jia) 體(ti) 係的構建與(yu) 實踐[J].中國標準化,2023(18):56-65.
張京佶1 歐陽芳1 杜梅2 1.上海市教育委員會(hui) 教育技術裝備中心 2.華東(dong) 理工大學體(ti) 育科學與(yu) 工程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