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2023年5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ti) 學習(xi) 時強調,要堅持把高質量發展作為(wei) 各級各類教育的生命線,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ti) 係。作為(wei) 教育數字化工作的研究者、實踐者,筆者結合對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講話的學習(xi) 談兩(liang) 點體(ti) 會(hui) 。
1 如何認識推進教育數字化戰略促進教育綜合改革和實現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意義(yi)
2 如何通過教育數字化轉型實現教育高質量發展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從(cong) 教育大國到教育強國是一個(ge) 係統性躍升和質變,必須以改革創新為(wei) 動力。教育部部長懷進鵬指出,要切實以教育信息化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重心是教育的轉型,不是技術手段轉型。方法創新重於(yu) 技術創新,組織製度創新重於(yu) 技術創新。學校要聚焦技術如何助推教育的轉型發展,推動學校構建教育新形態。
應該看到,很多學校都在圍繞高質量發展,謀劃、實踐業(ye) 務變革。就學校而言,教育新形態的變革驅動來自兩(liang) 個(ge) 方麵:一方麵是由外而內(nei) 的壓力,重塑教育是社會(hui) 對學校的需求;另一方麵是由內(nei) 而外的動力,學校自己有改革發展的要求,而目前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應用使得這些改革變為(wei) 可行。
在教育新形態設計中,從(cong) 事教學、科研以及行政工作的專(zhuan) 業(ye) 人員是學校的主體(ti) 。要順應時代發展要求,將物理空間的教學行為(wei) 在數字空間上進行拓展和延伸。這要求相關(guan) 責任主體(ti) 在兩(liang) 個(ge) 空間內(nei) 保持角色、職能的一致性,構建由學校決(jue) 策者、信息技術部門、職能部門、院係及師生代表以及合作夥(huo) 伴組成的多元主體(ti) 機製,規劃、建設、推進數字化轉型,並不斷反饋迭代。信息技術部門要解決(jue) 好標準接口、數據共享等技術問題,攜手業(ye) 務部門進行教學管理業(ye) 務的需求分析、係統設計。
構建教學方式的轉型發展,需要教學單位、教師的深度參與(yu) ,需要教務部門與(yu) 信息技術部門的協同,實現信息技術與(yu) 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對學校的教育教學改革進行頂層設計,以學生綜合能力的達成為(wei) 目標,從(cong) 教學方法、組織方式、評價(jia) 模式方麵進行全流程的創新實踐。麵向學生的個(ge) 性化培養(yang) 需求,充分發揮數據治理的作用,為(wei) 每一個(ge) 學生量身定製個(ge) 性化培養(yang) 方案。根據每個(ge) 學生的學習(xi) 能力現狀,揚特長補短板,使其綜合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因應學校綜合改革要求,對教育教學、管理模式重新設計和定義(yi) ,需要學校決(jue) 策者、職能部門在思想上、認識上有更高的站位,再造或優(you) 化管理、服務業(ye) 務流程,推動組織架構創新。
高質量的教育隻有更好,沒有最好,教育轉型永遠在路上,教育數字化轉型也永遠在路上。所有教育工作者一起擁抱教育數字化轉型,構建教育新形態,人民滿意的教育未來可期。
沈富可1,2 1.中國高等教育學會(hui) 教育信息化分會(hui) 2.華東(dong) 師範大學信息化治理委員會(hu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