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信息技術知識成為(wei) 教師知識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整合技術的學科教學知識(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and Content Knowledge,TPACK)應運而生。TPACK框架(見圖1)包含三個(ge) 核心要素,即技術知識(TK)、學科內(nei) 容知識(CK)、教學法知識(PK);四個(ge) 複合要素,即學科教學知識(PCK)、整合技術的學科內(nei) 容知識(TCK)、整合技術的教學法知識(TPK)、整合技術的學科教學知識(TPACK)[1]。TPACK為(wei) 教師知識結構的發展提供了一個(ge) 新的視角,對於(yu) 強化教師的現代教學知識、提高教師在信息化環境下開展課程教學的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共中央、國務院2018年印發的《關(guan) 於(yu) 全麵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提出,教師要主動適應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變革,積極有效開展教育教學。廣州市是全國教育信息化起步較早的城市之一,近年來,線上教學促進了信息技術與(yu) 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然而,在教育信息化飛速發展的過程中,中學教師原有的知識結構與(yu) 新時代的要求存在著一定差距,如何促進中學教師專(zhuan) 業(ye) 能力的發展,提高教師的TPACK水平,是當下值得關(guan) 注的問題。本研究以廣州市各類中學的物理教師為(wei) 例,通過問卷調查,對其TPACK水平現狀進行調查,分析發現的問題,探討中學物理教師TPACK水平提升的途徑與(yu) 策略,為(wei) 中學物理教師專(zhuan) 業(ye) 發展提供參考和幫助。
一、問卷調查整體(ti) 情況
二、中學物理教師TPACK水平整體(ti) 分析
三、不同區域教師TPACK水平差異分析
四、研究結論
五、中學物理教師TPACK的培養(yang) 路徑
1.轉變教學觀念 提高教師整合技術教學的意識
隨著時代的進步,教師需要對傳(chuan) 授的知識進行加工處理,充分考慮技術優(you) 勢從(cong) 而形象生動地表征教學內(nei) 容,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在新時代的中學物理教學中,教師要積極主動地整合技術開展學科教學,更新自身的教學觀念,提升自身的技術素養(yang) ,提高物理教學效率。
2.積極參加教學實踐活動 完善教師TPACK結構
實踐性是TPACK的重要特征之一,物理教師要積極參加實踐活動,將理論學習(xi) 與(yu) 教學實踐相結合,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提升自身的TPACK水平。教師要經常觀摩優(you) 秀的教學案例,從(cong) 中了解整合技術的教學設計技巧;積極參加TPACK相關(guan) 的培訓,借助他人的經驗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主動參與(yu) 物理教師技能大賽,在教學實踐中提升自身的TPACK水平。
3.主動進行教學實踐反思 實現教師的自我超越
基於(yu) 技術與(yu) 學科教學整合的實踐反思是教師思考TPACK各維度綜合運用的過程,要反思教學目標達成的效果。具體(ti) 而言,就是要反思教育技術選擇的合理性、教學策略的有效性、教學目標的針對性、教學內(nei) 容的全麵性、教學設計理念的先進性、設計方案的科學性,在反思中認識自身的優(you) 點和不足,完善自身教學策略與(yu) 方法,從(cong) 而提升自身的TPACK水平。
4.創建學習(xi) 共同體(ti) 發揮同伴互助作用
學習(xi) 共同體(ti) 是以知識建構與(yu) 意義(yi) 協商為(wei) 內(nei) 涵的學習(xi) 平台,是信息時代知識創生的社會(hui) 基礎。教師TPACK是全新的知識內(nei) 容,教師可以在共同體(ti) 中通過同伴互助方式進行整合技術的教學研究,互助方式包括新老教師“結對子”,組成TPACK學習(xi) 小組、集體(ti) 備課、互相聽課評課等方式,為(wei) 對方提供意見和建議。
5.根據教師的實際情況 提高TPACK培訓效果
根據教師的年齡、學段、信息素養(yang) 水平等實際情況進行分層、分類培訓,注重培訓的針對性和落實性,真正解決(jue) 教師在技術整合中出現的問題,使教師能夠認識到培訓的價(jia) 值,培訓效果也會(hui) 更加顯著。邀請一些在整合技術的學科教學中具有豐(feng) 富經驗的教師開展專(zhuan) 題講座,培訓的內(nei) 容除了關(guan) 注技術的應用,還要引導教師關(guan) 注技術的“功能可供性”,促使教師從(cong) 技術應用的“被動接受者”向“主動設計者”轉變。
6.提供技術設備的支持 建立物理教學資源庫
一線教師在繁雜的工作中自己動手去搜索教學資源,從(cong) 海量的資源中進行篩選,是一項非常耗時、費力的工作,這也是教師不經常使用技術進行教學的原因之一。因此,各學校應建立適合本校教師的教學資源庫,在資源庫中收集與(yu) 一線教師實際教學密切相關(guan) 的資源,確保資源庫的實用性、時效性、可操作性,讓教師能便捷地下載需要的資源,根據自己的教學實際情況對資源進行重新設計和完善。
參考文獻
[1] 何克抗.TPACK:美國“信息技術與(yu) 課程整合”途徑與(yu) 方法研究的新發展(下)[J].電化教育研究,2012,33(6):47-56.
李紅偉(wei) 劉明雪 廣東(dong) 省廣州市第五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