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等十三部門2023年印發《關(guan) 於(yu) 健全學校家庭社會(hui) 協同育人機製的意見》,進一步強調要健全學校家庭社會(hui) 協同育人機製。人工智能(AI)在教育大數據采集分析、人機對話等方麵具有優(you) 勢,能有效支持家校協同育人的數字化轉型,構建更高效的家校教育生態係統,增強學校與(yu) 家庭之間的溝通合作,實現家校協同育人[1];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GenAI)憑借數據分析和內(nei) 容生成能力,可為(wei) 學習(xi) 模式的數字化轉型提供創新工具和手段,不僅(jin) 能促進教育技術的融合創新,還能重塑教育理念、教學模式等。
AI技術的發展給教育領域帶來了深刻變革。國外已有在個(ge) 性化學習(xi) 等場景中運用GenAI技術分析學生學習(xi) 數據、運用定製學習(xi) 路徑與(yu) 資源推薦等手段實現精準教學的案例,多個(ge) 國家已建立了完善的數字化平台,如美國的ClassDojo、英國的Parents-Evening等。國外學者提出的家校協同育人的理論模型,如愛普斯坦(Epstein)的交疊影響域理論、布朗芬布倫(lun) 納(Bronfenbrennr)的生態係統理論等,為(wei) 家校協同育人數字化轉型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國內(nei) GenAI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也受到廣泛關(guan) 注,在相關(guan) 政策支持推動下,高校和企業(ye) 積極研發GenAI創新產(chan) 品,開發出智能教學係統、虛擬實驗室等新型教育產(chan) 品,為(wei) 教育教學提供了更加豐(feng) 富和多樣化的手段。GenAI技術優(you) 化了教育資源配置,並開始進入課堂輔助教學。然而,家校協同育人的數字化轉型仍麵臨(lin) 觀念陳舊、資源整合不足、協同育人層次低等問題,亟待解決(jue) 。
一、GenAI技術重塑教育的底層邏輯
二、GenAI驅動下未來學習(xi) 模式核心場景的變革
三、GenAI驅動下家校協同育人的數字化轉型
四、GenAI驅動下家校協同育人的挑戰與(yu) 應對策略
五、GenAI驅動下家校協同育人的未來展望
家校協同育人作為(wei) 一個(ge) 教育治理體(ti) 係,需要政府、學校和家庭多方協同發力,共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在政府層麵,通過推進教育資源均衡發展,為(wei) 家校協同育人營造良好的實施環境;在學校層麵,搭建家校溝通平台,采取定期召開家長會(hui) 、設立家長開放日、舉(ju) 辦親(qin) 子運動會(hui) 、開展誌願者服務等措施,加強家校信息交流,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促進家校互聯互通;在家庭層麵,家長需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同時明確自身在學生成長中的主體(ti) 責任,積極通過GenAI等技術手段來改善學生的學習(xi) 。
在技術引領未來的時代,GenAI通過支持多模態輸入,整合文本、圖像、視頻、情感交互等資源,實現技術與(yu) 教育的深度融合,建構出了智能化、個(ge) 性化、高效性並存的教育新模式,既成為(wei) 輔助教學的有效工具,也成為(wei) 教育過程中的重要參與(yu) 者,更將與(yu) 教師、學生和家長共同構建未來學習(xi) 模式與(yu) 家校協同育人新生態。
參考文獻
[1] 馮(feng) 嶽,李豔.人工智能賦能家校社協同育人步入精準了解、科學決(jue) 策的新時代[J].上海教育,2025(3):16-17.
[2] 方海光,李海芸.人機協同課堂教學理論與(yu) 實踐研究[J].米兰竞技足球俱乐部,2022(4):1-4.
[3] 方海光,舒麗(li) 麗(li) ,王顯闖,等.生成式人工智能時代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可能與(yu) 可為(wei) :基於(yu) 對Sora的思考[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24(4):69-75.
[4] 魯子簫.回歸生命立場:教育數字化轉型中的知識觀重塑[J].教育研究,2025,46(1):57-69.
[5] 徐迅.論人工智能如何重塑教育生態與(yu) 未來學習(xi) 圖景[N].重慶科技報,2025-02-13(5).
[6] 鄭金明.基於(yu) AI自適應學習(xi) 係統的個(ge) 性化教育模式研究[J].大學,2025(5):32-35.
[7] 中央網信辦等四部門印發《2024年提升全民數字素養(yang) 與(yu) 技能工作要點》[EB/OL].https://www.gov.cn/lianbo/bumen/202402/content_6933541.htm.
[8] 張蓉菲,董豔,王一凡,等.智能時代數字教材編製的倫(lun) 理風險及治理進路[J].電化教育研究,2025(4):122-128.
[9] 教育部關(guan) 於(yu) 發布《教師數字素養(yang) 》教育行業(ye) 標準的通知[EB/OL].https://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2302/t20230214_1044634.html.
[10] 梅庭仙,劉思來.教育數字化轉型賦能中小學課後服務的價(jia) 值、困境及路徑[J].黑龍江教師發展學院學報,2025,44(3):97-102.
方海光 郝佳欣 鄧洋 高嘉軒 首都師範大學教育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