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科學教育在公民科學素質建設中具有基礎性和戰略性地位。科學教育,是以傳(chuan) 授科學知識、訓練科學方法、形成科學觀念和培養(yang) 科學精神為(wei) 內(nei) 容,以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ang) 為(wei) 目標的教育活動。而化學作為(wei) 一門中心的、實用的和創造性的自然科學,在科學教育中發揮著舉(ju) 足輕重的作用[1]。將手持技術應用於(yu) 化學教育,本身就是開闊視野、與(yu) 時俱進的舉(ju) 措;同時為(wei) 科學方法的培養(yang) 和科學精神的塑造等方麵的科學教育提供了鮮活的素材。
一、利用手持技術進行科學教育
二、手持技術在科學教育中應用的思考
從(cong) 手持技術在科學教育的應用來看,手持技術在我國中學校園的應用與(yu) 推廣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一,適合於(yu) 中學生的技能操作與(yu) 知識運用。手持技術的結構簡單、體(ti) 積小,易於(yu) 操作。科學實踐活動中,可以綜合運用多個(ge) 傳(chuan) 感器進行不同數據的采集與(yu) 處理,有利於(yu) 學生多學科知識的綜合運用與(yu) 學科交叉思維的培養(yang) 。
第二,滿足信息技術與(yu) 學科課程整合的需要。傳(chuan) 統科學實驗主要以定性為(wei) 主,定量較少,而定量實驗重在培養(yang) 學生良好的科學精神和素養(yang) 。手持技術的引入,可借助計算機處理實驗變量、驗證假設並探究各變量間的關(guan) 係,提供了學習(xi) 科學的諸多機會(hui) 。此外,手持技術的數據處理係統,具有豐(feng) 富的數據分析、函數擬合功能,促進了信息技術與(yu) 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教育的整合。
第三,體(ti) 現新課程發展的要求。新課程提出以培養(yang) 學生的科學素養(yang) 為(wei) 主旨,而科學探究是培養(yang) 學生科學素養(yang) 的首要途徑。手持技術的引入,不僅(jin) 對學生學習(xi) 方式的轉變、科學探究能力和信息素養(yang) 的培養(yang) 等具有重要意義(yi) ;而且可以讓學生了解科學技術的發展趨勢,運用先進的研究方法和實驗手段進行科學實踐,體(ti) 會(hui) 科學家是如何做研究的,體(ti) 現了新課程對課程內(nei) 容時代性的要求。
參考文獻
[1] 馬勇軍(jun) ,吳俊明.科學教育概念辨析[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6(4):41-43.
[2] Miller J D. Scientific literacy: A conceptual and empirical review[J].Daedalus, 1983, 112(2): 29-48.
[3] 關(guan) 亮亮.我國中學科學教育的現狀、問題和研究對策[D].重慶:西南大學,2013.
[4] 錢揚義(yi) ,彭豪.數字化微型氣象站在科學教育中的應用與(yu) 思考[J].中國電化教育,2009(7):88-91.
[5] 陳芳芳.初中化學教科書(shu) 中科學方法的編製研究[D].沈陽:沈陽師範大學,2011.
[6] 周德紅.談科學思想與(yu) 科學研究[J].科學, 2012, 64(3):38-41.
[7] 畢華林,萬(wan) 延嵐.化學基本觀念:內(nei) 涵分析與(yu) 教學建構[J].課程•教材•教法,2014(4):76-83.
李文良 福建省晉江市紫華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