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第一資源,標準化人才是推動標準化創新發展的重要基石。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標準化人才培養(yang) 取得顯著成效,基本形成了一支由標準科研人才、管理人才、應用人才、教育人才、國際標準化人才等構成的標準化人才隊伍。隨著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進入新時代,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要求培養(yang) 造就大批德才兼備的高素質標準化人才。為(wei) 貫徹實施《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和《國家“十四五”期間人才發展規劃》,製定本行動計劃。
一、總體(ti) 要求
(一)指導思想。堅持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全麵貫徹落實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和標準化戰略,創新標準化人才培養(yang) 機製,完善標準化人才教育培訓體(ti) 係,優(you) 化標準化人才發展環境,統籌推進標準科研人才、標準化管理人才、標準應用人才、標準化教育人才、國際標準化人才等各類標準化人才隊伍建設,為(wei) 全麵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有力的標準化人才支撐。
(二)行動目標。到2025年,專(zhuan) 業(ye) 化、職業(ye) 化、國際化、係統化的標準化人才培養(yang) 機製更加健全,真心愛才、悉心育才、傾(qing) 心引才、精心用才的標準化人才培養(yang) 格局基本形成,標準化人才職業(ye) 能力評價(jia) 機製初步建立,建成一批國際標準化人才培訓基地、國家級標準化人才教育實訓基地和全國專(zhuan) 業(ye) 標準化技術委員會(hui) 實訓基地,各類標準化人才素質全麵提升。
——標準科研人才專(zhuan) 業(ye) 水平更高。積極推廣“科研團隊+標準研製團隊”融通發展模式,推出一批在科學研究與(yu) 標準研製上都有成就的專(zhuan) 家。標準化研究和標準製修訂相關(guan) 人員廣泛參與(yu) 標準化職業(ye) 技能培訓,專(zhuan) 業(ye) 標準化技術委員會(hui) 、審評機構和出版機構取得標化相關(guan) 職業(ye) 證書(shu) 人數顯著增加。
——標準化管理人才管理能力更強。一批大中型企業(ye) 建立標準化總監製度,納入國家企業(ye) 標準化總監人才庫重點培養(yang) 人才達300名以上。標準化行政管理人才專(zhuan) 業(ye) 培訓全麵推進,實現新入職標準化行政管理人員培訓全覆蓋。
——標準應用人才職業(ye) 技能更優(you) 。標準化相關(guan) 職業(ye) 標準和職業(ye) 技能等級(崗位)序列初步形成,標準化相關(guan) 職業(ye) 證書(shu) 持證人數持續增長,湧現出一批有影響力的標準實施和服務能手。
——標準化教育人才業(ye) 務素養(yang) 更精。標準化教育師資培訓機製進一步健全,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國家教學標準更加完備,教師職業(ye) 素養(yang) 持續提高、專(zhuan) 業(ye) 能力不斷增強,開設標準化工程專(zhuan) 業(ye) 的普通高等學校達15所左右。
——國際標準化人才工作基礎更牢。建設國際標準化創新團隊60個(ge) 以上,全國專(zhuan) 業(ye) 標準化技術委員會(hui) 委員國際標準組織注冊(ce) 專(zhuan) 家占比達到25%以上,標準化人才在國際標準化工作中參與(yu) 度顯著提高。
二、標準化人才培養(yang) 製度建設
(一)健全標準化人才係統化培養(yang) 機製。健全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牽頭,教育、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科技、工商聯等有關(guan) 部門各司其職,行業(ye) 、企業(ye) 和社會(hui) 各方廣泛參與(yu) 的標準化人才培養(yang) 工作機製。建立分類分梯度多層次人才培養(yang) 模式,形成標準科研人才、標準化管理人才、標準應用人才、標準化教育人才和國際標準化人才各具特色、相互融通的人才體(ti) 係。充分發揮國家級綜合標準化研究機構的指導作用和標準創新型企業(ye) 的帶動作用,形成國家、行業(ye) 、區域、地方和社會(hui) 各類標準化研究機構、專(zhuan) 業(ye) 標準化技術委員會(hui) 、標準化服務機構、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以及物品編碼機構、代碼機構互相支撐,互為(wei) 補充,大、中、小型企業(ye) 協同發展的標準化人才協作體(ti) 係。充分發揮標準化社會(hui) 團體(ti) 作用,宣傳(chuan) 普及標準化知識,夯實標準化人才培養(yang) 社會(hui) 基礎。加強標準化人才庫建設,實現人才信息數據的動態管理。
(二)建立標準化人才職業(ye) 能力評價(jia) 機製。完善標準化相關(guan) 職業(ye) 分類體(ti) 係和職業(ye) 標準,按照有關(guan) 規定,指導用人單位和社會(hui) 培訓評價(jia) 組織開展職業(ye) 技能等級認定,鼓勵用人單位建立與(yu) 職業(ye) 技能等級(崗位)序列相匹配的崗位績效工資製。依托國家認定的標準化領域培訓評價(jia) 組織,開展標準化領域職業(ye) 技能培訓和水平評價(jia) ,提高標準化從(cong) 業(ye) 人員的職業(ye) 技能水平。支持在設置職稱評價(jia) 標準、開展職稱評審過程中,將標準製定等作為(wei) 評價(jia) 指標,更好促進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參與(yu) 製定國際標準、國家標準。結合行業(ye) 和領域特點,分行業(ye) 分領域推進標準化人才培養(yang) 。
(三)完善標準化人才激勵機製。積極推薦標準化人才參與(yu) 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國家和省部級科學技術獎等相關(guan) 評選表彰,推動將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納入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表彰。積極推薦標準化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符合條件的標準化人才按規定享受現行個(ge) 人所得稅優(you) 惠政策,完善地方標準化人才引進配套支持政策。支持科研機構、高校和機關(guan) 健全關(guan) 係不轉、身份不變、雙向選擇、能進能出的標準化人才掛職及兼職等製度。鼓勵有條件的地方人民政府對標準化人才在就業(ye) 、購房、落戶等方麵給予傾(qing) 斜。鼓勵企事業(ye) 單位將標準化研究成果納入職稱評定指標體(ti) 係。
三、標準化人才教育體(ti) 係建設行動
(一)加強標準化普通高等教育。依托普通高等學校,強化標準化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建設,完善標準化工程本科專(zhuan) 業(ye) 課程體(ti) 係。建立專(zhuan) 業(ye) 與(yu) 標準化教育融合課程體(ti) 係,促進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在本科和研究生層次推行“專(zhuan) 業(ye) +標準化教育”的融合教育,培育專(zhuan) 業(ye) 與(yu) 標準化教育融合試點。
(二)推進標準化技術職業(ye) 教育。鼓勵高等職業(ye) 學校開展標準化相關(guan) 技術技能教育,協同推進標準化技術高職專(zhuan) 科和職教本科的專(zhuan) 業(ye) 建設,支持有條件的職業(ye) 院校開設標準化技術專(zhuan) 業(ye) 。充分發揮全國市場監管職業(ye) 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hui) 對高等職業(ye) 學校標準化技術專(zhuan) 業(ye) 建設的指導作用,建立健全標準化技術專(zhuan) 業(ye) 課程體(ti) 係和教材體(ti) 係,促進國家職業(ye) 教育專(zhuan) 業(ye) 教學標準有效貫徹落實。探索和實踐標準化技術專(zhuan) 業(ye) 人才“崗課賽證”一體(ti) 化培養(yang) 模式。
(三)推進標準化領域職業(ye) 教育與(yu) 繼續教育融合發展。在標準化工程和標準化技術本科專(zhuan) 業(ye) 開展“專(zhuan) 升本”等形式的學曆教育,提高標準化從(cong) 業(ye) 人員的學曆水平和專(zhuan) 業(ye) 化水平。建立標準化從(cong) 業(ye) 人員的職業(ye) 能力晉升通道,穩步實施“學曆證書(shu) +若幹職業(ye) 技能證書(shu) 製度”。不斷豐(feng) 富和完善校企合作等標準化人才培養(yang) 模式,推動形成標準化領域職業(ye) 技能教育多元辦學格局。建設常態化的標準化從(cong) 業(ye) 人員培養(yang) 培訓機製,擴大標準化人才培訓受眾(zhong) 麵。
(四)加強標準化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大力推行標準化專(zhuan) 業(ye) 及有關(guan) 專(zhuan) 業(ye) 方向標準化教育師資培養(yang) ,鼓勵標準化教育開展較好的高校建立標準化師資培養(yang) 基地。完善職業(ye) 教育“雙師型”教師標準體(ti) 係,製定新時代職業(ye) 教育教師專(zhuan) 業(ye) 標準和企業(ye) 實踐標準,開發教師培訓標準化課程資源,強化職業(ye) 教育師資隊伍標準化建設。
(五)加快標準化專(zhuan) 業(ye) 教育教材體(ti) 係建設。強化標準化專(zhuan) 業(ye) 教育教材的係統建設,推動標準化工程專(zhuan) 業(ye) 普通高等教育和標準化技術職業(ye) 教育教材有機銜接。嚴(yan) 格落實教材管理辦法,加強標準化專(zhuan) 業(ye) 教育教材全過程管理,嚴(yan) 把教材的質量關(guan) 。健全標準化相關(guan) 職業(ye) 考核試題庫。加大對標準化專(zhuan) 業(ye) 教育教材、教學資源建設的支持力度。加快高質量標準化專(zhuan) 業(ye) 教育教材外文版的出版,推動標準化教育的國際合作。
四、標準化人才職業(ye) 能力提升行動
(一)推出一批標準化領軍(jun) 人才。推進“科研團隊+標準研製團隊”融通發展,提升科研人員標準化能力,充分發揮標準化專(zhuan) 家在科技創新和產(chan) 業(ye) 發展中的作用,培養(yang) 選拔在科學研究與(yu) 標準研製上都有成就的專(zhuan) 家。鼓勵科研院所、標準化技術機構、標準化服務機構和企業(ye) ,采用專(zhuan) 兼職相結合的模式,聘用在標準化領域具備公認的高技術水平及理論知識的標準化領軍(jun) 人才。突出標準化領軍(jun) 人才的帶頭作用,推進重大科技攻關(guan) 、重要標準研製、重要技術谘詢等工作,引領提升標準科研、製定和服務水平。
(二)建設一批標準化高端智庫。加大中國標準化專(zhuan) 家委員會(hui) 建設力度,鼓勵專(zhuan) 家積極參與(yu) 標準化活動,充分發揮中國標準化專(zhuan) 家委員會(hui) 在“服務決(jue) 策、適度超前”標準化重大決(jue) 策谘詢中的“智庫”作用。支持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院士開展重要標準化政策、重大標準研究,積極參與(yu) 各領域、各地方標準化活動,為(wei) 全國標準化發展建言獻策。支持各類科研院所、大專(zhuan) 院校、社會(hui) 團體(ti) 發揮人才優(you) 勢,組建標準化智庫,有條件的標準化研究機構積極爭(zheng) 取入選國家高端智庫,推動相關(guan) 領域標準化創新發展。
(三)培育一批標準化總監。充分發揮標準創新型企業(ye) 作用,鼓勵企業(ye) 配備與(yu) 其企業(ye) 規模、產(chan) 品類別、管理水平、創新能力等相適應的標準化總監,明確企業(ye) 標準化總監崗位職責。標準化總監一般由具備標準化相關(guan) 職業(ye) 技能相應等級水平的專(zhuan) 業(ye) 人員擔任。鼓勵企業(ye) 高層管理人員擔任或兼任企業(ye) 標準化總監,運用標準化手段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生產(chan) 經營質量,促進形成優(you) 質產(chan) 品和服務品牌。建設國家企業(ye) 標準化總監人才庫,開展企業(ye) 標準化總監國際標準化工作能力培訓,支持企業(ye) 標準化總監參與(yu) 國際標準化活動。
(四)培養(yang) 一批標準編審、實施和服務能手。加強專(zhuan) 業(ye) 標準化技術委員會(hui) 、標準審評機構和出版機構相關(guan) 人員的標準編審技能培訓,提高標準編審能力,培養(yang) 一批標準編審能手。鼓勵企業(ye) 組織技術工人參加各類標準化培訓,掌握標準化現場管理、標準化作業(ye) 等標準化應用知識,提高在實際工作中實施標準的能力,培養(yang) 一批標準實施能手。鼓勵標準化服務機構聘用取得相應標準化專(zhuan) 業(ye) 學曆或職業(ye) 技能證書(shu) 的人員,鼓勵標準化服務機構工作人員參與(yu) 相應的標準化技能培訓,把標準化相關(guan) 政策與(yu) 生產(chan) 生活實踐緊密結合,為(wei) 企事業(ye) 單位特別是中小微企業(ye) 提供高效的標準化服務,培養(yang) 一批標準化服務能手。
(五)打造一支高素質標準化行政管理隊伍。針對新進人員、新轉崗人員等標準化行政管理人員,加強標準化業(ye) 務技能培訓,提升標準化專(zhuan) 業(ye) 水平。開展省、市、縣標準化行政管理人員常態化培訓工作。麵向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加強省際間標準化行政管理人員的業(ye) 務交流,推動形成工作互聯、方法互補、信息互通的標準化業(ye) 務聯動機製。強化對西部地區、東(dong) 北老工業(ye) 基地和基層標準化人才的“幫扶式”培養(yang) 工作,促進全國標準化行政管理人才隊伍水平整體(ti) 躍升。
五、標準化人才實訓實戰行動
(一)開展標準化人才培訓基地建設。依托高校、科研機構、專(zhuan) 業(ye) 標準化機構、協會(hui) 等,建設國家級標準化人才教育實訓基地,開展全國專(zhuan) 業(ye) 標準化技術委員會(hui) 實訓基地建設,探索實踐適合不同標準化人才工作內(nei) 容的培訓新模式。充分利用地方、行業(ye) 、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資源優(you) 勢建設國際標準化人才培訓基地,開展麵向國內(nei) 、輻射國際的國際標準化人才培訓。鼓勵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ye) 聯合建設標準化實訓基地,提高企業(ye) 標準化人才素養(yang) ,提升工作實踐能力。根據標準化人才需求,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yang) ,實現多渠道、多層次培養(yang) 標準化專(zhuan) 業(ye) 人才。加強實訓基地管理,提高實訓基地規範性,保證實訓質量。
(二)開展標準化相關(guan) 職業(ye) 技能競賽。舉(ju) 辦標準化相關(guan) 職業(ye) 技能競賽活動,建立健全技能競賽規則、科目等管理製度,推進標準化相關(guan) 職業(ye) (工種)技能知識普及,推動社會(hui) 對優(you) 秀技能人才的認可。積極推動國際標準組織開展國際標準化相關(guan) 職業(ye) 技能競賽並申報主辦權。支持相關(guan) 機構開展標準化相關(guan) 職業(ye) (工種)技能競賽研究和綜合訓練。完善並按照有關(guan) 規定落實競賽獲獎選手表彰獎勵、職業(ye) 技能等級晉升等政策。
六、國際標準化人才選培行動
(一)建立國際標準化人才梯級培養(yang) 模式。圍繞重點領域,培養(yang) 專(zhuan) 業(ye) 精、懂規則、善協調、外語好的國際標準化人才。廣泛征集重點領域國際標準組織注冊(ce) 專(zhuan) 家,進一步激發企業(ye) 、科研機構、高等學校、社會(hui) 團體(ti) 參與(yu) 國際標準化活動的積極性。組織國內(nei) 技術對口單位、ISO國際標準化培訓基地、IEC國際標準促進中心、ITU中國培訓中心等開展國際標準化專(zhuan) 業(ye) 研討,為(wei) 領軍(jun) 人才參與(yu) 國際標準化活動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加強國際標準組織中高級管理人才選拔培養(yang) 。圍繞國際標準組織治理、領導及組織協調能力、國際組織任職能力、外交政策及語言等方麵開展培訓,持續提高國際標準組織中高級管理儲(chu) 備人才的綜合能力。
(二)建立國際標準化高端人才選拔推薦機製。支持各行業(ye) 、各單位參與(yu) 國際和區域標準化工作,選拔培養(yang) 一批國際標準化領軍(jun) 人才和技術人才。加快出台和實施國際標準化高端人才遴選推薦管理辦法,推動建立國際標準組織中高級管理人才、國際標準技術管理人才、國際標準組織技術機構注冊(ce) 專(zhuan) 家等各層次人才選培體(ti) 係。建立國際標準化人才綜合能力評價(jia) 標準。持續組織開展國際標準化青年英才選培行動,圍繞國際標準組織青年專(zhuan) 家選拔活動進一步完善培訓課程和選拔流程。
(三)培育國際標準化創新團隊。以開展國際前沿技術和產(chan) 業(ye) 發展跟蹤分析、國際標準研製、國際標準化人才培養(yang) 為(wei) 主要目標,組建由科技攻關(guan) 人員、國際標準專(zhuan) 家、產(chan) 業(ye) 和國際貿易代表等參與(yu) 的國際標準化創新團隊。在重點領域吸引和帶動一批產(chan) 業(ye) 和研究機構一流科技人才,結合國家科技計劃研究成果,跟蹤、研究全球產(chan) 業(ye) 和技術發展趨勢,開展重要國際標準研製。
七、組織實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堅持黨(dang) 管標準化人才,加強黨(dang) 委、政府對標準化人才工作的領導,推動將標準化人才培養(yang) 工作納入各級黨(dang) 委政府質量督察考核。各級市場監管、教育、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科技及工商聯等相關(guan) 部門要認真落實本行動計劃各項任務,確保標準化人才培養(yang) 取得實效。
(二)加大經費投入。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要將標準化人才培養(yang) 經費納入人才培養(yang) 經費預算。鼓勵和引導社會(hui) 各界加大標準化人才培養(yang) 投入,探索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的標準化人才培養(yang) 經費投入機製。
(三)開展實施評估。國家標準委逐年對行動計劃實施情況進行評估,保證任務進度。行動任務完成後要認真進行總結,提出下一步工作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