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環境的概念內(nei) 涵和建設水平是隨著社會(hui) 文明與(yu) 科技進步而不斷發展的,自從(cong) 1982年聯合國通過的《關(guan) 於(yu) 殘疾人的世界行動綱領》指出必須消除影響殘疾人生活的各種物理、社會(hui) 和文化的障礙之後,無障礙環境的建築領域設計概念,開始向更大的社會(hui) 文化內(nei) 涵與(yu) 服務支持體(ti) 係拓展。
2023年國家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無障礙環境建設法》,以立法形式對無障礙環境做了全麵要求,提出“教育行政部門和教育機構應當加強教育場所的無障礙環境建設,為(wei) 有殘疾的師生、員工提供無障礙服務”。這為(wei) 各類學校完善無障礙環境和製度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當前我國特殊兒(er) 童接受教育的形式主要有三種:一是各類中重度障礙兒(er) 童在聾校、盲校、培智等特教學校或者普通學校特教班就讀;二是中輕度障礙兒(er) 童在普通學校隨班就讀;三是障礙程度極重的兒(er) 童以送教上門為(wei) 主。無障礙環境建設是特殊兒(er) 童平等地參加教育教學活動的重要條件與(yu) 支持保障。隨著融合教育理念深入發展和特殊教育質量提升,不同類型學校的無障礙環境應該如何設計和實施建設?如何體(ti) 現出對不同障礙兒(er) 童的個(ge) 性化和專(zhuan) 業(ye) 化支持?這些都值得重視和研究。
美國較早建立起無障礙環境相關(guan) 法律法規體(ti) 係和特殊教育服務支持體(ti) 係,本文旨在探討美國在學校無障礙環境設計與(yu) 建設方麵的實踐經驗,為(wei) 我國開展基礎教育學校無障礙環境建設帶來啟發與(yu) 思考。
一、美國學校無障礙環境建設的基本情況
二、啟示與(yu) 思考
三、結語
構建全方位的無障礙校園環境是實現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在借鑒發達國家與(yu) 地區的實踐經驗基礎上,更要基於(yu) 我國發展現狀,從(cong) 政策環境、機製建設、專(zhuan) 業(ye) 標準、人文氛圍等方麵,形成係統且可行的實施路徑,以確保各類特殊學生的權益受到保障,能平等、充分、便捷地參與(yu) 學校各類教育教學活動。
參考文獻
[1] 鄧猛.融合教育理論反思與(yu) 本土化探索[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187.
[2] 鄧猛.融合教育背景下中國特殊教育體(ti) 係發展研究[M].南京: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6:35-45.
[3] 趙尤陽.美國無障礙環境建設法律法規和運行機製研究[J].建設科技,2019(6):28-33.
[4] 何碧顯.我國無障礙環境建設標準化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J].標準科學,2023(11):71-75.
[5] 孫濤,申仁洪.融合教育背景下普通學校無障礙校園環境建設研究[J].蘭(lan) 州教育學院學報,2019(11):99-101.
周婷莉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hui) 教育技術裝備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