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藝術課程是我國高等教育課程體(ti) 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藝術教育工作的中心環節,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具有很強的意識形態屬性,對於(yu) 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曆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提高學生的審美和人文素養(yang) ,培養(yang) 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價(jia) 值和作用。為(wei) 促進高等學校藝術教育工作健康開展,在總結高等學校公共藝術課程建設和教育教學改革經驗的基礎上,製定本綱要。本綱要適用於(yu) 全日製本科高等學校,專(zhuan) 科院校可參照執行。
一、指導思想
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堅持社會(hui) 主義(yi) 辦學方向,堅持馬克思主義(yi) 指導地位,堅持用明德引領風尚,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hui) 主義(yi) 先進文化,把美育納入高等學校人才培養(yang) 全過程,提升高等學校公共藝術課程的育人成效,促進大學生自覺增強文化主體(ti) 意識,強化文化擔當。
二、工作原則
——堅持育人導向。以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為(wei) 引領,弘揚中華美育精神,遵循美育特點,充分發揮公共藝術課程的育人價(jia) 值,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培養(yang) 德智體(ti) 美勞全麵發展的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者和接班人。
——堅持麵向全體(ti) 。高等學校應麵向全體(ti) 學生開設公共藝術課程,搭建豐(feng) 富多彩的藝術實踐活動平台,完善麵向人人的高等學校美育育人機製,讓所有在校大學生都享有接受美育的機會(hui) 。
——堅持改革創新。全麵深化高等學校美育綜合改革,加強各學科的有機融合,整合美育資源,補齊發展短板,強化實踐體(ti) 驗,強化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完善評價(jia) 機製,加強美育的社會(hui) 資源供給,推動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項目為(wei) 學校美育服務。
三、課程目標
構建麵向人人的課堂教學和藝術實踐活動相結合的公共藝術課程體(ti) 係,將公共藝術課程納入各專(zhuan) 業(ye) 本科人才培養(yang) 方案,學生修滿公共藝術課程2個(ge) 學分方能畢業(ye) 。加大課程建設力度,以審美和人文素養(yang) 培養(yang) 為(wei) 核心,以創新能力培育為(wei) 重點,著力提升文化理解、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意實踐等核心素養(yang) ,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高等學校公共藝術教育新局麵。
四、課程設置
公共藝術課程包括美學和藝術史論類、藝術鑒賞和評論類、藝術體(ti) 驗和實踐類等三種類型課程。
美學和藝術史論類可開設藝術導論、美學概論、中西方美術史、中西方音樂(le) 史、文藝理論等課程;藝術鑒賞和評論類可開設音樂(le) 、美術、影視、戲劇戲曲、舞蹈、書(shu) 法、設計等的鑒賞和評論類課程;藝術體(ti) 驗和實踐類可開設藝術相關(guan) 學科的體(ti) 驗和實踐活動類課程,藝術體(ti) 驗和實踐活動要盡可能滿足學生的不同興(xing) 趣和需求。職業(ye) 院校要將藝術課程與(yu) 專(zhuan) 業(ye) 課程有機結合,強化實踐,開設體(ti) 現職業(ye) 教育特色的拓展性藝術課程。公共藝術課程設置要體(ti) 現完整性、連貫性、係統性,符合人才培養(yang) 定位和要求,不能因人設課。
五、教育教學
完善公共藝術課程推進機製,加強課程整體(ti) 設計,規範公共藝術課程教育教學。鼓勵高等學校根據不同專(zhuan) 業(ye) 人才培養(yang) 特點和專(zhuan) 業(ye) 能力素質要求,結合本校學科建設、所在地域等教育資源的優(you) 勢以及教師的特長和研究成果,開設三種類型的公共藝術課程,開發一批公共藝術優(you) 質數字教育資源,建設一批美育實踐基地,培育一批高等學校公共藝術教育優(you) 秀成果和名師工作室。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基地建設學校要結合自身優(you) 勢,強化基地成果的應用。
六、教材建設
公共藝術教育課程教材建設要堅持馬克思主義(yi) 指導地位,紮根中國、融通中外,體(ti) 現國家和民族的價(jia) 值觀,凸顯中華美育精神,體(ti) 現思想性、民族性、創新性、實踐性。落實高等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教材建設主體(ti) 責任,做好公共藝術課程教材研究、編寫(xie) 、審定、使用等工作。圍繞課程目標,精選教學內(nei) 容,豐(feng) 富教學資源,逐步形成美學和藝術史論類、藝術鑒賞和評論類、藝術體(ti) 驗和實踐類等為(wei) 主體(ti) 的高等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教材體(ti) 係。
七、學分管理
高等學校應將公共藝術課程納入各專(zhuan) 業(ye) 本科人才培養(yang) 方案。每個(ge) 學生在校學習(xi) 期間,要在美學和藝術史論類、藝術鑒賞和評論類、藝術體(ti) 驗和實踐類這三類課程中通過學習(xi) 和考核,取得2個(ge) 學分方可畢業(ye) 。其中美學和藝術史論類、藝術鑒賞和評論類課程至少取得1個(ge) 學分。學校應建立校外藝術實踐體(ti) 驗等活動的記錄製度,並探索納入學分管理。
八、組織管理
高等學校製定實施公共藝術課程工作方案,建立由校級領導負責、相關(guan) 職能部門協同、公共藝術教育教學部門具體(ti) 實施的公共藝術課程工作機製,加強對公共藝術教育的管理。
九、條件保障
高等學校要建設一支以專(zhuan) 職藝術教師為(wei) 主體(ti) 、以兼職藝術教師為(wei) 補充的公共藝術教師隊伍。高等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教師人數,不低於(yu) 在校學生總數的0.15%,其中專(zhuan) 職教師人數不低於(yu) 藝術教師總數的50%。優(you) 化美育教師崗位結構,暢通公共藝術教育教師職業(ye) 發展通道,加大公共藝術教師教學崗位激勵力度。公共藝術教師承擔的藝術社團指導、課外活動、課後服務等要計入工作量,鼓勵高等學校探索公共藝術教師職稱評聘單列辦法。
建好滿足高等學校公共藝術教育教學和實踐活動需求的場館設施、專(zhuan) 用教室,配好教學所需器材設備和教學資源,建立器材補充機製,鼓勵高等學校公共藝術教育與(yu) 當地中小學形成輻射帶動。鼓勵高等學校與(yu) 地方共建共享劇院、音樂(le) 廳、美術館、書(shu) 法館、博物館等。
十、評估督導
實施高等學校公共藝術教育自評和年度報告製度。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要研究製定高等學校公共藝術教育工作的評價(jia) 與(yu) 督導指標體(ti) 係,定期對高等學校公共藝術教育工作開展評估、督導。評估、督導內(nei) 容包括學校的組織保障、機構設置、課程建設、專(zhuan) 項經費保障、師資隊伍建設、教學科研、開展實踐活動等情況以及工作實效等,形成閉合有效的評價(jia) 與(yu) 督導管理係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