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wei) 一所地方應用型高校,青島科技大學以立德樹人為(wei) 根本任務,“以學生為(wei) 中心”,積極推動信息技術與(yu) 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一方麵,大力提升學校教育軟硬件水平,結合互聯網等新技術,建設更高水平的智慧化教與(yu) 學服務環境;另一方麵,積極創新教育教學管理新模式。在推進教育數字化戰略、構建智慧教育新生態方麵開展了一係列卓有成效的探索與(yu) 實踐,並取得顯著成績。
1 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的重要意義(yi)
2 學校教育數字化建設理念與(yu) 目標
3 學校教育數字化建設情況與(yu) 成效
3.1 網絡信息化基礎紮實 智慧校園建設初見成效
學校高度重視基礎保障體(ti) 係建設,夯實網絡信息化基礎。第一,組織保障。進一步完善了智慧教育示範校建設領導機構,明確各業(ye) 務部門的職責與(yu) 義(yi) 務,實現智慧教育示範校建設健康、有序發展。第二,環境保障。聯合學校各相關(guan) 部門,共同參與(yu) 智慧教育示範校建設,為(wei) 智慧教育示範校提供便捷的建設環境。第三,資金保障。通過加強校內(nei) 資金投入,拓寬智慧教育示範校建設資金籌措渠道,從(cong) 而保障智慧教育示範校建設資金。第四,人才保障。通過配足配強專(zhuan) 業(ye) 人員,加強智慧教育示範校建設人才保障。
學校經過兩(liang) 期建設,極大地提升了學校信息化軟硬件基礎。目前學校建立了比較完善的智慧校園體(ti) 係,建設了一個(ge) 技術領先的校園基礎網,構建了標準統一、數據精準、快速響應的業(ye) 務中台、數據中台,實現了管理服務、師生服務、數據治理服務等以“人、財、物、教學、科研”五個(ge) 數據要素為(wei) 核心的智慧校園綜合應用,為(wei) 管理人員、學生、專(zhuan) 業(ye) 教師等各類用戶提供多種方式的綜合服務門戶。
3.2 數字化轉型升級 數據驅動下的治理體(ti) 係形成
實施“一庫一表一圖”工程。“一庫”是建設了覆蓋全校各類信息的中心數據庫,包含數據表500餘(yu) 張、數據總量25 000餘(yu) 萬(wan) 條、開放數據接口464個(ge) 、聚合應用43個(ge) ,累計交換數據414億(yi) 次,數據入庫率為(wei) 98%,數據準確率達到92%。
“一表”即通過流程再造、數據共享,做到“教師一張表”“學生一張表”“考核一張表”“校情一張表”等,實現數據一次填報、多次複用。
“一圖”則是通過數據看板功能,實現數據按角色分級分類展示,實現數據分類統計匯總,提供決(jue) 策支撐。
3.3 智慧教育實踐初顯成效 教育教學成果豐(feng) 碩
在智慧化教育教學方麵,學校建成15間研討型智慧教室,有效提升了學生、教師、教室的互聯度,創新了教學模式和課堂形態,滿足了討論式、啟發式、參與(yu) 式等多種教學需求。同時升級改造63間多媒體(ti) 教室、15間常態化錄播教室、270間標準化考場,實現了多媒體(ti) 教學集中管理和遠程控製,滿足了線上教學需求,提高了智能化水平,從(cong) 而推動教學環境從(cong) 線下到線上,再到“雲(yun) -網-端”融合。
同時,先後組織課程思政創意設計、一流課程建設等工作坊、 名師講壇、教學觀摩、省級教學能力提升培訓交流、“金課”建設與(yu) 實踐、青年教師培訓等活動,覆蓋3 000餘(yu) 人次,有效提升了教師的專(zhuan) 業(ye) 能力。
3.4 智慧教學應用經驗豐(feng) 富 智慧教育新生態逐步構建
3.4.1 學校加強基於(yu) 智慧教育的教學設計 全麵推進智慧教學全覆蓋
學校以信息技術與(yu) 課堂教學深度融合為(wei) 抓手,依托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引導教師開展線上線下、課內(nei) 課外一體(ti) 化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形成“以學生為(wei) 中心、以數據為(wei) 支撐、以探究為(wei) 主線”的課堂教學新模式。
3.4.2 基於(yu) 不斷推進智慧教學應用 學校取得顯著成效
通過推進教學資源管理平台建設,實現多種接入方式訪問管理平台;同時與(yu) 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ti) 係連接,提升數字教育資源服務供給能力。
3.4.3 教學評價(jia) 與(yu) 管理機製不斷完善
通過智慧校園建設,實現了教務係統與(yu) 學工、人事、財務、網課等平台的對接,教務管理信息化水平顯著提升;全麵啟用實踐教學管理平台和中國知網畢業(ye) 設計(論文)管理係統,實現對實習(xi) 教學及畢業(ye) 設計(論文)工作的全過程管理和監控。
下一步,學校將重點開展智慧化教育應用提升工程。一是推進教學資源管理平台建設,不斷豐(feng) 富電子教學資源,提升數字教育資源的服務供給能力;二是建設教學評價(jia) 平台、任務與(yu) 考核管理平台、教職工績效考核係統、基於(yu) 大數據的監督管理係統,提升監督管理效能;三是以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新興(xing) 技術為(wei) 基礎,依托各類智能設備及網絡,積極開展智慧教育創新研究和示範,創新教學模式;四是加強師生信息素養(yang) 提升,建立學生信息素養(yang) 評價(jia) 指標體(ti) 係和評估模型,開展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培訓,推動教師主動適應信息化新技術。
此外,學校將以2023年獲批智慧教育示範校建設項目為(wei) 契機,進一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新一代信息技術與(yu) 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為(wei) 主線,以應用驅動和機製創新為(wei) 重點,著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師生數字素養(yang) 和技能。加快推進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構建智慧教育發展新生態,推進學校信息化、數字化高水平建設,實現以信息化、數字化推動管理的製度化、規範化、高效化、生態化,進而有效推進學校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參考文獻
[1] 續梅.以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推動教育強國建設[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23(10):15-22,52.
[2] 薑玉峰.以教育數字化轉型助推教育強國建設[J].河北教育(德育版),2023(10):2.
[3] 譚敏敏,周勇.教育數字化轉型背景下高校教師數字素養(yang) 培育路徑探析[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23(24):91-95.
馬翠萍 青島科技大學教務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