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簡稱MOOC,也稱為(wei) “慕課”)作為(wei) 最有前景的教育技術之一近年在全球掀起了一股研究與(yu) 開發的熱潮。其興(xing) 起源於(yu) 2011年斯坦福大學推出的3門MOOC課程。2012年,由斯坦福大學、哈佛大學與(yu) 麻省理工學院分別設立的Coursera,Udacity,edX網絡學習(xi) 平台,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麵。2012年也因此被稱為(wei) “MOOC元年”。
MOOC給我們(men) 的教育帶來了巨大的挑戰。有人預言“未來50年,美國4 500所大學,將會(hui) 消失一半”。這也給我國的高等教育敲響了警鍾。如果沒有足夠的危機感、變革的緊迫感以及有效的應對措施,我們(men) 將毫無疑問陷入危險的境況。另一方麵,MOOC也給我們(men) 的教育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大量優(you) 秀的在線開放課程為(wei) 我們(men) 提供了非常豐(feng) 富的教學資源。如何利用這些教學資源服務我們(men) 的教學,是每一位高校教師都亟須思考的問題。
然而,MOOC從(cong) 興(xing) 起之時起,絕大部分是由全球頂尖大學的教授開發,其麵向的課程參與(yu) 對象素質普遍比較高。如果將這些課程機械地照搬引入到一般高校,則違背了因材施教的原則,我們(men) 的教學可能會(hui) 陷入學生“消化不良”甚至“因噎廢食”的尷尬局麵。因此,如何在學生層次一般的高等院校應用MOOC浪潮的優(you) 秀成果,尤其是在專(zhuan) 業(ye) 理論課中創設基於(yu) MOOC的有效教學模式,成為(wei) 擺在我們(men) 麵前的問題。本文將以地方高師院校科學史課程為(wei) 例,對基於(yu) MOOC和Blending Learning的教學模式的構建與(yu) 實施展開探討,試圖尋求一種將MOOC運用於(yu) 一般高校理論課程的可行範式。
1 MOOC的發展及其利弊
2 Blending Learning簡介
3 科學史課程混合教學模式的構建
4 結束語
MOOC給我們(men) 的教育帶來了巨大挑戰的同時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如何在學生層次一般的高等院校應用MOOC的優(you) 秀成果,成為(wei) 教學實踐中凸顯的問題。本文以地方高師院校科學史課程為(wei) 例,對基於(yu) MOOC和Blending Learning的有效教學模式開展了初步的探索與(yu) 課程實踐,並從(cong) 試驗課程的選取、MOOC資源的選擇、教學模式的構建、課程實施效果及反思四方麵進行了詳細介紹。其中教學模式構建方麵又從(cong) 前端分析、課程設計、課堂組織以及教學評價(jia) 四層麵進行了闡述。課程實踐表明,學生對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給予了積極的肯定。學生學習(xi) 積極性大大提高的同時知識麵也得到了拓展。應該指出的是,這種教學模式還處於(yu) 初步探索階段,還需要在今後教學實踐中不斷反思、不斷改進、不斷完善。
參考文獻
[1] 康葉欽.在線教育的“後MOOC時代”:SPOC解析[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4(1):85-93.
[2] Bruce Joyce, Marsha Weil, Emily Calhoun. Models of Teaching [M].Boston: Allyn and Bacon, 1999.
[3] 何克抗,吳娟.信息技術與(yu) 課程整合的教學模式研究之一:教學模式的內(nei) 涵及分類[J].現代教育技術,2008(7):5-8.
[4] 何克抗.從(cong) 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術理論的新發展:上[J].中國電化教育,2004(3):5-10.
[5] 何克抗.從(cong) 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術理論的新發展:下[J].中國電化教育,2004(4):10-15.
莫傑雄 嶺南師範學院物理科學與(yu) 技術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