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等五部門關(guan) 於(yu) 印發《普通高等教育學科專(zhuan) 業(ye) 設置調整優(you) 化改革方案》的通知
教高〔2023〕1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發展改革委、工業(ye) 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財政廳(局)、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廳(局),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教育局、發展改革委、工業(ye) 和信息化局、財政局、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局,有關(guan) 部門(單位)教育司(局),部屬各高等學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學校:
為(wei) 全麵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進一步落實黨(dang) 中央、國務院關(guan) 於(yu) 深化新時代高等教育學科專(zhuan) 業(ye) 體(ti) 係改革的決(jue) 策部署,加快調整優(you) 化學科專(zhuan) 業(ye) 結構,推進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現將《普通高等教育學科專(zhuan) 業(ye) 設置調整優(you) 化改革方案》印發給你們(men) ,請結合實際,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教育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工業(ye) 和信息化部
財政部 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部
2023年2月21日
普通高等教育學科專(zhuan) 業(ye) 設置調整優(you) 化改革方案
學科專(zhuan) 業(ye) 是高等教育體(ti) 係的核心支柱,是人才培養(yang) 的基礎平台,學科專(zhuan) 業(ye) 結構和質量直接影響高校立德樹人的成效、直接影響高等教育服務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的能力。為(wei) 進一步調整優(you) 化學科專(zhuan) 業(ye) 結構,推進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服務支撐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製定如下改革方案。
一、總體(ti) 要求
1.指導思想。深入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全麵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教育的重要論述,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麵向世界科技前沿、麵向經濟主戰場、麵向國家重大需求、麵向人民生命健康,推動高校積極主動適應經濟社會(hui) 發展需要,深化學科專(zhuan) 業(ye) 供給側(ce) 改革,全麵提高人才自主培養(yang) 質量,建設高質量高等教育體(ti) 係。
2.工作原則
——服務國家發展。以服務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為(wei) 導向,想國家之所想、急國家之所急、應國家之所需,建好建強國家戰略和區域發展急需的學科專(zhuan) 業(ye) 。
——突出優(you) 勢特色。以新工科、新醫科、新農(nong) 科、新文科建設為(wei) 引領,做強優(you) 勢學科專(zhuan) 業(ye) ,形成人才培養(yang) 高地;做優(you) 特色學科專(zhuan) 業(ye) ,實現分類發展、特色發展。
——強化協同聯動。加強教育係統與(yu) 行業(ye) 部門聯動,加強人才需求預測、預警、培養(yang) 、評價(jia) 等方麵協同,實現學科專(zhuan) 業(ye) 與(yu) 產(chan) 業(ye) 鏈、創新鏈、人才鏈相互匹配、相互促進。
3.工作目標
到2025年,優(you) 化調整高校20%左右學科專(zhuan) 業(ye) 布點,新設一批適應新技術、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新模式的學科專(zhuan) 業(ye) ,淘汰不適應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學科專(zhuan) 業(ye) ;基礎學科特別是理科和基礎醫科本科專(zhuan) 業(ye) 點占比進一步提高;建好10000個(ge) 左右國家級一流專(zhuan) 業(ye) 點、300個(ge) 左右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yang) 基地;在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力、對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發揮重要作用的學科取得突破,形成一大批特色優(you) 勢學科專(zhuan) 業(ye) 集群;建設一批未來技術學院、現代產(chan) 業(ye) 學院、高水平公共衛生學院、卓越工程師學院,建成一批專(zhuan) 業(ye) 特色學院,人才自主培養(yang) 能力顯著提升。到2035年,高等教育學科專(zhuan) 業(ye) 結構更加協調、特色更加彰顯、優(you) 化調整機製更加完善,形成高水平人才自主培養(yang) 體(ti) 係,有力支撐建設一流人才方陣、構建一流大學體(ti) 係,實現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建成高等教育強國。
二、改進高校學科專(zhuan) 業(ye) 設置、調整、建設工作
4.加強學科專(zhuan) 業(ye) 發展規劃。高校要科學製定學科專(zhuan) 業(ye) 發展中長期規劃,主動適應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hui) 發展、知識創新、科技進步、產(chan) 業(ye) 升級需要,做好學科專(zhuan) 業(ye) 優(you) 化、調整、升級、換代和新建工作。要將學科專(zhuan) 業(ye) 規劃與(yu) 學校事業(ye) 發展規劃相統一,建立健全工作製度,每年根據社會(hui) 人才需求、學校辦學定位、辦學條件等,對本校學科專(zhuan) 業(ye) 設置調整進行專(zhuan) 題研究。
5.加快推進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要打破常規,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聚焦世界科學前沿、關(guan) 鍵技術領域、傳(chuan) 承弘揚中華優(you) 秀文化的學科,以及服務治國理政新領域新方向,打造中國特色世界影響標杆學科。要打破學科專(zhuan) 業(ye) 壁壘,深化學科交叉融合,創新學科組織模式,改革人才培養(yang) 模式,培育優(you) 秀青年人才團隊,深化國際交流合作,完善多渠道資源籌集機製,建設科教、產(chan) 教融合創新平台等。
6.深化新工科建設。主動適應產(chan) 業(ye) 發展趨勢,主動服務製造強國戰略,圍繞“新的工科專(zhuan) 業(ye) ,工科專(zhuan) 業(ye) 的新要求,交叉融合再出新”,深化新工科建設,加快學科專(zhuan) 業(ye) 結構調整。對現有工科專(zhuan) 業(ye) 全要素改造升級,將相關(guan) 學科專(zhuan) 業(ye) 發展前沿成果、最新要求融入人才培養(yang) 方案和教學過程。加大國家重大戰略、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區域支柱產(chan) 業(ye) 等相關(guan) 學科專(zhuan) 業(ye) 建設力度,打造特色鮮明、相互協同的學科專(zhuan) 業(ye) 集群。推動現有工科交叉複合、工科與(yu) 其他學科交叉融合、應用理科向工科延伸,形成新興(xing) 交叉學科專(zhuan) 業(ye) ,培育新的工科領域。
7.加強新醫科建設。麵向人民生命健康,落實“大健康”理念,加快構建服務生命全周期、健康全過程的醫學學科專(zhuan) 業(ye) 體(ti) 係。聚焦理念內(nei) 容、方法技術、標準評價(jia) 等,全方位改造升級現有醫學專(zhuan) 業(ye) 。主動適應醫學新發展、健康產(chan) 業(ye) 新發展,布局建設智能醫學、互聯網醫療、醫療器械等領域緊缺專(zhuan) 業(ye) 。瞄準醫學科技發展前沿,大力推進醫科與(yu) 理科、工科、文科等學科深度交叉融合,培育“醫學+X”“X+醫學”等新興(xing) 學科專(zhuan) 業(ye) 。
8.推進新農(nong) 科建設。麵向新農(nong) 村、新農(nong) 業(ye) 、新農(nong) 民、新生態,推進農(nong) 林學科專(zhuan) 業(ye) 供給側(ce) 改革,服務支撐農(nong) 業(ye) 轉型升級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適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對人才培養(yang) 的新要求,主動運用現代生物技術、信息技術、工程技術等改造提升現有涉農(nong) 學科專(zhuan) 業(ye) 。服務國家種業(ye) 安全、耕地保護建設、現代農(nong) 業(ye) 發展、生態係統治理、鄉(xiang) 村建設等戰略需求,以及森林康養(yang) 、綠色低碳等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發展,開設生物育種、智慧耕地、種子科學與(yu) 工程、農(nong) 林智能裝備、鄉(xiang) 村規劃設計等重點領域緊缺專(zhuan) 業(ye) 。積極推進農(nong) 工、農(nong) 理、農(nong) 醫、農(nong) 文深度交叉融合創新發展,培育新興(xing) 涉農(nong) 學科專(zhuan) 業(ye) 。
9.加快新文科建設。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hui) 科學,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ti) 係,努力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彰顯中國之路、中國之治、中國之理。推動文科間、文科與(yu) 理工農(nong) 醫學科交叉融合,積極發展文科類新興(xing) 專(zhuan) 業(ye) ,推動原有文科專(zhuan) 業(ye) 改造升級。強化重點領域涉外人才培養(yang) 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建設,打造涉外法治人才教育培養(yang) 基地和關(guan) 鍵語種人才教育培養(yang) 基地,主動服務國家軟實力提升和文化繁榮發展。推進文科專(zhuan) 業(ye) 數字化改造,深化文科專(zhuan) 業(ye) 課程體(ti) 係和教學內(nei) 容改革,做到價(jia) 值塑造、知識傳(chuan) 授、能力培養(yang) 相統一,打造文科專(zhuan) 業(ye) 教育的中國範式。
10.加強基礎學科專(zhuan) 業(ye) 建設。建強數理化生等基礎理科學科專(zhuan) 業(ye) ,適度擴大天文學等緊缺理科學科專(zhuan) 業(ye) 布局。精準推動基礎醫學(含藥學)學科專(zhuan) 業(ye) 建設,推進基礎與(yu) 臨(lin) 床融通的整合式8年製臨(lin) 床醫學教育改革。係統推進哲學、曆史學等基礎文科學科專(zhuan) 業(ye) 建設,推動形成哲學社會(hui) 科學中國學派。促進多學科交叉融通。適應“強化基礎、重視應用、特色培養(yang) ”要求,分類推進基礎和應用人才培養(yang) 。高水平研究型大學要加大基礎研究人才培養(yang) 力度;地方高校要拓寬基礎學科應用麵向,構建“基礎+應用”複合培養(yang) 體(ti) 係,探索設置“基礎學科+”輔修學士學位和雙學士學位項目。
11.完善學科專(zhuan) 業(ye) 建設質量保障機製。高校要按照人才培養(yang) “先寬後深”的原則,製定科學、規範的人才培養(yang) 方案,係統設計課程體(ti) 係,配齊配強教師隊伍、教學條件、實踐基地等,確保人才培養(yang) 方案落實落地。定期開展學科專(zhuan) 業(ye) 自評工作,建立健全學科專(zhuan) 業(ye) 建設質量年度報告製度,係統報告學科專(zhuan) 業(ye) 建設與(yu) 調整整體(ti) 情況、分專(zhuan) 業(ye) 建設情況、服務經濟社會(hui) 發展情況等,主動公開接受社會(hui) 監督。
三、強化省級學科專(zhuan) 業(ye) 建設統籌和管理
12.加強學科專(zhuan) 業(ye) 設置統籌。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有關(guan) 部門(單位)教育司(局)要做好本地、本部門所屬高校學科專(zhuan) 業(ye) 發展規劃,指導本地、本部門高校做好學科專(zhuan) 業(ye) 設置工作。綜合應用規劃、信息服務、政策指導、資源配置等,促進所屬高校優(you) 化學科專(zhuan) 業(ye) 結構。強化省級學位委員會(hui) 統籌力度,推動學位授予單位動態調整學位授權點;充分發揮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功能,推動自主審核單位優(you) 化現有學位授權點布局結構。
13.嚴(yan) 格學科專(zhuan) 業(ye) 檢查評價(jia) 。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對照相關(guan) 標準,對所屬高校新設學科專(zhuan) 業(ye) 的基本辦學條件、師資力量、實踐條件、學生滿意度、招生規範度等進行檢查,對未達到條件的要限製招生、限期整改。定期開展學科專(zhuan) 業(ye) 建設質量檢查,對辦學條件嚴(yan) 重不足、教學質量低下、就業(ye) 率過低的,要責令暫停招生、限期整改。
14.開展人才需求和使用情況評價(jia) 。國家和省級有關(guan) 行業(ye) 部門要主動開展行業(ye) 人才需求預測、畢業(ye) 生就業(ye) 反饋預警及人才使用情況評價(jia) ,適時發布區域及有關(guan) 重點產(chan) 業(ye) 和行業(ye) 人才需求。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要積極開展高校學科專(zhuan) 業(ye) 與(yu) 區域發展需求匹配度評估,及時公布本地優(you) 先發展和暫緩發展的學科專(zhuan) 業(ye) 名單。建立健全招生培養(yang) 就業(ye) 聯動機製。鼓勵行業(ye) 企業(ye) 參與(yu) 高校人才培養(yang) 方案修訂及實施工作。
四、優(you) 化學科專(zhuan) 業(ye) 國家宏觀調控機製
15.切實發揮學科專(zhuan) 業(ye) 目錄指導作用。實施新版研究生教育學科專(zhuan) 業(ye) 目錄,完善一級學科設置、積極發展專(zhuan) 業(ye) 學位、統計編製二級學科和專(zhuan) 業(ye) 領域指導性目錄,積極發展新興(xing) 交叉學科。修訂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zhuan) 業(ye) 目錄,根據經濟社會(hui) 發展需求變化,動態調整國家控製布點本科專(zhuan) 業(ye) 和特設專(zhuan) 業(ye) 目錄。
16.完善學科專(zhuan) 業(ye) 管理製度。實施研究生教育學科專(zhuan) 業(ye) 目錄管理辦法和交叉學科設置與(yu) 管理辦法。定期編製急需學科專(zhuan) 業(ye) 引導發展清單。修訂本科專(zhuan) 業(ye) 設置管理規定,探索建立專(zhuan) 業(ye) 預調整製度,明確高校申請備案(審批)專(zhuan) 業(ye) ,須列入學校發展規劃,原則上提前1年進行預備案(申報)。加強學科專(zhuan) 業(ye) 存量調整,完善退出機製。對高校連續五年未招生的專(zhuan) 業(ye) 予以撤銷處理。
17.加強學科專(zhuan) 業(ye) 標準建設和應用。完善學位授權審核基本條件和學位基本要求,開展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核驗,完善本科專(zhuan) 業(ye) 類教學質量標準,兜住學科專(zhuan) 業(ye) 建設質量底線,推動高校依據標準和人才培養(yang) 實際動態完善人才培養(yang) 方案。發揮國務院學位委員會(hui) 學科評議組、全國專(zhuan) 業(ye) 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hui) 、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hui) 等專(zhuan) 家組織作用,積極開展對學科專(zhuan) 業(ye) 建設的指導與(yu) 質量監督。
18.強化示範引領。深入實施一流學科培優(you) 行動和一流本科專(zhuan) 業(ye) 建設“雙萬(wan) 計劃”,樹立學科專(zhuan) 業(ye) 建設標杆。推進分類評價(jia) ,基礎學科專(zhuan) 業(ye) 更強調科教融合,應用型學科專(zhuan) 業(ye) 更強調產(chan) 教融合,引導不同類型學科專(zhuan) 業(ye) 辦出特色和水平。開展保合格、上水平、追卓越的三級本科專(zhuan) 業(ye) 認證工作。
19.深入實施“國家急需高層次人才培養(yang) 專(zhuan) 項”。統籌“雙一流”建設高校、領軍(jun) 企業(ye) 、重點院所等資源,創新招生、培養(yang) 、管理、評價(jia) 模式,超常規布局一批急需學科專(zhuan) 業(ye) ,建成一批高層次人才培養(yang) 基地,形成更加完備的高質量人才培養(yang) 體(ti) 係,顯著提升高層次人才自主培養(yang) 能力。
20.加強專(zhuan) 業(ye) 學院建設。在學科專(zhuan) 業(ye) 基礎好、整體(ti) 實力強的高校建設30個(ge) 左右未來技術學院;在行業(ye) 特色鮮明、與(yu) 產(chan) 業(ye) 聯係緊密的高校建設300個(ge) 左右現代產(chan) 業(ye) 學院;依托有關(guan) 高校布局建設一批高水平公共衛生學院。支持高校以特色優(you) 勢學科專(zhuan) 業(ye) 為(wei) 依托,建設示範性集成電路學院、特色化示範性軟件學院、一流網絡安全學院、示範性密碼學院、示範性能源學院、儲(chu) 能技術學院、智慧農(nong) 業(ye) 學院、涉外法治學院、國際組織學院等專(zhuan) 業(ye) 特色學院。推動專(zhuan) 業(ye) 性(行業(ye) 特色型)高校進一步提高特色化辦學水平。
21.健全學科專(zhuan) 業(ye) 調整與(yu) 人才需求聯動機製。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及有關(guan) 行業(ye) 部門要大力支持高校學科專(zhuan) 業(ye) 建設,建立健全人才預測、預警機製,建立人才需求數據庫,及時向社會(hui) 發布重點行業(ye) 產(chan) 業(ye) 人才需求,對人才需求趨少的行業(ye) 產(chan) 業(ye) 進行學科專(zhuan) 業(ye) 設置預警。
22.“一校一案”狠抓落實。各地各高校要根據改革方案,結合本地本校實際,按照“一校一案”原則,研究製定學科專(zhuan) 業(ye) 改革實施方案。地方高校方案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備案,其他中央部門所屬高校經主管部門同意後報教育部備案,直屬高校及各地實施方案報教育部備案。各地各高校應結合年度學科專(zhuan) 業(ye) 設置,每年9月底前報告實施方案落實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