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自被發現以來,曆經130多年,如今已在顯示領域大放異彩,在生活中應用豐(feng) 富。對液晶的史實素材進行深度挖掘,發現其中蘊含的物理、化學等豐(feng) 富的跨學科知識與(yu) 觀念,具有獨特的教育價(jia) 值。
一、挖掘真人真事
二、外顯問題解決(jue) 思路
三、項目式教學價(jia) 值分析與(yu) 設計思路
四、項目式教學內(nei) 容設計
五、項目反思
本項目很好地銜接了高中化學和物理課程標準中的相關(guan) 內(nei) 容,從(cong) 跨學科的視角整合了晶體(ti) 、液體(ti) 的宏觀性質和微觀分子結構的關(guan) 係,突破了學生對物質聚集狀態的認知邊界,並深化了“結構(聚集狀態)決(jue) 定性質(性能)”的化學觀念,以及“通過改變物質的聚集狀態可能獲得特殊材料”的學科思維,並可以遷移到未來可能接觸到的超臨(lin) 界流體(ti) 、離子液體(ti) 等更多非典型聚集狀態的物質學習(xi) 中去。
在學生活動方麵,開放度有較大的“彈性”,有自主設計實驗方案、有驗證既定實驗方案;交流研討活動中也提供了大量素材,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和能力水平擴大或縮小開放度,確保大部分學生可以深度參與(yu) 。豐(feng) 富多彩的學生活動,可以培養(yang) 學生動手、動腦、與(yu) 人交流的能力品質,發展學生概括關(guan) 聯、分析預測、解釋說明、簡單設計等學科能力。
在教師成長方麵,通過本項目教學實施,教師打開了教學設計的視野,通過跨學科、跨領域對素材進行搜索和加工,並與(yu) 物理、化學等學科教師廣泛溝通和交流,在更宏觀的視野下設計項目,提高了教學設計的站位和高度,增強了跨學科協同育人的能力。
參與(yu) 本文創作的課題組成員還有北京市三帆中學朱葉老師、四川省成都市雙流中學徐聰老師,在此表示誠摯感謝。
參考文獻
[1] 廖鬆生.奇異的液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2] 周其鳳,王新久.液晶高分子[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
[3] 美國公司為(wei) 何錯過了液晶時代?[EB/OL].https://www.sohu.com/a/238796584_132567.
[4] 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32.
[5] 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55.
潘紅1 趙雅萍2 郝亮3 於(yu) 美娜4 魏銳5*
1.廣東(dong) 省佛山市教育局教研室 2.北京大學附屬中學 3.北京市育英中學 4.北京科技大學 5.國家中小學化學教材建設重點研究基地、北京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