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教育部印發的《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提出了2020年基礎教育信息化發展水平框架:提升所有中小學校和幼兒(er) 園信息化建設基本配置與(yu) 應用水平,學校教育教學方式取得突破,信息化環境下的學生自主學習(xi) 能力全麵提升。2015年國務院印發的《關(guan) 於(yu) 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提出11項重點行動,明確指出了鼓勵開發數字教育資源,提供網絡化教育服務;鼓勵學校利用數字教育資源及教育服務平台,逐步探索網絡化教育新模式,擴大優(you) 質教育資源覆蓋麵,促進教育公平。
近幾年,北京市昌平區(簡稱我區)開展了基於(yu) 移動互聯網環境的互動教學應用實踐,但仍處於(yu) 探索階段,沒有結合學段、學科和教學內(nei) 容總結出相應規律;研究的內(nei) 容也隻局限於(yu) 課堂簡單使用,並沒有充分發揮生成數據的作用。如何運用生成數據解決(jue) 教學重難點問題,培養(yang) 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xi) 能力,實現個(ge) 性化、智慧化學習(xi) 的新型學習(xi) 方式,是“互聯網+”進入教育教學領域亟須思考的問題。
一、研究的意義(yi)
二、概念的界定
三、研究目標及內(nei) 容
四、研究成果分析
五、實踐效果分析
六、反思與(yu) 展望
通過實踐,研究目標基本達成,教師在移動互聯網環境下開展的教學研究和應用不斷深入,形成了區校兩(liang) 級應用熱潮,多個(ge) 團隊應用多種技術開展研究,總結出了相關(guan) 成果。但研究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第一,研究教師能夠從(cong) 教學目標入手關(guan) 注不同維度設計互動點(問題),但是部分互動點設計集中在控製型和客觀型,而促進學生知識建構的發散型互動點的設計不充分,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深度思維。因此需要進一步研讀和深挖教材,促使教學過程中的互動設計為(wei) 突出重難點服務,為(wei) 助力學生深度思維服務。
第二,師生要思考如何看懂數據、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價(jia) ,抓住焦點充分互動,在這方麵,部分教師處理得比較簡單,因此要通過進一步實踐,引導學生尋根問底,使其探究能力獲得提升,升華智慧。
第三,基於(yu) 課堂學習(xi) 情況的數據應用和反饋已經深入開展,但學校、教師、家長端的多元數據應用和反饋手段還沒有跟上,需要進一步思考和實踐。
參考文獻
[1] 曾友,姚金光,許世華.基於(yu) 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理論課教學實踐[J].電子技術,2020,49(3):126-127.
[2] 孟廣慧.論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及存在問題與(yu) 解決(jue) 對策[J].天津電大學報,2022,26(2):43-47.
[3] 王江漢.移動互聯網概論[M].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18:18.
楊雪生1 姚林1 朱向彤2 1.北京市昌平區教師發展中心 2.北京市昌平區教師進修學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