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發展理念指導下,推動學校課程共享,促進區域教育均衡發展既是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實現教育現代化、推動“雙減”工作的內(nei) 在要求,也是凸顯學校影響力、發揮區域示範校輻射帶動作用的重要體(ti) 現。為(wei) 了更好地推動學校間的課程共享、解決(jue) 區域教育均衡發展等問題,2012年國務院印發《關(guan) 於(yu) 深入推進義(yi) 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2014年教育部印發《關(guan) 於(yu) 全麵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和《關(guan) 於(yu) 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麵提高義(yi) 務教育質量的意見》,陸續提出了推動優(you) 質教育資源共享、建設共享平台、更加注重共建共享、構建學校間共建共享機製等方麵的具體(ti) 要求,在具體(ti) 的理論探索和實踐研究中,形成了多種類型的共享模式,例如集團校模式、集團辦學模式、S-U-S模式、區域校本課程模式、校際自由合作模式等[1-3]。在不同模式下,又可細分為(wei) “一校開發、多校共享”“多校開發、多校共享”等類型。本文以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學開發的“DNA條碼”項目式課程為(wei) 例,深入探討區域均衡發展視角下校際課程自由共享的典型案例,展現校際共享的背景、內(nei) 容、路徑、成效等,以期為(wei) 更多學校推進課程共享實踐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培育優(you) 質品牌 推動課程跨校跨區流動
二、師生深度參與(yu) 促進課程係統全麵共享
三、多措並舉(ju) 共進 促進課程梯度分級共享
四、多元主體(ti) 受益 助力教育均衡共贏發展
自2015年起,一六六中每學年麵向東(dong) 城區、北京市的部分學生以及生物教師開放“DNA條碼”項目式課程。“十三五”期間,已有累計1 000餘(yu) 人次的北京市各校學生(包含本校學生)、200餘(yu) 人次的北京市各校教師參與(yu) 了“DNA條碼”項目式課程的學習(xi) (見表2)。
表2 “DNA條碼”項目式課程麵向全市師生開設概況
1.在校際平台上促進學生群體(ti) 的素質提升
“DNA條碼”項目式課程的校際共享,讓“翱翔計劃”學員不出國門就享受到了優(you) 質的國際科學實踐課程,使學生可以借助中學實驗室開展前沿科學研究項目,不僅(jin) 開闊了學生的國際視野,也大大降低了親(qin) 曆科研的門檻。這讓熱愛生命科學的學生,在真實情境中接觸到了國際熱點研究問題、前沿的生物學技術和研究方法,樹立了規則意識及全球意識,在項目式學習(xi) 中激發了主動學習(xi) 的願望和參與(yu) 國際研究的好奇心、想象力和信心,加深了對多元文化的理解,同時也在問題解決(jue) 和跨校合作溝通交流中提高了對科學的熱愛和素養(yang) 水平。學生反饋:與(yu) 同伴合作完成DNA條碼技術采樣、實驗等步驟的過程很有成就感;感受到了“泡”在實驗室裏的快樂(le) 。
除了常規的課程學習(xi) ,“十三五”期間,學生累計完成50餘(yu) 項課題研究,例如“DNA條碼及時調查野生中草藥”“DNA條碼技術鑒定火鍋丸子”“利用遙感和DNA條碼技術探究青海湖流域封育後植被變化情況及原因分析”“夏冬兩(liang) 季節學校內(nei) 草本植物種類研究”等,有11項成果在東(dong) 城區、北京市或者全國科技創新類比賽中獲獎。項目式課題的學習(xi) 大大拓寬了學生的學習(xi) 視野和邊界,在跨校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進一步理解了學習(xi) 指導和生涯規劃的意義(yi) 。
2.在資源共享中實現教師群體(ti) 的共同成長
一六六中借助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教學研究中心及裝備部門平台發放通知,組織教師及實驗員培訓。在培訓過程中,參訓教師和指導教師能夠做到相互協作,取長補短,資源共享。在參加DNA條碼技術課程培訓後,參訓教師的專(zhuan) 業(ye) 自覺性進一步增強,教學潛能和專(zhuan) 長得以充分挖掘與(yu) 發揮,專(zhuan) 業(ye) 理念、專(zhuan) 業(ye) 知識、專(zhuan) 業(ye) 技能得以整體(ti) 性提升。這種基於(yu) 教師實驗、實踐操作的參與(yu) 式培訓,不僅(jin) 能夠加深其對本體(ti) 知識的理解,優(you) 化教師的原有知識結構,更重要的是,能夠讓參訓教師對DNA條碼技術的理解與(yu) 國際前沿接軌。為(wei) 進一步了解參訓教師對“DNA條碼”項目式課程培訓的評價(jia) ,進行了問卷調查,了解了其學習(xi) 效果,具體(ti) 結果見圖2。
參訓教師的高度評價(jia) 凸顯了“DNA條碼”項目式課程對學生、對教師自身的獨特價(jia) 值,並願意在所在學校開設類似課程。基於(yu) 教師的個(ge) 性化需求,一六六中教師也會(hui) 對參訓教師進行跟蹤指導,做到課程的共建共享和可持續發展。
綜合來看,以一六六中為(wei) 中心的“DNA條碼”項目式課程的校際共享實踐推進順利,得益於(yu) 四方麵的原因。一是東(dong) 城區政府的大力支持,給予一六六中生命科學重點實驗室建設大力支持,建成了基礎實驗區、自主創新實驗區、顯微數碼互動實驗區和現代分子生物學自助實驗區,可以為(wei) 學生在分子生物學、遺傳(chuan) 學、微生物學等領域的研究提供硬件保障。二是一六六中領導的重視和推廣,校領導參與(yu) ,整合了內(nei) 外部資源,並設置了專(zhuan) 項科研經費。三是一六六中與(yu) 美國冷泉港亞(ya) 洲DNA學習(xi) 中心合作長達10年,彼此的信任與(yu) 支持保障了實驗工作的有序推進。四是一六六中具有一支專(zhuan) 業(ye) 知識紮實和樂(le) 於(yu) 奉獻的教師團隊,為(wei) 課程共享提供了智力保障。立足當下國際國內(nei) 形勢的變化,一六六中的“DNA條碼”項目式課程如何獲得持續發展還是一個(ge) 值得探索的問題。2020年10月,《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製定國民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第十四個(ge) 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再次強調要堅定不移地貫徹新發展理念,並將“堅持新發展理念”作為(wei) 必須遵循的原則之一[5]。2021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guan) 於(yu) 進一步減輕義(yi) 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e) 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要求各地要鞏固義(yi) 務教育基本均衡成果,積極開展義(yi) 務教育優(you) 質均衡創建工作,促進新優(you) 質學校成長,擴大優(you) 質教育資源[6]。在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過程中,建議更多學校能夠切實踐行新發展理念,打破校際資源壁壘,減少教育資源的重複投入,通過課程共建共享,紮實推進“雙減”工作,實現教育均衡、公平、共贏和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福生.課程資源共享及其實踐路徑[J].中國教育學刊,2012(9):60-63.
[2] 黃忠敬.以共享課程建設推進區域教育優(you) 質均衡發展[J].課程•教材•教法,2016(3):58-64.
[3] 王可.論共享型校本課程開發[J].當代教育科學,2017(2):46-50.
[4] 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學.引領學生體(ti) 驗“走進科學”之路—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學“高中生命科學創新人才培養(yang) 實驗班”[J].北京教育(普教),2011(6):6.
[5] 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製定國民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第十四個(ge) 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EB/OL]https://www.ccps.gov.cn/xtt/202011/t20201103_144493.shtml?from=singlemessage.
[6]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guan) 於(yu) 進一步減輕義(yi) 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e) 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EB/OL].https://www.gov.cn/zhengce/2021-07/24/content_5627132.htm.
徐昌1 全瑩2 1.北京市東(dong) 城區教育科學研究院 2.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