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關(guan) 於(yu) 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ti) ”的戰略布局起著基礎性、戰略性、支撐性的地位和作用[1],建設創新型國家和現代化強國的基礎和前提是教育高質量發展。如何讓高質量發展的教育更好地服務於(yu) 現代化強國建設,培養(yang) 具備現代化素養(yang) 、能夠承擔現代化建設任務和使命的“未來人”,這是值得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的問題。
1 教育數字化轉型與(yu) 創新性人才培養(yang)
2 高校實驗室融合創新發展的探索與(yu) 實踐
3 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思考與(yu) 展望
首先,在教育數字化轉型戰略推進構建新型的教育生態過程中,要堅持“四個(ge) 相互賦能”,即技術與(yu) 教育體(ti) 係、技術與(yu) 教師、技術與(yu) 學生、技術與(yu) 教育數字化轉型的相互賦能、相互轉換和相互提升,從(cong) 而不斷推動技術和教育的融合創新。
其次,推動教育數字化轉型需要落實“三個(ge) 堅持”,即堅持需求牽引、堅持應用為(wei) 王和堅持服務至上。堅持需求牽引就是要堅持教育本位和初心之原則;堅持應用為(wei) 王就是要堅持技術和教育的全麵雙向融合和迭代創新之路徑;堅持服務至上就是要堅持教育數字化轉型落實立德樹人之根本任務,要擔當起實現中國教育現代化“人人、時時、處處”和“四個(ge) 教育”的教育使命。
最後,推進教育數字化是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的重要內(nei) 容。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教育數字化,建設全民終身學習(xi) 的學習(xi) 型社會(hui) 、學習(xi) 型大國。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ti) 學習(xi) 時指出,教育數字化是我國開辟教育發展新賽道和塑造教育發展新優(you) 勢的重要突破口。麵對數字時代的到來,作為(wei) 教育工作者,一定要牢記初心使命,深刻認識教育數字化的重要意義(yi) ,加快推進數字化賦能包括實驗室建設在內(nei) 的教育教學方方麵麵,培養(yang) 更多適應未來社會(hui) 的時代新人。
參考文獻
[1] 習(xi) 近平.高舉(ju)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偉(wei) 大旗幟 為(wei)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鬥—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hui) 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EB/OL]. https://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902/t20190223_370857.html.
[3]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EB/OL]. https://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4/t20180425_334188.html.
[4] 楊潔.華中師範大學吳砥:高校人才培養(yang) 體(ti) 係重構與(yu) 探索[J].中國教育網絡,2019(1):33-34.
李鴻飛 華中師範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