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調查背景
《義(yi) 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明確指出,要以“加強課程綜合,關(guan) 注關(guan) 聯”為(wei) 基本原則,開展跨學科主題教學[1]。目前跨學科教學的主要問題之一是教師的跨學科教學能力不足。對於(yu) “跨學科教學能力”尚未有明確的定義(yi) ,不同的學者從(cong) 不同的視角對其做出了界定:如胡慶芳[2]提出了教師跨學科能力的CROSS結構模型:包含跨學科知識理解能力(Comprehending)、跨學科知識關(guan) 聯能力(Relating)、跨學科開放設計能力(Open designing)、跨學科學習(xi) 指導能力(Supervising)、跨學科評價(jia) 改進能力(Self-revising)。朱利利[3]認為(wei) 教師跨學科能力素養(yang) 包括提出和判斷綜合性問題的能力、跨學科整合能力、跨學科設計能力、跨學科資源開發與(yu) 整合能力、跨學科合作能力、跨學科教學實踐能力、跨學科指導能力、跨學科評估能力、跨學科反思能力。李臣之等[4]構建了中小學教師跨學科教學勝任力模型,包含跨學科教學設計能力、跨學科教學實施能力和跨學科教學評價(jia) 能力。
本研究認為(wei) ,跨學科教學能力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多學科知識、方法和技能,促進學生綜合素養(yang) 和創新能力發展。教師跨學科能力的發展,是新時期學校課程教學以及考試評價(jia) 製度持續深度變革對教師能力的必然要求。教師的跨學科教學能力提升對於(yu) 實施有效的跨學科教學至關(guan) 重要。但由於(yu) 長久以來的分科教學,教師很少將精力用於(yu) 跨學科教學,使得教師普遍缺乏跨學科教學能力。基於(yu) 此,本研究以廣州市越秀區部分中小學教師為(wei) 調查對象進行問卷和訪談調查,開展教師跨學科能力和影響因素的分析,並嚐試提出能力提升建議,以期促進教師專(zhuan) 業(ye) 發展,提高教師跨學科教學能力。
二、調查過程
三、調查結果分析
四、對策與(yu) 建議
五、結語
本文通過對區域中小學教師跨學科教學能力及影響因素的調查與(yu) 分析發現,當前教師跨學科教學能力存在諸多問題,影響因素涉及教師個(ge) 人素養(yang) 、教育政策支持、教師專(zhuan) 業(ye) 發展三個(ge) 方麵。為(wei) 提升教師的跨學科教學能力,應從(cong) 推進教師培訓、學校支持、教師自我發展、學校政策支持和教師合作機製等方麵入手。這些措施將有助於(yu) 提高區域內(nei) 中小學教師的專(zhuan) 業(ye) 素養(yang) 和綜合能力,進一步推動跨學科教學的有效實施,為(wei) 培養(yang) 具有創新精神和綜合素養(yang) 的新時代人才做出積極貢獻。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義(yi) 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22:5-11.
[2] 胡慶芳.中小學跨學科教學的追問與(yu) 思考[J].基礎教育課程,2023(14):4-9.
[3] 朱利利.中小學教師跨學科素養(yang) 結構模型及影響因素研究[D].天津:天津師範大學,2022:41-41.
[4] 李臣之,梁舒婷.中小學教師跨學科教學勝任力模型構建[J].當代教師教育,2023,16(2):23-31.
[5] 王夢璐.中小學教師跨學科能力提升的現實困境與(yu) 策略[J].現代教育,2021(9):46-49.
劉小蓮 李廣文 伍文臣 廣東(dong) 省廣州市越秀區教育信息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