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多媒體(ti) 集成技術、虛擬現實技術、5G移動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場景虛擬化模式已被逐步引入教育領域,將原有的物理環境轉變為(wei) “虛擬化、情境化、沉浸化、泛在化、突破時限”的新樣態。在虛擬場景的定義(yi) 方麵,既有研究認同它是場景類別的新拓展,但某些學者將虛擬場景與(yu) 特定技術掛鉤,如鄭權等認為(wei) 虛擬場景是由虛擬現實技術創設的[1]。Dillenbourg等則認為(wei) 虛擬場景並不局限於(yu) 特定技術,但呈現出特定的特征:設計好的信息空間;社交空間;參與(yu) 者共同構建;不局限於(yu) 遠程應用,也可以線下應用;融合異質技術;可與(yu) 物理環境重疊[2]。在本文中,虛擬場景是指由異質技術融合應用創設的場景,它包括人物、時間、空間、事件、背景等因素。虛擬場景不與(yu) 特定技術綁定,將虛擬與(yu) 物理相對應,在場景構建手段和呈現方式上與(yu) 物理場景相區分;在教學實踐中,虛擬場景與(yu) 物理場景往往是交叉應用的,共同服務於(yu) 教學目標。
1 語言實驗教學中的虛擬場景樣態
2 語言實驗教學中虛擬場景係統應用評估框架
3 虛擬場景技術賦能的語言實驗教學框架
4 結語
在語言教學中,虛擬場景並不是一個(ge) 新的教學工具,然而,鮮有研究對語言教學中各種虛擬場景係統進行橫向、多維的教學應用比較研究。這不利於(yu) 建立對各種虛擬場景係統教學應用的深入理解,在一定程度上限製了虛擬場景係統在語言教學中的應用廣度和深度。本文從(cong) 全局視角構建了語言實驗教學中虛擬場景係統應用評估框架和虛擬場景技術賦能的語言實驗教學框架,係統分析了影響各種虛擬場景係統實驗教學應用的多種因素,並從(cong) 理論與(yu) 實踐相結合的角度較為(wei) 全麵地揭示了虛擬場景技術在語言實驗教學中的應用模式,為(wei) 高校開展虛擬場景係統構建和教師開展實踐教學提供了參考。
參考文獻
[1] 鄭權,張立昌.虛擬情境:兒(er) 童觀察學習(xi) 的時代場域[J].中國教育學刊,2019(4):11-15.
[2] DILLENBOURG P, SCHNEIDER D K, SYNTETA P. Virtual learning environments[C]//Proceedings of the 3rd Hellenic Conference "Information &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n Education". Kastaniotis Editions, Greece, 2002.
[3] 張璐妮,唐守廉,劉宇泓.語言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的探索、實踐與(yu) 評述:以“大學英語虛擬仿真實驗”公共選修課為(wei) 例[J].現代教育技術,2018,28(5):75-81.
[4] BLYTH C. Immersive technologies and language learning[J]. Foreign Language Annals, 2018,51(1): 225-232.
張璐妮1 牛雨萱2 1.北京郵電大學人文學院 2.北京郵電大學計算機學院(國家示範性軟件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