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梁露 北京財貿職業(ye) 學院廣告藝術學院
摘 要:高職文化創意產(chan) 業(ye) 人才培養(yang) 工作與(yu) 師資隊伍的實踐能力有密切關(guan) 係。具有實踐能力的師資隊伍,善於(yu) 把行業(ye) 企業(ye) 要求,引入課堂教學和其他實踐教學過程中,學生獲得的不僅(jin) 僅(jin) 是知識,更多的是行業(ye) 、企業(ye) 、崗位和項目的要求及標準。提高師資隊伍的實踐能力對於(yu) 培養(yang) 人才至關(guan) 重要。
關(guan) 鍵詞:文化創意 師資隊伍 實踐能力
1 師資隊伍特點
通過對北京市25所具有文化創意產(chan) 業(ye) 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院校的分析,師資具有不同來源、不同實踐經驗、不同實踐能力的特點。根據要求來看,所有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ye) 院校(以下簡稱“示範校”),在過去幾年的建設過程中,都陸陸續續地完成了雙師素質、雙師結構的師資隊伍建設任務,非示範校也基本按照這樣的標準,進行了師資隊伍建設。
雙師素質是體(ti) 現師資隊伍實踐能力的重要標誌。所謂雙師素質,是指那些工作於(yu) 職業(ye) 院校中,一方麵具有高校的教師職業(ye) 資格,另一方麵具有企業(ye) 認可的職業(ye) 能力的人員。如高校教師一方麵在學校具備講師資格,另一方麵,在設計公司具備設計師資格,當這樣的人在職業(ye) 院校從(cong) 事教學活動時,通常被認為(wei) 具有雙師素質。類似的情況還有講師和會(hui) 計師,講師和工程師等。
雙師結構是體(ti) 現師資隊伍實踐能力的客觀標誌。所謂雙師結構,是指根據職業(ye) 院校教學工作的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備專(zhuan) 職和兼職教師,以滿足實踐教學對教師實踐能力的需求。在示範校建設過程中,專(zhuan) 兼職教師比例通常為(wei) 1:1,即有一名專(zhuan) 職教師,就同時需要有一名來自行業(ye) 、企業(ye) 的兼職教師承擔教學任務。
今天,如何繼續保持職業(ye) 院校的建設成果,保持師資隊伍的雙師素質,如何構建師資隊伍的雙師結構,使師資隊伍的實踐能力處於(yu) 更新的狀態,處於(yu) 滿足實踐教學需要的狀態,處於(yu) 與(yu) 行業(ye) 、企業(ye) 、崗位能力要求一致的狀態,需要從(cong) 事師資隊伍建設的人從(cong) 以下幾方麵著手。
1.1 對於(yu) 很少接觸企業(ye) 和真實項目的教師,需要下企業(ye) 實習(xi)
在職業(ye) 院校的教師隊伍中,從(cong) 學校畢業(ye) 的碩士、博士比重很大,他們(men) 的優(you) 勢是理論基礎深厚,但自身的實踐能力非常有限。做好職業(ye) 院校教育工作,就需要院校提供合適的實踐企業(ye) ,幫助教師到企業(ye) 掛職,認知企業(ye) ,熟悉業(ye) 務流程、參與(yu) 企業(ye) 工作任務,完成企業(ye) 考核任務,達到員工基本標準,完成從(cong) 學生到教師的身份轉變,才有利於(yu) 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教學工作才能專(zhuan) 業(ye) 、職業(ye) ,不外行。
1.2 對於(yu) 平時有項目實踐經驗的教師,需要進行係統地實習(xi)
有些職業(ye) 院校的教師,畢業(ye) 後,一直斷斷續續地為(wei) 企業(ye) 提供技術支持,幫助企業(ye) 完成實際項目,與(yu) 企業(ye) 保持聯係。相比前一類教師,這些教師對於(yu) 小型的工作任務、有限服務領域的項目具有實踐經驗,在教學活動中能夠活學活用,對學生的幫助比較突出。但是,對於(yu) 企業(ye) 的整體(ti) 工作業(ye) 務、管理製度、職業(ye) 能力要求掌握得不係統。院校需要給這類教師提供完成項目的機會(hui) ,增加實踐領域的機會(hui) ,總結並交流實踐工作的機會(hui) ,才有利於(yu) 把在項目中積累的經驗係統化,指導學生的實踐活動。
1.3 對於(yu) 目前在企業(ye) 兼職的教師,需要保持更新狀態
一些教師,能比較好地處理教學和企業(ye) 實踐的關(guan) 係,能夠做到長期、持續地在企業(ye) 兼職,一方麵保證了教學經驗的不斷積累,另一方麵在企業(ye) 獲得一線經驗,直接反饋於(yu) 學校的教學活動,對學生的幫助具體(ti) 而有效。對於(yu) 這樣的教師,院校有必要保持他們(men) 的持續更新能力,而不要因為(wei) 院校內(nei) 的任何原因中斷他們(men) 與(yu) 行業(ye) 、企業(ye) 之間的聯係,確保這些教師的實踐能力有持久更新換代的機會(hui) ,利於(yu) 師資隊伍整體(ti) 實踐能力的保持與(yu) 提高,利於(yu) 學生直接獲得企業(ye) 的經驗。
1.4 對於(yu) 有企業(ye) 工作經曆的教師,需要規範其教學活動
隨著企業(ye) 人才不斷引入高等職業(ye) 院校,越來越多的具有企業(ye) 實際經驗的人員從(cong) 事教學工作,他們(men) 發揮各自的職業(ye) 專(zhuan) 長,傳(chuan) 遞企業(ye) 對人才的需求信息,指導學生參與(yu) 實踐學習(xi) 過程,對於(yu) 人才培養(yang) 過程中實踐能力的提高起到了顯著的推進作用。但是這類教師存在一個(ge) 共同的問題,就是教師崗位從(cong) 業(ye) 時間短,教學活動規範性不足,對於(yu) 院校的整體(ti) 了解需要較長的時間。對於(yu) 職業(ye) 院校來說,需要幫助這些來自企業(ye) 一線的教師,用規範的教學用語、教學製度、教學文件、教學過程提高自身教學活動的整體(ti) 規範性,使具備企業(ye) 經驗的教師能夠融合到高等職業(ye) 教育教學活動中,更好地發揮職業(ye) 特長。
2 實踐能力提高途徑
針對教師的不同特點,有的放矢地開展提高實踐能力的活動,通過形式多樣的培訓、社會(hui) 服務、專(zhuan) 業(ye) 競賽、企業(ye) 掛職和項目訓練,保持或提高職業(ye) 院校教師的實踐能力。
2.1 集中培訓形式
目前北京市已經開展的項目包括北京市師資基地培訓項目、北京市市屬高等學校人才強教深化計劃“中青年骨幹人才培養(yang) 計劃”項目、北京市職業(ye) 院校專(zhuan) 業(ye) 創新團隊建設計劃等,幫助教師通過各種渠道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
2.2 社會(hui) 服務活動
教師通過谘詢服務中心、研究院所開展社會(hui) 服務活動,重點關(guan) 注文化建設、企業(ye) 形象設計等項目,通過這樣的活動,了解企業(ye) 在文化建設方麵的需要、標準、投入及流程等。這些社會(hui) 服務項目,除了直接作為(wei) 教學案例應用於(yu) 課堂,還可以將一些成果作為(wei) 科研項目加以延伸。
2.3 參加專(zhuan) 業(ye) 競賽
通過組織教師和學生參與(yu) 各級各類專(zhuan) 業(ye) 比賽,找到差距,提高實踐能力。目前有官方的職業(ye) 競賽,行業(ye) 協會(hui) 組織的職業(ye) 競賽,教育指導委員會(hui) 組織的競賽,行業(ye) 指導委員會(hui) 組織的競賽,也有企業(ye) 組織的競賽。通過參與(yu) 競賽,院校與(yu) 企業(ye) 同台競技,院校之間進行切磋,教師之間進行交流,學生之間進行比較,使得行業(ye) 、企業(ye) 標準進入教學環節,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
2.4 企業(ye) 掛職實踐
選送教師到企業(ye) 擔任可以勝任的職務,從(cong) 事相關(guan) 業(ye) 務活動,在一定時間內(nei) 在企業(ye) 工作,是提高高職教師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這些教師,短時間(如一個(ge) 學期)不從(cong) 事教學活動,而專(zhuan) 心於(yu) 企業(ye) 的業(ye) 務工作,有的學習(xi) 企業(ye) 的管理體(ti) 係與(yu) 分工,有的學習(xi) 企業(ye) 的業(ye) 務流程,有的學習(xi) 企業(ye) 的設計標準,有的學習(xi) 企業(ye) 競標要求。總之,在企業(ye) ,他們(men) 和普通員工一樣,堅持出勤,堅持設計,堅持按照企業(ye) 的規章製度參加企業(ye) 的工作過程。
2.5 真實項目訓練
對於(yu) 有教學任務的教師,最好的方法是用企業(ye) 的項目進行訓練,提高實踐能力。這樣的訓練,了解的是企業(ye) 真實工作過程、工作任務的一部分,但的確具備真實的特點,遠比使用教學項目更有幫助。
3 實踐能力提升需要的配套製度與(yu) 政策
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需要教師本人的認可與(yu) 參與(yu) ,需要高校提供良好的配套製度,這樣才能做到,有人,願意,在必要時間內(nei) 完成提升實踐能力的任務。
3.1 時間政策
教師的本職工作是教學和科研,為(wei) 了完成實踐能力提高的任務,需要合理安排日常教學和企業(ye) 實踐時間,做到下企業(ye) 成為(wei) 習(xi) 慣,能夠持續。我校建議教師每3年下企業(ye) 工作半年,這樣可以保持實踐經驗的新鮮、不落伍。
3.2 待遇政策
教師因為(wei) 下企業(ye) 需要占用工作時間,院校要考慮教師下企業(ye) 的收入問題、考核問題、教學工作量問題及完成鍛煉任務的問題,例如:每學期,每年,每幾年教師需要下企業(ye) ,對應的校內(nei) 待遇,不能因為(wei) 教師下企業(ye) 而影響他們(men) 的基本生活,更應該認識到教師下企業(ye) 也是工作,是為(wei) 了更好地完成人才職業(ye) 能力培養(yang) 任務所必需的過程。
3.3 傳(chuan) 幫帶政策
可以采用教師傅帶徒弟的方式,也可以通過老教師帶新教師的方式,還可以委托企業(ye) 教師帶學院教師的方式,完成教師職業(ye) 能力培養(yang) 的工作。這需要有配套的傳(chuan) 幫帶政策,一方麵鼓勵老師傅、老教師發揮自身的優(you) 勢,幫助徒弟、年輕教師,另一方麵,也要為(wei) 年輕教師創造自願參與(yu) 傳(chuan) 幫帶的條件,使傳(chuan) 幫帶活動可以順利開展,相關(guan) 人員願意參與(yu) ,職業(ye) 院校有所收獲。
3.4 輻射政策
提高職業(ye) 院校教師的實踐能力是搞好高職文化創意產(chan) 業(ye) 人才培養(yang) 的必經之路,所以在高職院校中,要出台相應的輻射政策,如在評選先進方麵、教師出國進修方麵、科研獎勵方麵等,體(ti) 現出對參與(yu) 教師的鼓勵與(yu) 傾(qing) 斜,使參與(yu) 者不僅(jin) 在教學、科研、下企業(ye) 鍛煉方麵沒有後顧之憂,還在其他方麵有優(you) 先發展的機會(hui) 。
4 結束語
提高職業(ye) 院校教師的實踐能力,是職業(ye) 院校教學工作的客觀需求。實現這樣的目標,需要處理好多種關(guan) 係,如實踐活動與(yu) 教學工作的關(guan) 係、與(yu) 科研工作的關(guan) 係、與(yu) 社會(hui) 服務工作的關(guan) 係等。這裏的教師,不僅(jin) 是專(zhuan) 職教師,而是包括教書(shu) 和育人崗位上的所有人員,專(zhuan) 業(ye) 教師、實驗實訓指導教師、輔導員、管理崗位教師和兼職教師、項目指導教師、頂崗實習(xi) 指導教師,這些人員實踐能力的提高都應在關(guan) 注範圍內(ne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