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問題的提出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簡稱課標)[1]強調對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ang) 的培養(yang) 。落實發展學生核心素養(yang) ,課程是載體(ti) ,課堂是關(guan) 鍵。隻有提高課堂學習(xi) 效率,通過豐(feng) 富多彩的活動為(wei) 學生創造真實的學習(xi) 機會(hui) ,才能有效發展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ang) 。
在中學化學教學過程中,有些教學內(nei) 容比較容易通過活動讓學生體(ti) 驗真正的學習(xi) 過程,但是對於(yu) 概念教學和結構教學而言,往往活動設計比較困難,學生的課堂參與(yu) 度不夠,課堂多以教師講授為(wei) 主,缺乏生生互動和師生互動,影響了學習(xi) 效果。廣大化學教育工作者一直探索有效的方式來促進學生在概念和結構部分學習(xi) 的效果。例如通過搭建球棍模型、觀看視頻動畫等策略來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yu) 度和注意力,但是效果並不理想。其主要原因是活動形式單一,實驗演示效果較弱。基於(yu) 上述問題,筆者做了一些思考和探索,在“研究元素周期律”和“認識有機物結構”[2]兩(liang) 部分內(nei) 容的學習(xi) 過程中,通過改進教學活動、開發數字化輔助教學活動促進學生進行真實、有效的學習(xi) [3-4]。
認識有機物結構 通過“泡沫小球模型”的搭建探秘烴的結構特點,了解有機物分子中不同原子的成鍵規律 通過X射線衍射實驗模擬軟件探秘甲烷分子的結構,通過觀察鍵長和鍵角的數據來尋找甲烷分子成正四麵體(ti) 結構的證據
二、課例分析
三、教學反思
1.通過數字技術輔助培養(yang) 學生定性與(yu) 定量相互結合的思維能力
為(wei) 了落實課標的要求,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培養(yang) 學生從(cong) 定性和定量兩(liang) 個(ge) 角度去搜集證據的意識至關(guan) 重要。利用Excel軟件和X射線衍射實驗模擬軟件讓學生進行學習(xi) 、討論,借助圖表和數據進行分析推理,最終得到結論,能使學生真實地感受到數據在化學研究過程中的價(jia) 值和意義(yi) ,對於(yu) 學生全麵認識數據的作用並提高定量思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通過學生活動發展學生證據推理與(yu) 模型認知的學科核心素養(yang)
在高中化學學習(xi) 的過程中,對知識的記憶不應是重點,教師和學生都應意識到證據推理的過程才是關(guan) 鍵。在課堂上,要充分地將時間交給學生,引導學生以問題為(wei) 線索,以目標為(wei) 導向,進行分析討論,進而獲得充足的證據完成推理。這些證據既包括數據證據,也包括史實證據,當然也包括活動之後的經驗性證據。豐(feng) 富的學生活動會(hui) 讓學生接觸到不同的證據,對於(yu) 發展學生自覺、全麵搜集證據的能力具有促進作用。
3.通過分析討論感受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在教學中的價(jia) 值和意義(yi)
通過研究,筆者認為(wei) ,設計一些開放度適當、節奏緊湊、時長合理、參與(yu) 度高的教學活動對於(yu) 提高學生的學習(xi) 效果非常必要。簡而言之,就是活動要可操作、可評價(jia) 、可控製。本研究中,教師設置了移動機房,讓學生盡可能多地獨立操作計算機完成活動。
在小組展示時,利用屏幕分享展示匯報小組的操作過程;在教師講解時,展示教師在計算機上的操作過程;在活動之後展開討論時,如果有學生過於(yu) 活躍而不能集中注意力,教師也可以通過控製係統取消其操作計算機的權限,這樣就可以有效地保證學生注意力集中,控製好活動時長。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 普通高中教科書(shu) 化學(選擇性必修2):物質結構與(yu) 性質[J].濟南:山東(dong) 科學技術出版社,2019.
[3] 王兆廷.數字化輔助教學平台在初中書(shu) 法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8(15):54-55.
[4] 金川.數字化教學資源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應用實驗研究[J].高考,2021(14):47-48.
李燃 林紅焰 北京景山學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