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科技是第一生產(chan) 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應積極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ti) ”協同融合發展。毫無疑問,教育是第一基礎。科學教育不僅(jin) 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根本和落實教育強國政策的有效抓手[1]。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主持第二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體(ti) 學習(xi) 時指出,要在“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激發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備科學家潛質、願意獻身科學研究事業(ye) 的青少年群體(ti) [2]。因此,如何利用“雙減”減出來的時間,做好科學教育的加法,是學校亟待解決(jue) 的問題。人大附中航天城學校(簡稱學校)通過構建“三三三”體(ti) 係,做好科學教育加法,取得了理想的成效。
一、確立三級目標
二、建構三類課程
三、開辟三條路徑
四、結語
科學教育應以發展全體(ti) 學生科學素養(yang) 、發掘學生科學潛能、助力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yang) 為(wei) 宗旨,以科學課程為(wei) 教育載體(ti) ,以學習(xi) 方式變革為(wei) 抓手,以真實複雜情境下的問題為(wei) 學習(xi) 任務,以科學知識為(wei) 解決(jue) 問題的基礎,以科學教師隊伍建設為(wei) 主要條件,不斷開拓科學教育資源,才能實現理想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馬學軍(jun) ,遊月殿.在“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的加法:意義(yi) 與(yu) 推進路徑[J].中國教師,2023(7):27-30.
[2] 吳丹.做好科學教育加法提升科學育人水平[N].人民日報,2023-7-14(4).
[3] 教育部.義(yi) 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22.
[4] 周建華.課堂教學促進學科核心素養(yang) 形成的策略[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3(2):1-4.
[5] 周建華.九年一貫製學校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N].中國教育報,2023-06-07(5).
周建華 人大附中航天城學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