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回顧過往五年,海澱教育信息化屢創佳績,取得了累累碩果;展望未來五年,海澱教育信息化還需要應對許多新的挑戰與(yu) 難題。疫情期間,海澱教育人眾(zhong) 誌成城、精心謀劃,充分利用線上和線下融合的方式保障了海澱教育“停課不停學”;而後疫情時代改變了常規的教育模式,海澱的學校做了很多有意義(yi) 的嚐試。值此之際,互聯網+教育下的“新型教與(yu) 學模式”論壇、暨海澱互聯網教育研究院學術交流係列活動如期而至。


海澱區教委智慧辦劉大鵬主任主持論壇,北京師範大學餘(yu) 勝泉教授,首都師範大學方海光教授,《米兰竞技足球俱乐部》雜誌社副社長、執行主編張鵬,海澱區教育委員會(hui) 屠永永副書(shu) 記,海澱區教科院吳穎惠院長,海澱區第二實驗小學張國立校長,中關(guan) 村第四小學李曉琦校長,人大附中西山學校林杉副校長,十一龍樾實驗中學智慧教育中心負責人檀韶亮主任以及企業(ye) 代表,海澱教育係統各單位主管教學、信息化工作的幹部教師蒞臨(lin) 論壇現場。

教育技術界的領軍(jun) 人物、北京師範大學未來教育高精尖創新中心執行主任餘(yu) 勝泉教授,為(wei) 大家帶來《智能時代的深度教學理念與(yu) 模式》演講。針對在互聯網+教育下的“新型教與(yu) 學模式”中,人工智能在知識記憶、檢索、處理等方麵越來越強的時候,未來我們(men) 人類的優(you) 勢在哪裏?我們(men) 需要培養(yang) 學生什麽(me) 樣的核心能力,才能使他們(men) 適應未來的智能社會(hui) ?學生的閱讀方式、獲取知識方式正在發生怎樣的改變?智能技術能夠為(wei) 人才培養(yang) 提供什麽(me) ?圍繞這些問題,餘(yu) 勝泉教授進行了精彩解讀,對教育信息化發展做出了明確指引,讓我們(men) 對今後的教育信息化發展有了更清晰的方向。

首都師範大學數字化學習(xi) 實驗室主任方海光教授,多年來一直支持海澱教育信息化發展,方教授以《互聯網+教育下的教育大數據分析技術與(yu) 方法》為(wei) 題進行了精彩報告。圍繞對教育大數據的認識,大數據可以實現精準教育,以及數據的質量問題、數據的倫(lun) 理問題等教育大數據應該關(guan) 注的重點,進行了解讀與(yu) 分析。方海光教授的報告從(cong) 具體(ti) 的信息化工作推進點上,為(wei) 海澱打開了思路。

後疫情時代改變了我們(men) 常規的教育模式,海澱的學校做了很多有意義(yi) 的嚐試,形成了具有普適性的模式,也形成了各自的風格。在海澱區教科院吳穎惠院長主持的學校應用交流論壇上,海澱區第二實驗小學張國立校長、中關(guan) 村第四小學李曉琦校長、人大附中西山學校林杉副校長、十一龍樾實驗中學智慧教育中心負責人檀韶亮主任,聚焦“基於(yu) 信息化的線上線下教育融合模式”暢所欲言。這幾所學校的信息化發展思路介紹,為(wei) 海澱學校的信息化應用提供了經驗,也為(wei) 學校後續工作不斷從(cong) 信息化中尋找到新的教育增長提供了幫助。

為(wei) 進一步推進政府、學校、企業(ye) 三者發揮各自優(you) 勢、合作共贏,建立起互聯網企業(ye) 與(yu) 教育的深度關(guan) 聯、信息共享,整合線上教育與(yu) 線下教育的優(you) 勢互補、融合發展,搭建起校內(nei) 與(yu) 校外教育的互通橋梁,協同發展,在企業(ye) 交流論壇中,大家得到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基於(yu) 線上線下教育融合的技術和產(chan) 品支持”企業(ye) 產(chan) 品應用交流論壇,由《米兰竞技足球俱乐部》雜誌社副社長、執行主編張鵬同誌主持,來自聯想智慧教育研發中心、閃聯信息技術工程中心、超星集團和愛學習(xi) 教育集團的代表進行了交流。大家希望通過海澱互聯網教育研究院的平台,集合資源和硬件設備,推動教育信息化的發展,突破學校的物理邊界,在落實教育公平方麵提供實實在在的基礎支持,為(wei) 教育營造持續發展的生態環境。

海澱區教工委屠永永副書(shu) 記的講話,為(wei) 我們(men) 指明了“十四五”期間海澱智慧教育的發展方向。海澱互聯網教育研究院自成立以來,一直在結合學校、結合教師學生、結合新技術新產(chan) 品,不斷探索教育信息化的應用模式。
 海澱區教委智慧辦劉大鵬主任主持論壇
會(hui) 場外還有一些互聯網教育產(chan) 品展示,我們(men) 一直在努力服務教育、服務教師,更服務於(yu) 祖國的未來——我們(men) 的學生。
海澱互聯網教育研究院將以係列活動開展教育信息化應用研究,助力教育信息化發展。 |