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基〔2021〕1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發展改革委、通信管理局、財政廳(局)、廣播電視局,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教育局、發展改革委、財政局、文化體(ti) 育廣電和旅遊局:
為(wei) 深入貫徹黨(dang) 的十九屆四中、五中全會(hui) 和全國教育大會(hui) 精神,認真落實《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和全國基礎教育會(hui) 議部署要求,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對推進教育現代化的重要作用,在深入總結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大規模在線教育寶貴經驗的基礎上,現就大力加強中小學線上教育教學資源建設與(yu) 應用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ti) 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全麵貫徹黨(dang) 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將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融合應用作為(wei) 推進“教育+互聯網”、深化基礎教育育人方式改革、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的重大戰略工程,加強係統謀劃,加大工作力度。完善線上教育教學資源建設與(yu) 應用保障體(ti) 係,提高基礎教育應對重大突發事件能力;積極推進教育服務供給方式變革,更好地服務課堂教學,服務學生自主學習(xi) ,滿足人民群眾(zhong) 新時代教育需求,縮小城鄉(xiang) 教育差距,大力促進教育公平,全麵提高基礎教育質量,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
(二)基本原則
——堅持育人為(wei) 本。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教育規律,以促進學生成長為(wei) 中心,注重德智體(ti) 美勞全麵培養(yang) ,創建更加適宜學生全麵發展、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的學習(xi) 環境。
——堅持統籌規劃。注重部門協同、上下聯動,完善政策條件保障機製,統籌建設平台,係統開發各類線上教育教學資源,提高資源建設效益和運行保障水平。
——堅持集成創新。匯聚推廣疫情期間線上教育教學積累的寶貴經驗,健全資源質量標準,完善資源開發遴選、更新提高、開放共享機製,確保資源源於(yu) 課堂,適應不同用戶需求。
——堅持應用導向。強化分類指導,完善教學組織管理機製,充分激發學校、教師和學生應用線上教育教學資源的積極性,推動線上線下教育融合發展,防止以線上教學簡單替代線下教學。
(三)主要目標。到2025年,基本形成定位清晰、互聯互通、共建共享的線上教育平台體(ti) 係,覆蓋各類專(zhuan) 題教育和各教材版本的學科課程資源體(ti) 係,涵蓋建設運維、資源開發、教學應用、推進實施等方麵的政策保障製度體(ti) 係。學校終端配備和網絡條件滿足教育教學需要。師生信息化素養(yang) 和應用能力顯著提升,利用線上教育資源教與(yu) 學成為(wei) 新常態。優(you) 質教育資源共享共用格局基本完善,信息化推動教育公平發展和質量提升的作用得到有效發揮。
二、重點舉(ju) 措
(一)加強平台體(ti) 係建設
1.完善國家級平台。充分發揮互聯網學習(xi) 平台和電視空中課堂各自優(you) 勢,促進資源共享、渠道互補、覆蓋全體(ti) 學生。教育部會(hui) 同工業(ye) 和信息化部完善國家中小學網絡雲(yun) 平台,會(hui) 同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辦好中國教育電視台“空中課堂”頻道。教育部統籌建設專(zhuan) 題教育資源,並依托國家統編教材和用量較大的主要版本教材係統開發課程教學資源。
2.加強省級平台。教育部指導有關(guan) 省份重點開發其他教材版本的課程教學資源,並通過國家中小學網絡雲(yun) 平台實現省域間共享共用。各省級教育部門會(hui) 同當地電信主管部門、廣電部門在已有平台的基礎上,進一步建設完善省級網絡平台和電視教學專(zhuan) 區,並上線本地主要使用的教材版本課程教學資源和其他富有本地特色的專(zhuan) 題教育資源。
3.規範市縣和學校平台。市縣和學校要充分用好國家和省級平台資源,避免重複開發、造成浪費。鼓勵市縣和學校建設或選用具有教學設計、教學交互和教學管理功能的平台,並依據本地本校教情學情,著力開發地方課程、校本課程和其他特色資源。有條件的地方可依托本地優(you) 質學校和優(you) 秀教師,以直播方式為(wei) 薄弱學校、鄉(xiang) 村學校和教學點提供“專(zhuan) 遞課堂”“同步課堂”服務,注重增強學生課堂學習(xi) 參與(yu) 度,並兼顧雙邊或多邊課堂學生學情,提高互動交流的針對性、有效性。
(二)高質量開發資源
1.健全資源體(ti) 係。堅持把德智體(ti) 美勞全麵發展育人理念貫穿到資源建設全過程、各環節,推進資源專(zhuan) 業(ye) 化、精品化、體(ti) 係化建設。以培育和踐行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為(wei) 核心,豐(feng) 富專(zhuan) 題教育資源,包括愛國主義(yi) 教育、憲法法治教育、品德教育、勞動教育、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教育、生命與(yu) 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生態文明教育、經典閱讀、研學實踐、影視教育等。根據國家課程方案和各學科課程標準,統籌利用好現有資源成果,充分考慮不同年級學生學習(xi) 特點,遵循線上學習(xi) 規律,係統化體(ti) 係化建設課程教學資源,覆蓋中小學各年級各學科。按照有關(guan) 要求和中小學生學習(xi) 需要,積極開發遴選其他學習(xi) 活動資源。鼓勵探索建設微課程、微視頻等靈活多樣的學習(xi) 資源。
2.嚴(yan) 格質量標準。資源建設要把好政治關(guan) 、堅持科學性、注重規範化,遵循線上教育教學和學生自主學習(xi) 規律,符合網絡及電視播放技術標準。專(zhuan) 題教育資源要確保權威性、專(zhuan) 業(ye) 性、時效性,體(ti) 現正確育人導向,注重運用多種呈現方式;課程教學資源要做到整體(ti) 謀劃、前後銜接,體(ti) 現課程改革理念,注重運用先進教學方式。課程教學資源以資源包方式呈現,資源包包括微課視頻、在線學習(xi) 任務單與(yu) 課後練習(xi) 等;微課視頻以拍攝為(wei) 主,小學一般在15—20分鍾,中學一般在20—25分鍾。授課教師應衣著得體(ti) 、教態自然、語言簡練、書(shu) 寫(xie) 規範;教學設計要注重創設交互情境,激發學生思考,提高教學效果。
3.精選教師團隊。教育部和有關(guan) 省級教育行政部門依托教育質量比較高的地區,遴選一批辦學水平高的資源學校,按學科、分年級組建若幹以特級教師、高級教師、優(you) 秀年輕骨幹教師為(wei) 主體(ti) 、以相關(guan) 專(zhuan) 家和優(you) 秀教研員及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為(wei) 支撐的高素質研發團隊,承擔課程教學資源開發遴選任務。根據不同專(zhuan) 題教育特點,組建相應的專(zhuan) 業(ye) 團隊,開發遴選各類優(you) 質專(zhuan) 題教育資源。
4.優(you) 化資源管理。完善資源質量保障機製,組建由有關(guan) 專(zhuan) 家、優(you) 秀教研員和優(you) 秀學科教師等相關(guan) 人員構成的專(zhuan) 業(ye) 團隊,按照各類資源質量標準,嚴(yan) 格質量把關(guan) 程序,加強對資源的政治性、科學性和規範性審查。建立資源動態更新機製,及時更新資源內(nei) 容,增強時代性、針對性和實效性,不斷提高平台資源質量。
(三)充分用好平台資源
1.服務教師課堂教學。鼓勵教師積極學習(xi) 借鑒平台提供的優(you) 質課程案例,有機組合或創造加工各類優(you) 質資源,優(you) 化教學設計,豐(feng) 富教學內(nei) 容,促進跨學科綜合教學;積極推動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拓展教學時空,促進教學組織方式重構和教學方法創新;賦能教師因材施教,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加強對學生學習(xi) 過程信息收集,精準分析學情,促進差異化、交互性教學和個(ge) 別化指導,特別是關(guan) 心幫扶學習(xi) 上有困難的學生,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與(yu) 質量。
2.服務學生自主學習(xi) 。學校要加強學生線上自主學習(xi) 指導,科學設置學習(xi) 任務和學習(xi) 目標,幫助學生製定線上學習(xi) 計劃,有效利用平台學習(xi) 資源,合理選擇其他線上資源,科學安排課後學習(xi) 時間,主動做好預習(xi) 複習(xi) 、開展探究式學習(xi) 和項目式學習(xi) 等,促進學生養(yang) 成自主學習(xi) 習(xi) 慣,提高自主學習(xi) 能力。要進一步密切家校合作,引導家長有效配合指導學生開展線上學習(xi) 。
3.服務農(nong) 村提高質量。加大農(nong) 村地區特別是邊遠貧困地區學校對平台資源的使用力度,切實發揮優(you) 質教育資源共享使用效益,加快提升農(nong) 村教育質量、縮小城鄉(xiang) 教育差距,大力促進教育公平。農(nong) 村薄弱學校特別是鄉(xiang) 鎮寄宿製學校和鄉(xiang) 村小規模學校要針對師資方麵存在的實際困難,充分利用平台資源,開足開齊開好國家規定課程,豐(feng) 富學生學習(xi) 生活。農(nong) 村學校教師要積極利用平台資源組織好“雙師課堂”,既要主動學習(xi) 觀摩,不斷提高自身教育教學能力;又要加強課堂教學組織和學生輔導,真正成為(wei) 學生學習(xi) 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4.增強師生互動交流。積極探索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增強各級平台互動交流、智能答疑和個(ge) 性化學習(xi) 資源推送功能。鼓勵有條件的市縣通過本地平台,加強學生學習(xi) 數據信息收集分析,並組織優(you) 秀教師為(wei) 學生開展輔導答疑服務或開設直播課堂。學校要組織教師通過平台或互動工具軟件及班級群、電話、視頻、麵對麵交流等多種方式開展師生互動交流;鼓勵學生通過班級群、學習(xi) 小組、學伴結對等方式,進行同學間交流討論、合作學習(xi) 、互幫互助。
(四)提高師生應用能力
1.加強教師培養(yang) 培訓。高等學校要把信息技術作為(wei) 師範類專(zhuan) 業(ye) 的必修課程,把提高信息素養(yang) 作為(wei) 師範生培養(yang) 的重要目標。進一步加大信息技術與(yu) 教育教學融合應用培訓力度,作為(wei) “國培計劃”、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和各地各校教師培訓的重要內(nei) 容,有針對性地開展好專(zhuan) 題培訓。積極開展線上教育教學方法、學習(xi) 規律、管理機製的研究與(yu) 交流,充分發揮“一師一優(you) 課、一課一名師”活動示範帶動作用,大力推廣應用先進的線上教育教學方法,支持創建線上教學名師工作室,為(wei) 教師線上教學提供專(zhuan) 業(ye) 指導,全麵提升教師線上教學能力。
2.提升學生信息素養(yang) 。各地要指導和推動中小學按照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開齊開足開好信息技術課程,將信息素養(yang) 培育有機融入各門學科教育教學,培養(yang) 學生信息意識和信息檢索、鑒別、選擇能力,注重提高學生數字化學習(xi) 與(yu) 創新能力,以及利用信息技術解決(jue) 實際問題的能力。積極推動把信息技術課程納入初高中學業(ye) 水平考試,將學生信息素養(yang) 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jia) 。注重培養(yang) 學生科學合理利用電子設備的習(xi) 慣,控製使用時間,保障用眼衛生,注意防控近視。
(五)完善政策保障體(ti) 係
1.設立重點建設項目。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guan) 於(yu) 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麵提高義(yi) 務教育質量的意見》的部署要求,出台《國家中小學網絡雲(yun) 平台五年建設方案》,製定雲(yun) 平台資源政府購買(mai) 服務機製,免費向全國中小學教師和學生提供服務。各省(區、市)相應把省級平台建設納入本地重點支持範疇,積極促進省級平台優(you) 化升級。力爭(zheng) 用5年時間,建立健全國家和省級中小學線上教育教學平台資源體(ti) 係和運行機製。
2.加強基礎條件保障。教育部門要會(hui) 同有關(guan) 部門完善生均公用經費用於(yu) 線上教育教學的政策,研究製定吸引有關(guan) 機構、社會(hui) 團體(ti) 、企業(ye) 支持參與(yu) 的多元投入機製,為(wei) 學校開展線上教育教學提供優(you) 質資源保障。財政部門要依托現有政策和資金渠道,將平台運行維護納入支持範圍,並重點保障貧困地區義(yi) 務教育學校必要的設備購置等相關(guan) 經費。電信主管部門要加快寬帶網絡在中小學的部署,改善學校特別是農(nong) 村邊遠地區學校網絡接入條件,協調基礎電信企業(ye) 和接入服務企業(ye) 做好相關(guan) 技術保障工作。廣電部門要協調廣播電視相關(guan) 機構設置電視教育專(zhuan) 區,有條件的地方分年級設置專(zhuan) 區,通過有線電視網絡、廣電5G網絡及直播衛星等平台播出電視課堂,嚴(yan) 格管控廣告投放,嚴(yan) 禁課程中間插播廣告。
3.推進資源開發應用。完善資源開發遴選機製,堅持公益屬性原則,采取集中開發與(yu) 麵向社會(hui) 征集遴選相結合的方式,探索建立“政府主導、社會(hui) 參與(yu) 、競爭(zheng) 提供、擇優(you) 遴選”的機製。完善優(you) 質資源獎勵機製,對在資源建設中作出積極貢獻的學校、教師及相關(guan) 單位發放證書(shu) ,對使用評價(jia) 好的平台資源的提供者以適當方式予以表彰,可作為(wei) 教學成果評定、職稱評聘和評優(you) 評先等方麵的重要依據。完善資源應用動力機製,學校要從(cong) 實際出發,將應用線上教育教學資源納入教育教學基本要求,作為(wei) 教師教育教學能力評價(jia) 和績效考核的重要內(nei) 容,切實保護好、調動好、發揮好教師統籌利用平台教育資源實施教育教學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三、組織實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地要將加強中小學線上教育教學資源建設與(yu) 應用工作擺在突出位置。要建立健全相關(guan) 部門共同參與(yu) 的工作協調機製,加強統籌規劃,保障必要條件,精心組織實施,強化督導考核。學校要將充分利用線上教育教學資源作為(wei) 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和有力抓手,進一步增強自覺性主動性,切實將各項工作要求落到實處。
(二)狠抓工作落實。各地要立足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的實際情況,堅持從(cong) 實際出發,製定切實可行的實施計劃,明確平台資源體(ti) 係建設的時間表和路線圖,突出工作重點,聚焦關(guan) 鍵環節,破解難點問題,有序推進線上線下教育教學深度融合,著力推動教育理念更新、教學內(nei) 容重構、教學方式優(you) 化和教學組織變革。
(三)注重典型引領。教育部遴選一批信息化教學改革實驗區、實驗校,積極探索新模式新途徑,定期遴選信息化教學典型案例,舉(ju) 辦展示交流活動。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組織教科研、電教、教育電視台等單位,加強線上線下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研究與(yu) 指導工作,及時總結和凝練典型經驗,加大宣傳(chuan) 推廣力度。
教育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工業(ye) 和信息化部
財政部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
2021年1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