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間教室可以有多大?答案是2100公裏。
近日,在這座跨越2100公裏的“雲(yun) 端教室”裏,四川若爾蓋達紮寺小學、與(yu) 河南平頂山學府路小學以及天津十九中的學生,在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王水清副教授的指導下,一起通過騰訊教育的小鵝雲(yun) 課上了一堂“雲(yun) 端”美術鑒賞課,揭開了傳(chuan) 世名畫《千裏江山圖》背後的自然山川與(yu) 煙火人間。
鑒賞課的後半段,三地學生還同屏共繪了現代版《千裏江山圖》,若爾蓋的廣闊草原、河南曆史悠久的名勝古跡、天津海河兩(liang) 岸的幢幢高樓……三地的山川湖海與(yu) 人間煙火在“雲(yun) ”端交融,展現了一幅新時代下人與(yu) 自然、人與(yu) 文化曆史、人與(yu) 科技和諧共生的美麗(li) 圖景。
圖注:三地學生通過騰訊教育小鵝雲(yun) 課同屏共繪的現代版《千裏江山圖》
“一塊屏,架起了連接自然美景與(yu) 人文精神的橋梁。”王水清感慨道,科技成功激發了青少年對中華傳(chuan) 統美學的興(xing) 趣,樹立了正確的審美觀,為(wei) 教育帶來了無限可能。
讓學生找到自己的“色彩”
“為(wei) 什麽(me) 在這麽(me) 富麗(li) 堂皇的千裏江山圖裏出現這麽(me) 多毛驢?為(wei) 什麽(me) 沒有一匹馬出現?”
當天,王水清用一塊屏帶領三地學生穿越九百多年,踏上了夢回宋朝的時空之路。
 圖注:四川若爾蓋達紮寺小學的同學們(men) 通過騰訊教育小鵝雲(yun) 課在大屏前聽課
衛華則看到了一扇窗正被推開。她是若爾蓋達紮寺小學四年級二班的班主任,一個(ge) 土生土長的若爾蓋人。她所在的若爾蓋縣位於(yu) 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地處青藏高原東(dong) 北邊緣,海拔近3500米。因為(wei) 高寒缺氧,這裏的老師平均年齡為(wei) 46歲,90%以上的教師都患有心髒疾病。
拔地而起的高原也阻隔了孩子的想象力。十年前,還有很多孩子看到數學應用題裏的漢堡和蛋糕一臉迷茫地跑來問她。“因為(wei) 他們(men) 根本沒有見過。”衛華說。
這也正是達紮寺小學麵臨(lin) 的最大挑戰。達紮寺小學校長祝學建介紹,當前達紮寺小學藝術學科教師十分緊缺。“現在我們(men) 學校有800個(ge) 學生,但專(zhuan) 職美術教師隻有2個(ge) ,專(zhuan) 職音樂(le) 教師更是隻有1個(ge) 。
 圖注:四川若爾蓋達紮寺小學的同學們(men) 在大屏前聽課
“高原上的孩子也應該享受到有‘想象和色彩’的教育。”衛華說。但現實是,正常的美術課都幾乎安排不過來,藝術類學科的課後服務質量更是無法保障。
千裏之外,天津市第十九中學美術老師賈婀娜則將這塊屏視為(wei) 一條滴灌帶。一直以來賈婀娜都有一個(ge) 困惑:如何精準細致地把美的種子留在學生們(men) 的心中。比如,《千裏江山圖》為(wei) 什麽(me) 出現了那麽(me) 多毛驢而沒有出現馬?這個(ge) 細節背後的曆史是什麽(me) ?反映了什麽(me) 樣的社會(hui) 文化?都是她無法給出的答案。
政府也在關(guan) 注“衛華們(men) ”“賈婀娜們(men) ”的困惑。早在2020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就印發了《關(guan) 於(yu) 全麵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並指出:到2035年,基本形成全覆蓋、多樣化、高質量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學校美育體(ti) 係。
在賈婀娜看來,中國特色的現代化學校美育體(ti) 係,必須把藝術創造力和中華文化價(jia) 值融合起來,把中華美學精神和當代審美追求結合起來。“唯有如此美育之種才能真正深植於(yu) 傳(chuan) 統文化之壤,我們(men) 才不會(hui) 忘記自己的根。”賈婀娜說。
河南平頂山學府路小學教導主任李玉顯也認為(wei) ,美術教學離不開中國傳(chuan) 統文化。“激活中華文化的生命力至關(guan) 重要。”
一堂連接2100公裏的雲(yun) 端美學課
“馬都交易到了遼和西夏!”“王希孟渴望的是和平,千裏江山畫的是田園風光,所以隻有驢沒有馬。”“馬應該奔跑在草原,圖裏都是山丘,所以沒有馬。”
通過小鵝雲(yun) 課的智能選人,三地孩子的嘴裏蹦出了一個(ge) 又一個(ge) 讓賈婀娜覺得真實而有魅力的回答,也讓她找到了答案。
 圖注:王水清副教授在通過騰訊教育小鵝雲(yun) 課的智能選人功能選擇作答的同學
“以前我們(men) 鑒賞傳(chuan) 統藝術時,可能了解的就是表麵的曆史背景、故事。”賈婀娜說,有了這塊屏後,無論多遠的距離,都能夠與(yu) 高校老師同屏互動交流,孩子們(men) 也能被激發出浪漫而又浸染知識底蘊的想象力。
九百多年前,18歲的王希孟繪出了他對千裏江山的瑰麗(li) 幻想。九百多年後,平均年齡比王希孟還要小幾歲的三地學生,也在這節雲(yun) 端課堂裏,被王水清引導著講述描繪起這個(ge) 時代的千裏江山。
“我眼中的千裏江山是璀璨的萬(wan) 家燈火,靜靜流淌的海河”“我眼中的千裏江山是世界級的藝術寶庫龍門石窟”“我眼中的千裏江山是美麗(li) 的草原和缺氧不缺精神、艱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若爾蓋精神……”
 圖注:河南平頂山學府路小學武玥彤同學通過屏幕為(wei) 兩(liang) 地同學介紹自己的家鄉(xiang)
衛華認為(wei) ,這塊屏讓課堂有了生命力,讓高原的教育不再缺“氧”。她也相信,“這堂課以後,不管孩子們(men) 以後飛得再高,肯定不會(hui) 忘記自己的根。”
當雲(yun) 端美術鑒賞課進入後半段,三地孩子們(men) 在王水清的指導下,開始在一塊屏裏共創新時代全新的《千裏江山圖》。
“我畫的是若爾蓋的‘梅朵措’,也就是花湖。我堅持每周撿垃圾已經有2年多時間,我希望通過自己的一份力量,讓若爾蓋的綠永遠純粹不被汙染。”
 圖注:四川若爾蓋達紮寺小學的學生正在屏幕前繪製若爾蓋花湖
“我畫的是天津的摩天輪和古文化街,我最喜歡古文化街裏的相聲茶館,都說天津人幽默,大概是因為(wei) 我們(men) 總保持著一個(ge) 瀟灑豁達樂(le) 觀麵對的心態。”
 圖注:天津十九中的學生正在屏幕前繪製天津之眼
“我畫的是河南的風景,遠處我畫的是堯山,旁邊是香山寺的塔樓,近處我畫的是家鄉(xiang) 的白龜湖和橋,因為(wei) 堯山美景如畫,香山寺代表我家鄉(xiang) 深厚的文化……”
 圖注:河南平頂山學府路小學的學生正在屏幕前繪製河南名勝美景
意料之外但又情理之中的是,這塊兩(liang) 米長一米多寬的屏幕不僅(jin) 裝下了山川美景、生活百態,也裝下了三地學生獨特的生命力。衛華說,她從(cong) 這幅千裏江山圖裏,看到了若爾蓋孩子如疾風勁草般的“堅韌”:看到了平頂山孩子對曆史文化的自信恣意;看到了天津孩子的豁達樂(le) 觀與(yu) 人情味。
 圖注:四川若爾蓋達紮寺小學的學生正聚在屏幕前興(xing) 奮地討論著
“這堂美術課對於(yu) 我和學生們(men) 都是一次非常特殊且新鮮的體(ti) 驗。”王水清感慨科技給教育帶來的改變。在她看來,這塊屏的價(jia) 值不僅(jin) 僅(jin) 在於(yu) 空間限製的突破和教學模式的改變,更重要的是精神傳(chuan) 遞——孩子們(men) 在互相學習(xi) 、互相激發中,紛紛化身為(wei)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弘揚者、繼承者、傳(chuan) 播者。
“思維進行了碰撞,眼界也得到了擴展。”李玉顯十分認可王水清的觀點。她清晰地感受到,通過這堂課,學府路小學的孩子們(men) 感受到了若爾蓋孩子的堅韌和天津孩子的幽默。她相信,兩(liang) 地的同學也能感受到河南的厚重和自信。
一塊屏裏的教育信息化
事實上,這塊屏也解決(jue) 了達紮寺小學的師資難題。屏的背後是騰訊教育旗下多場景課堂實時互動教學工具小鵝雲(yun) 課超過4000節的各類教學資源,包括超1300節學科類資源和超2700節非學科類資源,不同教育發展水平地區的老師,都能夠根據學生的個(ge) 性化需求,進行針對性的資源匹配與(yu) 教學活動。
 圖注:騰訊教育小鵝雲(yun) 課課程界麵
據騰訊智能教育產(chan) 品總監付金懋介紹,依托騰訊會(hui) 議卓越的音視頻能力,小鵝雲(yun) 課可以實現一地多校,確保任意兩(liang) 所學校通過同一個(ge) 平台開展互動教學及教研活動。比如,主講教室位於(yu) 北京,聽講教室可以遠在四川若爾蓋。
“正是因為(wei) 音視頻高速公路的建設,三地學生才能同屏共創千裏江山圖。” 付金懋說,小鵝雲(yun) 課適用於(yu) 三個(ge) 課堂、課後服務、在線聽評課及疫情應急教學等多種教育教學場景。
一個(ge) 值得注意的大背景是,教育信息化是我國教育改革的必經之路。目前,中國各地基本都不缺前沿的教育硬件,即使在達紮寺小學,也安裝了投影儀(yi) 、一體(ti) 機大屏等多媒體(ti) 教學設備。
“硬件‘硬’了,軟件也要跟上。” 付金懋介紹說,區別於(yu) 傳(chuan) 統直錄播教學方案需要大量硬件建設,小鵝雲(yun) 課隻需在教室原有的一體(ti) 機大屏上安裝一個(ge) 客戶端,就能實現班與(yu) 班、教師與(yu) 學生、資源和服務的全麵連接,無限擴大了教室的物理空間,並延伸出許多新的應用場景和教學模式。
在他看來,教育信息化發展到今天,應用層麵的功能作用越來越重要。將物理空間環境與(yu) 網絡智能交互學習(xi) 環境一體(ti) 化,為(wei) 全國各地的師生提供交互、協作的智能學習(xi) 空間,是教育信息化的下一步。
“這塊屏會(hui) 讓孩子們(men) 走得更穩、更遠。”付金懋說。
益僖娜姆就在這塊屏裏看到了更大的世界。這節課之前,這位10歲的藏族女孩去過最遠的地方是青海湖。這次,她通過一塊屏見到了天津的車水馬龍和河南的名勝古跡。
 圖注:益僖娜姆和小夥(huo) 伴在草原撿垃圾做環保
“我第一次了解到河南有許多名勝古跡,還有各種名人在這裏駐足經過。” 益僖娜姆說,以後,她想親(qin) 自到這些地方去看一看。
在三地學生共同繪製的《千裏江山圖》裏,益僖娜姆也把自己撿垃圾的故事微縮進了畫中,兩(liang) 年間,她在草原裏已撿了將近1頓的垃圾。“將來大學畢業(ye) 後,我肯定會(hui) 回到若爾蓋,像衛華老師一樣,守護在這裏。”她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