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竞技足球俱乐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主辦
刊號:CN11-4994/T(國內) ISSN1672-1438(國際)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
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
首頁 米兰体育官方 雜誌目錄 期刊封麵 推薦閱讀 顧問專家 投稿須知 米兰彩票站 訂閱須知 廣告業務
您當前的位置:米兰竞技足球俱乐部 >> 首頁 >> 其他法規
高教 普教
總465期 總463期 總461期
總459期 總457期 總455期
總453期 總451期 總449期
總447期 總445期 總443期
 裝備時空 更多>>
《米兰竞技足球俱乐部》雜誌2025年暑期係列活動成功舉辦
 編務說明 更多>>
 其他法規  
教育部 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國工程院關於加快建設發展新工科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2.0的意見
來源: 時間:2022-12-31 18:33:30

教高〔2018〕3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工業(ye) 和信息化主管部門,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教育局、工信委,有關(guan) 部門(單位)教育司(局),部屬各高等學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學校:

  為(wei) 適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的新趨勢,緊緊圍繞國家戰略和區域發展需要,加快建設發展新工科,探索形成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工程教育體(ti) 係,促進我國從(cong) 工程教育大國走向工程教育強國。根據《教育部關(guan) 於(yu) 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麵提高人才培養(yang) 能力的意見》,現就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yang) 計劃2.0提出以下意見。

  一、總體(ti) 思路

  麵向工業(ye) 界、麵向世界、麵向未來,主動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挑戰,服務製造強國等國家戰略,緊密對接經濟帶、城市群、產(chan) 業(ye) 鏈布局,以加入國際工程教育《華盛頓協議》組織為(wei) 契機,以新工科建設為(wei) 重要抓手,持續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加快培養(yang) 適應和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的卓越工程科技人才,打造世界工程創新中心和人才高地,提升國家硬實力和國際競爭(zheng) 力。

  二、目標要求

  經過5年的努力,建設一批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學、多主體(ti) 共建的產(chan) 業(ye) 學院和未來技術學院、產(chan) 業(ye) 急需的新興(xing) 工科專(zhuan) 業(ye) 、體(ti) 現產(chan) 業(ye) 和技術最新發展的新課程等,培養(yang) 一批工程實踐能力強的高水平專(zhuan) 業(ye) 教師,20%以上的工科專(zhuan) 業(ye) 點通過國際實質等效的專(zhuan) 業(ye) 認證,形成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工程教育體(ti) 係,進入高等工程教育的世界第一方陣前列。

  三、改革任務和重點舉(ju) 措

  1.深入開展新工科研究與(yu) 實踐。加快新工科建設,統籌考慮“新的工科專(zhuan) 業(ye) 、工科的新要求”,改造升級傳(chuan) 統工科專(zhuan) 業(ye) ,發展新興(xing) 工科專(zhuan) 業(ye) ,主動布局未來戰略必爭(zheng) 領域人才培養(yang) 。深入實施新工科研究與(yu) 實踐項目,更加注重產(chan) 業(ye) 需求導向,更加注重跨界交叉融合,更加注重支撐服務,探索建立工程教育的新理念、新標準、新模式、新方法、新技術、新文化。推進分類發展,工科優(you) 勢高校要對工程科技創新和產(chan) 業(ye) 創新發揮關(guan) 鍵作用,綜合性高校要對催生新技術和孕育新產(chan) 業(ye) 發揮引領作用,地方高校要對區域經濟發展和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發揮支撐作用。

  2.樹立工程教育新理念。全麵落實“學生中心、產(chan) 出導向、持續改進”的先進理念,麵向全體(ti) 學生,關(guan) 注學習(xi) 成效,建設質量文化,持續提升工程人才培養(yang) 水平。樹立創新型、綜合化、全周期工程教育理念,優(you) 化人才培養(yang) 全過程、各環節,培養(yang) 學生對產(chan) 品和係統的創新設計、建造、運行和服務能力。著力提升學生解決(jue) 複雜工程問題的能力,加大課程整合力度,推廣實施案例教學、項目式教學等研究性教學方法,注重綜合性項目訓練。強化學生工程倫(lun) 理意識與(yu) 職業(ye) 道德,融入教學環節,注重文化熏陶,培養(yang) 以造福人類和可持續發展為(wei) 理念的現代工程師。

  3.創新工程教育教學組織模式。係統推進教學組織模式、學科專(zhuan) 業(ye) 結構、人才培養(yang) 機製等方麵的綜合改革。打破傳(chuan) 統的基於(yu) 學科的學院設置,在科研實力強、學科綜合優(you) 勢明顯的高校,麵向未來發展趨勢建立未來技術學院;在行業(ye) 特色鮮明、與(yu) 產(chan) 業(ye) 聯係緊密的高校,麵向產(chan) 業(ye) 急需建設與(yu) 行業(ye) 企業(ye) 等共建共管的現代產(chan) 業(ye) 學院。推動學科交叉融合,促進理工結合、工工交叉、工文滲透,孕育產(chan) 生交叉專(zhuan) 業(ye) ,推進跨院係、跨學科、跨專(zhuan) 業(ye) 培養(yang) 工程人才。

  4.完善多主體(ti) 協同育人機製。推進產(chan) 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機製創新,深化產(chan) 學研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ye) 、合作發展。積極推動國家層麵“大學生實習(xi) 條例”立法進程,完善黨(dang) 政機關(guan) 、企事業(ye) 單位、社會(hui) 服務機構等接收高校學生實習(xi) 實訓的製度保障。探索實施工科大學生實習(xi) “百萬(wan) 計劃”,認定一批工程實踐教育基地,布局建設一批集教育、培訓及研究為(wei) 一體(ti) 的共享型人才培養(yang) 實踐平台,拓展實習(xi) 實踐資源。構建產(chan) 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三級實施體(ti) 係,搭建校企對接平台,以產(chan) 業(ye) 和技術發展的最新需求推動人才培養(yang) 改革。

  5.強化工科教師工程實踐能力。建立高校工科教師工程實踐能力標準體(ti) 係,把行業(ye) 背景和實踐經曆作為(wei) 教師考核和評價(jia) 的重要內(nei) 容。實施高校教師與(yu) 行業(ye) 人才雙向交流“十萬(wan) 計劃”,搭建工科教師掛職鍛煉、產(chan) 學研合作等工程實踐平台,實現專(zhuan) 業(ye) 教師工程崗位實踐全覆蓋。實施工學院院長教學領導力提升計劃,全麵提升工程意識、產(chan) 業(ye) 敏感度和教學組織能力。加快開發新興(xing) 專(zhuan) 業(ye) 課程體(ti) 係和新形態數字課程資源,通過多種形式教師培訓推廣應用最新改革成果。

  6.健全創新創業(ye) 教育體(ti) 係。推動創新創業(ye) 教育與(yu) 專(zhuan) 業(ye) 教育緊密結合,注重培養(yang) 工科學生設計思維、工程思維、批判性思維和數字化思維,提升創新精神、創業(ye) 意識和創新創業(ye) 能力。深入實施大學生創新創業(ye) 訓練計劃,努力使50%以上工科專(zhuan) 業(ye) 學生在校期間參與(yu) 一項訓練項目或賽事活動。高校要整合校內(nei) 外實踐資源,激發工科學生技術創新潛能,為(wei) 學生創新創業(ye) 提供創客空間、孵化基地等條件,建立健全幫扶體(ti) 係,積極引入創業(ye) 導師、創投資金等社會(hui) 資源,搭建大學生創新創業(ye) 項目與(yu) 社會(hui) 對接平台,營造創新創業(ye) 良好氛圍。

  7.深化工程教育國際交流與(yu) 合作。積極引進國外優(you) 質工程教育資源,組織學生參與(yu) 國際交流、到海外企業(ye) 實習(xi) ,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提升學生全球就業(ye) 能力。推動高校與(yu) “走出去”的企業(ye) 聯合,培養(yang) 熟悉外國文化、法律和標準的國際化工程師,培養(yang) 認同中國文化、熟悉中國標準的工科留學生。圍繞“一帶一路”建設需求,探索組建“一帶一路”工科高校戰略聯盟,搭建工程教育國際合作網絡,提升工程教育對國家戰略的支撐能力。以國際工程教育《華盛頓協議》組織為(wei) 平台,推動工程教育中國標準成為(wei) 世界標準,推進注冊(ce) 工程師國際互認,擴大我國在世界高等工程教育中的話語權和決(jue) 策權。支持工程教育認證機構走出國門,采用中國標準、中國專(zhuan) 家、中國方法、中國技術評估認證海外高校和專(zhuan) 業(ye) 。

  8.構建工程教育質量保障新體(ti) 係。建立健全工科專(zhuan) 業(ye) 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yang) 計劃培養(yang) 標準和新工科專(zhuan) 業(ye) 質量標準。完善工程教育專(zhuan) 業(ye) 認證製度,穩步擴大專(zhuan) 業(ye) 認證總體(ti) 規模,逐步實現所有工科專(zhuan) 業(ye) 類認證全覆蓋。建立認證結果發布與(yu) 使用製度,在學科評估、本科教學質量報告等評估體(ti) 係中納入認證結果。支持行業(ye) 部門發布人才需求報告,積極參與(yu) 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人才培養(yang) 的質量標準製定、畢業(ye) 生質量評價(jia) 等工作,匯聚各方力量共同提升工程人才培育水平,加快建設工程教育強國。

  四、組織實施

  1.完善實施保障機製。深化與(yu) 有關(guan) 部門合作,組建專(zhuan) 家組、工作組。充分發揮理工科專(zhuan) 業(ye) 類教學指導委員會(hui) 作用,統籌各領域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yang) 計劃2.0實施。充分發揮新工科研究與(yu) 實踐專(zhuan) 家組、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yang) 計劃專(zhuan) 家委員會(hui) 以及各行業(ye)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yang) 計劃專(zhuan) 家組的作用,統籌推進計劃實施。

  2.加強政策支持。教育部、工業(ye) 和信息化部、中國工程院等部門在專(zhuan) 業(ye) 設置、人員聘用與(yu) 評價(jia) 製度、國際合作交流等方麵給予相關(guan) 高校統籌支持。各省(區、市)有關(guan) 部門要加強省域內(nei) 政策協調配套,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各高校要根據本校實際情況,加大國家、省、校政策的銜接、配套、完善、執行力度。

  3.加大經費保障。中央高校應統籌利用中央高校教育教學改革專(zhuan) 項等中央高校預算撥款和其他各類資源,結合學校實際,支持計劃的實施。各省(區、市)應結合教育教學改革實際情況,統籌地方財政高等教育資金和中央支持地方高校改革發展資金,引導支持地方高校實施好計劃。

  4.強化監督檢查。教育部會(hui) 同有關(guan) 部門指導計劃實施,采取適當方式進行績效評價(jia) ,建立動態調整機製;加強對典型案例的總結宣傳(chuan) ,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各省(區、市)有關(guan) 部門加強對計劃實施過程跟蹤,及時發現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意見和建議;加強實施過程管理,強化動態監測,形成激勵約束機製,增強建設實效。各高校要對照本校計劃實施方案,在實施過程中及時總結,主動發布自評報告、進展情況及標誌性成果,接受社會(hui) 監督,確保各項改革舉(ju) 措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教育部 工業(ye) 和信息化部 中國工程院

2018年9月17日


本網版權聲明:
凡本刊本網發布的所有文字作品,版權均屬於《米兰竞技足球俱乐部》雜誌(www.businesswebdr.com),未經本刊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偽原創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違者本刊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刊本網發布的照片、視頻,屬本刊本網原創或已獲作者本人授權。未經授權,擅自使用者,本刊本網及相關權益人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關於我們 | 期刊導讀 | 顧問專家 | 法律聲明 | 廣告業務

Copyright(C) 米兰体育官方 版權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學院路35號世寧大廈一層108室(100191)
高教郵箱:cn11_4994@263.net
基教郵箱:cn11_4994@163.com
電話:010-82098610

    

米兰竞技足球俱乐部微信公眾號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