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wei) 貫徹落實全國職業(ye) 教育大會(hui) 精神和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進一步優(you) 化職業(ye) 教育布局結構,全麵改善職業(ye) 學校(含技工學校,下同)辦學條件,提高辦學質量、提升辦學形象,製定本方案。
一、總體(ti) 要求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全麵貫徹落實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全麵貫徹黨(dang) 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科學規劃職業(ye) 學校布局,夯實各級各類辦學主體(ti) 責任,不斷加大製度創新、政策供給,持續加強學校基礎能力建設、提升學校辦學水平、激發學校辦學活力,不斷優(you) 化職業(ye) 教育類型定位,切實增強職業(ye) 教育適應性,辦好人民滿意的職業(ye) 教育。
(二)基本原則
中央支持,地方為(wei) 主。中央、地方、學校三級聯動,加強指導督導和過程監測,壓實省級統籌和學校舉(ju) 辦者主體(ti) 責任,強化協調配合,提升工作效率,保質保量落實目標任務。
規劃先行,分類推進。統籌考慮教育發展趨勢和人口規模,實事求是製定工作方案,健全標準體(ti) 係,堅持高質量發展,分類實施、分步推進,強化激勵考核機製。
優(you) 化存量,做優(you) 增量。推進區域職業(ye) 教育資源整合、優(you) 化布局、共建共享,盤活資源,落實新增教育資源向職業(ye) 教育傾(qing) 斜政策,整體(ti) 提高辦學實力和水平。
固基提質,重點突破。以服務教學為(wei) 中心,硬件建設與(yu) 內(nei) 涵建設並重,聚焦土地、校舍、教師、設備等關(guan) 鍵要素,優(you) 先補齊短板,提高資源投入產(chan) 出效益。
(三)總體(ti) 目標
通過科學規劃、合理調整,持續加大政策供給,使職業(ye) 學校布局結構進一步優(you) 化,辦學條件顯著提升,師資隊伍水平整體(ti) 提高,職業(ye) 教育辦學質量和吸引力顯著增強。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職業(ye) 學校辦學條件重點監測指標全部達標的學校比例,到2023年底達到80%以上,到2025年底達到90%以上。
二、重點任務
(一)整合資源優(you) 化布局
各地要統籌區域職業(ye) 教育資源,結合區域經濟社會(hui) 發展需求,采取合並、集團化辦學、終止辦學等形式,優(you) 化職業(ye) 學校布局,合理確定招生規模。在教育資源投入中,優(you) 先保障職業(ye) 學校基本辦學條件達標工作。對辦學質量差、社會(hui) 不認可、各項指標嚴(yan) 重不達標的學校要依法進行合並或終止辦學。對擬集團化辦學學校,須在校園、校舍、師資、儀(yi) 器設備等方麵開展實質性共建共享,並整體(ti) 考核辦學條件。對擬合並學校,須根據相關(guan) 規定及時變更備案信息。對擬終止辦學的學校,應關(guan) 閉學籍係統賬號,適時撤銷組織機構,並做好師生安置。邊遠脫貧地區要穩定規模,城市中心區要提質擴容,建設好一批符合當地經濟社會(hui) 發展需要的中等職業(ye) 學校。
(二)加強職業(ye) 學校基礎設施建設
各地要全麵核查職業(ye) 學校基礎設施,針對擬保留學校,要分類製定辦學條件補齊方案。地方有關(guan) 部門在製定教育用地規劃時向職業(ye) 教育傾(qing) 斜,在用地指標達標的前提下大力加強職業(ye) 學校基礎設施建設,簡化職業(ye) 學校新建或改擴建增容建設項目審批程序,支持職業(ye) 學校快速補齊土地、校舍缺口和解決(jue) 曆史遺留問題。對於(yu) 中等職業(ye) 學校的校園占地和校舍建築,學校獨立產(chan) 權部分應占一定比例,確需租賃的,租賃期限應與(yu) 學校辦學規劃相匹配,並以協議或補充協議等方式加以保障,具體(ti) 要求由各地自行確定。學校舉(ju) 辦者要加大投入,加強職業(ye) 學校基礎設施建設,全麵消除危房,落實學校校舍、教室和實驗(實訓)室標準化建設。學校要按照國家、地方相關(guan) 標準,科學製定和落實學校事業(ye) 發展規劃,確保學校基礎設施與(yu) 辦學規模相適應。
(三)優(you) 化職業(ye) 學校師資隊伍建設
各地要按照職業(ye) 學校師資配備標準,用好盤活事業(ye) 編製資源,優(you) 先支持職業(ye) 教育。在選人用人上進一步擴大職業(ye) 學校自主權,在教師招聘、教師待遇、職稱評聘等方麵,允許學校自主設置崗位,自主確定用人計劃,自主確定招考標準、內(nei) 容和程序。通過“編製周轉池”“固定崗+流動崗”“設置特聘崗位”等方式,吸引優(you) 秀人才從(cong) 事職業(ye) 教育工作,推動企業(ye) 工程技術人員、高技能人才與(yu) 職業(ye) 學校教師雙向流動。
(四)改善職業(ye) 學校教學條件
各地要加強教育相關(guan) 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匯聚各方資源建設一批集實習(xi) 實訓、社會(hui) 培訓、技術服務於(yu) 一體(ti) 的高水平實訓基地。鼓勵企業(ye) 以設備捐贈、場所共享等方式支持和參與(yu) 舉(ju) 辦職業(ye) 教育,並在企業(ye) 落實社會(hui) 責任報告中反映有關(guan) 投入情況,受贈設備應按要求納入學校資產(chan) 管理、計入事業(ye) 統計數據。產(chan) 教融合型企業(ye) 享受組合式激勵政策可適當與(yu) 企業(ye) 相關(guan) 投入掛鉤。職業(ye) 學校要按照達標要求,配齊配足圖書(shu) 、計算機、實訓設施等,加快設備更新和管理,及時將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引入教學,提高校內(nei) 校企實訓基地利用率。在滿足學校基本辦學條件的基礎上,要對照有關(guan) 標準和教學條件的基本要求,逐步改善專(zhuan) 業(ye) 教學條件。
(五)多渠道籌措辦學經費
各地補齊辦學條件缺口要優(you) 化整合存量資源,共享共用公共教育資源,確需財政增加投入的,堅持量力而行、盡力而為(wei) 。地方發展改革部門要做好項目立項、審批等工作。職業(ye) 學校要用足用好地方專(zhuan) 項債(zhai) 券、預算內(nei) 投資、外國政府貸款、國際金融組織貸款等政策資金,調整優(you) 化校內(nei) 支出結構,在保障學校正常運轉經費基礎上,把支持學校發展的資金更多用於(yu) 辦學條件達標工作。鼓勵各地探索社會(hui) 力量多元投入機製,建立健全職業(ye) 學校股份製、混合所有製辦學的相關(guan) 製度。在不新增地方政府隱性債(zhai) 務的前提下,支持職業(ye) 學校利用經營收入與(yu) 金融機構開展信貸業(ye) 務合作,吸引更多社會(hui) 資金流向職業(ye) 教育,用於(yu) 改善辦學條件。
三、組織實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各地要發揮地方黨(dang) 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作用,統籌規劃轄區內(nei) 職業(ye) 學校建設發展,建立職業(ye) 學校辦學條件達標協調機製,成立達標工作專(zhuan) 班,按照學校隸屬關(guan) 係,落實舉(ju) 辦者主體(ti) 責任,確保各項政策措施全麵落實到位。
(二)製定工作方案
各地教育部門和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部門按職責分別牽頭,會(hui) 商發展改革、財政、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等部門,對照職業(ye) 學校辦學條件重點監測指標(附件1),在全麵調研摸底的基礎上,根據區域人口結構、經濟發展基礎和學校辦學條件現狀,製定達標工作實施方案(參考模板見附件2),明確工作目標、落實舉(ju) 措、進度安排、資金來源等,報請地方黨(dang) 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審議後,於(yu) 2022年12月30日前報送教育部(各地技工學校達標工作實施方案報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部)。
(三)強化政策保障
財政部、教育部在安排現代職業(ye) 教育質量提升計劃資金時,將各地達標工作作為(wei) 重要考慮因素。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強國推進工程資金支持改善職業(ye) 學校辦學條件。各地要加快出台職業(ye) 學校辦學條件達標配套政策,有效配置土地、資金、編製等公共資源,為(wei) 實現辦學條件達標提供保障。各職業(ye) 學校要用足用好相關(guan) 政策,統籌資源,加大投入,確保按時完成辦學條件達標工作。
(四)加強考核激勵
教育部和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部按職責分別牽頭建立職業(ye) 學校辦學條件達標調度機製,通過中等職業(ye) 學校管理信息係統、全國技工院校信息管理係統、高職院校人才培養(yang) 狀態數據采集與(yu) 管理平台和實地抽檢定期調度。國家將各地職業(ye) 學校辦學條件達標情況納入省級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jia) 和職業(ye) 教育改革成效明顯激勵省份考核。地方將達標情況作為(wei) 對市、縣級黨(dang) 委和政府及其主要負責人進行考核、獎懲的重要依據。2023年起,每年對各地各校達標情況進行通報,各地工作成效作為(wei) 國家新一輪職業(ye) 教育改革項目遴選的重要依據。到2025年底仍不能達標的學校,要采取調減招生計劃等措施。
附件: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