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教育部發布《關(guan) 於(yu) 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見》(簡稱提升工程2.0),對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水平提出新要求,要求中小學教師主動適應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變革,深度融合信息技術,積極有效開展教育教學,提升教師個(ge) 體(ti) 與(yu) 群體(ti) 的信息素養(yang) 。
提升工程2.0的實施方案包含教師在多媒體(ti) 教學環境、混合學習(xi) 環境、智慧學習(xi) 環境(簡稱三大環境)下對於(yu) 學情分析、教學設計、學法指導、學業(ye) 評價(jia) (簡稱四大維度)的30個(ge) 微能力點的培訓與(yu) 考核。除了教學場景與(yu) 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與(yu) 應用創新,提升工程2.0的實施也為(wei) 教師運用信息技術手段為(wei) 自己的工作減負和提質提供了新思路。教師運用教育信息化手段,在教室一體(ti) 機的多媒體(ti) 學習(xi) 環境下,借助移動終端App,利用班級優(you) 化大師平台,可以全程動態收集學生整個(ge) 學期各方麵的表現數據,而軟件中基於(yu) 學生學期過程性評價(jia) 數據的“AI智能評語”可自動生成,結合Word模板應用及郵件合並打印功能,多維、客觀、高效地幫助教師為(wei) 學生智能生成公正、滿意的評語並實現材料快速歸檔。
一、以往撰寫(xie) 評語方式存在的問題
二、學生評語的智能生成實施路徑
三、學生評語的智能生成實踐應用
四、結語
誠然,基於(yu) 既有認知或思維慣性,可能仍會(hui) 有教師認為(wei) 手寫(xie) 評語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用心與(yu) 愛,並擔心由平台生成的機器化語言,會(hui) 缺少對學生的有效激勵,這樣的擔心不能說毫無道理。但正如事物都有兩(liang) 麵性,人們(men) 接受新事物需要一個(ge) 過程,學生和家長接受新的評語形式和內(nei) 容也一樣。教師要看到社會(hui) 發展的趨勢,在5G、“互聯網+”逐漸融入教育的時代,在國家大力推進教育信息化應用的背景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意味著更多樣的教育信息化手段應當得到普及應用。作為(wei) 學生評價(jia) 的一種形式,學期評語也應當與(yu) 時俱進,與(yu) 教育信息化手段相結合,讓學生的學期評語內(nei) 容更多維、評價(jia) 過程更客觀、教師的工作更省力、效率更高效。
參考文獻
[1] 周省非.學生評語的現實困境及其突圍[J].教育觀察(下半月),2016(10):5-7.
[2] 楊麗(li) 玲.撰寫(xie) 評語須講究[J].江蘇教育,2018(31):36-37.
[3] 翁小麗(li) .寫(xie) 好學生評語,讓陽光雨露滋潤學生的心田[J].今日教育,2021(3):66-67.
朱從(cong) 貴 福建省廈門市東(dong) 渡第二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